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陷違規風波,735萬元罰單背后存在哪些問題?快訊
8月1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對網商銀行開出了一張735萬元的罰單。這一處罰揭示了網商銀行在合規管理上的諸多漏洞。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浪潮中,網商銀行在成立之初便肩負著服務小微企業的使命,迅速崛起為互聯網銀行的佼佼者。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網商銀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轉型壓力。
面對監管部門的重罰,網商銀行表示,此次處罰針對的是2022年監管駐場綜合檢查期間發現的問題,并稱已基本完成整改。
然而,整改承諾能否真正兌現,仍需時間的檢驗。畢竟,網商銀行在過去幾年中屢次因合規問題受到處罰,其內部管理和合規體系的有效性令人質疑。
作為阿里旗下唯一的持牌銀行,網商銀行為何接到數百萬級罰單?
網商銀行收到巨額罰單
8月1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對網商銀行開出了一張735萬元的罰單。這一處罰揭示了網商銀行在合規管理上的諸多漏洞。
根據浙江監管局的披露,網商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涉及多個方面,包括未及時披露公司治理中的重大變更事項、重大關聯交易未經審查審批持續開展、未經審批變更經營場所、遲報涉刑案件信息、未按規定公示服務價格信息、個人貸款管理不審慎等。這些問題不僅反映出網商銀行在內部管理和合規控制上的嚴重不足,也暴露出其在經營過程中對法律法規的漠視。
違規提高存款利率。網商銀行還存在違規提高存款利率的行為,違反了計息規則,多向用戶支付了近11萬利息。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損害了其他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
網商銀行遲報涉刑案件信息。在2020至2022年期間,網商銀行遭遇了4起外部人員針對其貸款業務的詐騙案件。盡管銀行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但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報備。這一疏忽暴露了網商銀行在合規管理上的漏洞。
重大關聯交易未經審批。2015年和2018年,網商銀行與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大搜車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開展了未經審批的非授信類業務。這些交易的未經審批可能導致潛在的利益沖突和風險暴露。
個人貸款管理不審慎。網商銀行的5名借款人將經營性貸款用于購買基金和股票,這一行為反映了銀行在貸款用途監管上的不足。經營性貸款本應用于支持企業運營,而非投機性投資。此類行為不僅增加了借款人的財務風險,也可能影響銀行的信貸質量。網商銀行需要加強對貸款用途的監控,確保資金用于合法和預期的用途,并為借款人提供更好的財務指導。
公開資料顯示,網商銀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開業,是由螞蟻集團發起,銀保監會批準成立的中國首批民營銀行之一,以“無微不至”為品牌理念,致力于解決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性農戶等小微群體的金融需求。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網商銀行需要在創新與合規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自身的穩健發展和客戶的信任。
行業監管趨嚴
網商銀行的違規行為并非個例。
數據顯示,自2023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出超1700張罰單,其中不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等。2023年,監管機構對全國范圍內的1117家銀行業機構進行了處罰,其中10家被處罰1000萬元以上,6家處罰金額超2000萬元。2024年上半年,全國范圍內則有629家銀行業機構被處罰,2家處罰金額1000萬元以上,1家超2000萬元。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銀行業在合規管理上普遍存在問題,而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從業人士認為,此次罰單來看,金額上比較常規,但所涉的違規行為,既有銀行經營過程中的普遍問題,也有一些更加細碎的、非主營業務類問題。這一處罰折射出監管趨嚴趨細,對銀行規范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動瘦身 發展空間受限
網商銀行一直以來被視為線上銀行的優等生,但在2023年三季度末,其資產規模達到4847.32億元的高點后,短短半年內便縮水至4322.54億元,降幅超過10%。這一變化并非偶然,而是網商銀行主動尋求“瘦身”的結果。
自2015年成立以來,網商銀行經歷了5次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和2次法人代表變更,這種高頻的高層變動不利于制定長期有效的經營策略,也讓長遠的公司規劃難以實施。網商銀行主要向阿里的合作商家貸款,但隨著淘寶市場份額被拼多多、京東、抖音商城等競爭對手蠶食,網商銀行面臨著依賴阿里集團的經營困局。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網商銀行需要在戰略轉型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提升經營能力對網商銀行來說迫在眉睫。由于實體網點的缺失和市場規模的限制,網商銀行的經營本身就很困難,而其經營口碑也不佳。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網商銀行共有3800余條投訴,涉及違規催收、隱私信息泄露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客戶服務,也被視為銀行經營的映射。
隨著國家金融管控加強,網商銀行需要在提升經營能力和改善市場口碑方面下功夫,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