自稱“超越ChatGPT”的科大訊飛大模型外強中剛?快訊
“整體超越ChatGPT,醫療領域超越GPT-4,并將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對標GPT-4?!碑?/p>
“整體超越ChatGPT,醫療領域超越GPT-4,并將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對標GPT-4?!碑斂拼笥嶏w董事長劉慶峰還在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3.0版本發布會上放出豪言壯語時,一則關于“科大訊飛學習機中一篇有關《藺相如》的作文存在含有詆毀偉人、扭曲歷史等違背主流價值觀的內容”的消息悄悄上了熱搜,直接“放倒”了公司股價,當日科大訊飛股價大跌9.97%,市值蒸發百億元。
對此,劉慶峰回應稱“相關輿情背后有幕后推手,害怕訊飛大模型遙遙領先。”但無論是否真有人“數據投毒”,都讓外界看到了所謂“超越ChatGPT”實則外強中干。
自入局大模型以來,劉慶峰不止一次提到“超越ChatGPT”,給資本市場帶來無限遐想,帶動著公司股價水漲船高。而在公司股價高位時,劉慶峰卻以還債為由大幅減持套現超25億。ChatGPT確實給劉慶峰帶來巨額財富,但押注大模型的科大訊飛則“失血”嚴重。
三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47.72營收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2.89%的增長,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僅為2579萬元,同比降幅高度81.86%,前三季度營收126.14億元,同比下降0.37%,凈利潤為9936.21萬元,同比下降76.36%。
微不足道的盈利與千億市值形成了鮮明對比??拼笥嶏w在財報中解釋稱,業績下滑主要原因系公司積極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的歷史新機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等方面堅定投入。
大模型“燒錢”如流水,作為ChatGPT的研發企業,據悉OpenAI為運營ChatGPT每天要消耗70萬美金,需要持續投入大規模資金,這對于收益并不高的OpenAI來說,是巨大的資金支出,以至于有媒體估算,OpenAI或將在2024年破產。
對于常年依賴政府補貼的科大訊飛而言,巨額的研發資金需求更是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經歷了“千模大戰”后,擺在各大玩家面前更大的難題是尋找落地場景,科大訊飛提出的是“1+N ”戰略。所謂“1+N”,其中“1”就是指通用認知智能大模型,“N”就是大模型在教育、辦公、汽車、人機交互等各個領域落地場景。
科大訊飛的“1+N ”戰略和2021年3月提出“十億用戶、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產業生態”目標一脈相承。
但多年過去,科大訊飛的業績越來越依賴學習機等智慧教育領域的產品。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主營業務收入為78.2億元,如果按照產品領域劃分,其收入來自教育領域、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智慧城市、運營商、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七項。
但實際上,上半年來自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的收入為24.23億元,教育領域產品收入為24.21億元,僅此兩項就已經占據了營收的半壁江山。而來自智慧城市、運營商收入分別為15.1億、9.7億元,同比上一財年同期分別表現為下降31%、下降11%。來自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的收入分別為2.1億、1.9億、0.9億,營收占比較小。
憑借政府市場的優勢,近年來科大訊飛在智慧教育領域如魚得水,但這條路也充滿風險。比如,今年9月份,當科大訊飛與教育部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簽訂了《中小學課后服務合作協議》后,市場上便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有聲音認為科大訊飛此舉疑似變相進軍教培行業,以資本的力量堂而皇之進校園,甚至有網友調侃科大訊飛的“一站式課后教學工具和優質素質課程資源開發”,就是“預制課”,會進一步將孩子推入題海,把孩子訓練成做題機器,同時會導致孩子們的視力進一步惡化。
而所謂智慧教育,往往需要配套上學習機。因此部分家長認為,這與教育部之前所表達的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減輕學生內卷程度的宣傳不符。
目前來看,科大訊飛的大模型最有可能在AI學習機領域趟出路子。但近期發生的“《藺相如》作文”事件,讓科大訊飛自研大模型能力受質疑。這也凸顯出,科大訊飛的大模型技術遠未能達到賦能百業的水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