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式、全模態文件的理解、創作、編輯,用“自由畫布”一個就夠了快訊
自由畫布生產出的內容也是,自由畫布支持市面上能看到的全格式的內容,自由畫布重點解決內容創作的幾個痛點。
【TechWeb】11月13日消息,百度世界大會2024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揭曉了一款極具創意的AI創作新物種——“自由畫布”。
“自由畫布”由百度文庫與百度網盤聯手打造,李彥宏強調它是一個由文心多模態大模型加持的“萬能白板”,實現對多格式、全模態文件的混合理解、生成、創作,并支持對富媒體文檔的一鍵分享和存儲。

自由畫布,可以說是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這兩款百度旗艦產品,在AI時代融合時迸發出的驚艷創新之一。這背后,還有更多百度在AI時代重塑內容生產、消費的思考和創新。
百度副總裁、文庫事業部、網盤事業部負責人王穎,對百度文庫和網盤融合,以及自由畫布的產品理念進行了深入解讀。
什么是自由畫布?
它是全模態的內容操作系統。
簡單點說,它可以輸入、理解、編輯、輸出各種格式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等的幾乎所有格式的內容。

李彥宏在大會上介紹了自由畫布的四個“自由”:
第一步,輸入自由。不限格式、不限來源,文件全部都可以拖到畫布上進行編輯創作。
第二步,編輯自由。用戶不需要去做居中、調字號、排版等基礎繁雜的工作,通過批注的方式告訴AI,也可以圈選出最需要的內容片段、要復用的部分,這樣就能確保生成的內容,完全符合用戶的真實想法。
第三步,創作自由。框選全部需要的素材一鍵生成,AI就會根據輸入和要求開始思考,在對應章節下利用相關素材,生成一個結構清晰的、全新的富媒體內容。用戶還可以再做局部的編輯,比如改寫、擴寫、續寫等等。實現一邊在畫布上捋思路,做草稿,一邊在文檔上完善細化,一站式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四步,分享自由。最終生成的內容可以保存在本地,也可以上傳在用戶的百度網盤上,還可以用一個鏈接分享出去,無論是行業交流群、朋友圈、小紅書等其他平臺,其他用戶直接打開鏈接觀看。
文心大模型加持,自由畫布重點解決內容創作的幾個痛點
“自由畫布的核心點在于,用戶給我任何素材,都可以在一個平臺上進行非常簡易的操作,就能夠生成他想要的任何形式、任何格式的內容,發布到想要的地方去”,王穎強調:“我們要做內容生產的起點,也要做內容消費的終點”。
具體來看,百度文心大模型加持的“自由畫布”,解決了用戶內容創作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首先,是任何格式、品類、形式的內容,一站式處理和生產。
在PC/智能手機時代,你進行文檔處理時會用Word/WPS,做PPT的話要用PowerPoint,處理圖片的時候會找PhotoShop,剪輯視頻可能用剪映……
現在,在AI時代,百度告訴你,上述所有、一切,用“自由畫布”一個就夠了。
百度文庫AI產品負責人鐘昊表示:“自由畫布支持市面上能看到的全格式的內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格式大概有100多種,自由畫布能夠對這些格式進行充分的支持。這個支持既包括理解其中內容,也包括展示、輸出、編輯其中內容。“
同樣的,自由畫布生產出的內容也是“全格式”的。在自由畫布,內容能在多個模態間進行轉換,比如文生圖,圖生視頻等等。
其次,是打通私域內容和公域內容,讓內容創作更具個性化。
這里,百度所說的私域內容:用戶個人授權的在自己的百度網盤里儲存的豐富的內容
公域內容:百度文庫14億的在線文檔資源+AI搜索全網內容
“因為文庫和網盤超強的融合,你會發現私域的知識和公域的知識能夠絲滑在一個跨模態平臺上實現。”王穎表示,“既然引入了網盤的私域內容,我們希望真的能做到自由畫布的這個創作是用戶自己個人意愿的表達,他的文風、情感有一個很好的反饋。我看到很多用戶的反饋,文庫的AI真的很強,它寫的東西沒有AI味。”
“跟其他生產力的工具有什么不同,自由畫布的不同在于,真的是All in one端到端解決問題”,王穎強調:“以生成研報為例,其不但有文字,同時要做到數字詳實、圖文、表格并茂,每個文字都有真實來源,準確性需要相當高。在專業度、可靠性、完整性、邏輯性、正確性幾個指標方面,自由畫布生成的研報可以直接實現端到端可用。”
百度文庫+百度網盤融合,還有更多想象空間
用戶的內容創作和消費旅程一般可以分為創作、編輯、存儲、管理、查找、觀看、使用、分享。
百度網盤目前注冊用戶10億,用戶使用空間在1000億GB以上,這些都是用戶非常寶貴的資產。
王穎介紹,網盤用戶除了存儲內容外,其實對網盤內容的二創、內容消費等都有特別大的訴求。例如“簡單聽記”就是很典型的網盤應用場景。幾個小時的財報電話會議內容,利用“簡單聽記”就能迅速總結用戶關心的關鍵核心內容并生成AI紀要,這個非常受用戶歡迎。
“對內容生產的理解,文庫有很深的積累,文庫是創作的起點,網盤在存儲、管理和消費都有非常好的通路。”王穎表示:“未來,希望網盤和文庫的融合,打通公域和私域的數據,實現‘從內容創作的起點,到內容消費的終點’的全流程覆蓋, 不僅發揮兩個產品原有優勢,而且通過AI能力進一步打通、重構,形成基于內容生產和消費的高效循環。”(果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