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冬測引質疑,車企與媒體誰是誰非?快訊
懂車測試遭多家車企質疑 據相關媒體報道,至少可以減少相關車企對于自身測試的質疑,除了參與測試的車企外。
日前,懂車帝舉行了每年一度的新能源汽車冬季測試,測試內容主要是各個主流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測試內容包括 800V 超充測試、續航能力和 ACC 系統能力等,結果此測試一出,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余承東個人朋友圈發文,稱懂車帝的冬季測試“誤導民眾”,隨后,懂車帝的這一測試被多家車企公開質疑。誰是誰非?
華為領頭,懂車測試遭多家車企質疑
據相關媒體報道,懂車帝此次的冬測包含很多項目,這次產生爭議的是嚴寒狀況下,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參與測試的一共有19款,多款車型續航達成率不到50%,其中問界M7以31.6%排名倒數第一。
對此,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發文稱:“坑人的測試,誤導民眾!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睘榇?,AITO汽車發文稱相關測試“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用戶真實使用場景”。
有了華為的質疑在先,冬測排名同樣靠后的吉利和長城也表達了對懂車帝的強烈質疑,例如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就發文稱:“我同樣認為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p>
而長城汽車更是針對此次測試提出了八大質疑并在發布《關于共建新能源測試標準的倡議》稱,在純電續航測試環節,懂車帝測試是開啟高壓、開啟空調進行整備,時長60—72分鐘不等,同時各車型還有十多次開關門、開關車窗操作,部分車型存在開啟座椅加熱情況,以上操作均影響試前的電耗。
綜合上述問界、長城和吉利的說法,車企們質疑懂車帝的焦點在于,在開始測試前進行了長達70分鐘的原地怠速,并且空調還處于開啟狀態,期間還多次打開車門,從而影響了續航達成率。不過按照懂車帝的測試標準,這70分鐘主要是整備車輛,給車輛架設測試設備等,關鍵是一視同仁。
但事實是,根據各家車企后臺的數據顯示,整備時間在60—72分鐘不等,且中間開車門、開車窗的次數、時長也不一樣。也許對于懂車帝來說,在這些整備完成后,把所有車輛充滿電,再進行測試,其客觀性和公正性相對來說是否更強?至少可以減少相關車企對于自身測試的質疑。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參與測試的車企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博士接受《汽車縱橫》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性能測評是一個復雜的“技術活”,需要有專業技術支持和嚴格操作程序,包括專業機構人員參與等,這是確保測評結果準確性和公正性的關鍵。個人或企業可以自行進行汽車性能測評,但當這些測評未遵循相關標準或嚴格流程時,測評結果的公開就有可能誤導公眾的判斷,從而影響相關企業的權益。因此,公開的汽車性能測評應當遵循國家或行業認可的標準,以保證測評過程的透明度和結果的可靠性。
車企與媒體誰是誰非,堅守底線才能雙贏
眾所周知,懂車帝是一家企業,是汽車領域的媒體企業,在PC互聯網時代,汽車之家是王者,而是移動傳媒時代,懂車帝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汽車專業傳媒了,受眾多達2.2億,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市場有著重大影響。
在我們看來,即便是懂車帝之后被證實確實存在測試不嚴謹(收錢做測試排名除外),但也不能就此全盤否定一個媒體在行業中所起到的客觀報道和監督作用,尤其是在當下最為火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車企發布會已然成為某些車企自吹自擂的舞臺,可一旦后續用戶使用中出現問題,則是百般的推諉,甚至將責任甩鍋給用戶,與發布會上的自吹自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所以越是這個時候,就越需要媒體的監督作用,以第三方客觀獨立的視角還市場和用戶以真實。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某些媒體受利益驅使,與某些車企站在一起,推波助瀾,進行夸大,甚至是違背事實的宣傳報道、測試等。而要減少和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除了媒體的行業自律外,還需要我們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而對于受到不實報道負面影響的車企,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一味地在公共場合和平臺貶低媒體,除了造勢營銷的嫌疑外,也很難服眾,反而讓市場和用戶困惑倍增。
總之,國內的媒體與車企要健康有序地發展,雙方都需要有行業內堅守的底線和操守,否則媒體失去的將是公信力,而車企也會失去自己的市場和用戶,必是雙輸的結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