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公司、芯片后門、OpenAI為何開源……周鴻祎這場對話干貨滿滿快訊
周鴻祎稱其視頻制作領域的 L4 級別智能體展示了強大的能力,針對當前業內關注的熱門話題智能體下一步進化方向、芯片后門、大模型開源閉源、一人公司等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全世界大部分模型都會是用中國的根技術來做的。
【TechWeb】8月6日消息,在ISC.AI 2025互聯網安全大會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發表《ALL IN AGENT》主題演講,他提到大模型進化到智能體是必然的,并指出了智能體演進的5級路徑。

隨后,針對當前業內關注的熱門話題智能體下一步進化方向、芯片后門、大模型開源閉源、一人公司等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
智能體五級分層
在演講中,周鴻祎表示,模仿自動駕駛技術給智能體劃分了五個級別。

——L1聊天助手,本質上是聊天工具,擅長提建議或提供情感陪伴,屬于“玩具級”智能體,比如GPTs
——L2低代碼工作流智能體,已經從“玩具”進化為“工具”,但必須由人類來設置流程,AI來執行任務,人再通過操作工具提高生產效率
——L3推理型智能體,已能實現AI自主規劃完成任務,像是人類制造了一個在某個領域有專業特長的員工
他們單兵作戰的能力很強,可以看作一位領域專家。但受限于技術框架,面對跨領域復雜問題時,仍會因缺乏協同規劃能力而陷入瓶頸,無法實現多層級思考下的全局優化。
——L4多智能體蜂群:納米AI實現的革命性突破——多個專家智能體可像搭積木一樣靈活“拉群組隊”、多層嵌套、分工協作。其性能表現出色,可連續執行1000步的復雜任務,消耗Token在 500 萬 - 3000 萬,任務成功率高達95.4% 。
——L5智能體創造智能體,實現自我迭代。
智能體下一步進化方向,一人公司靠譜嗎?
周鴻祎表示,“智能體不是一個軟件,而是我們的數字搭檔、賽博牛馬,更像一個有智力的人和數字員工,所以對它的衡量指標是,能否把一個崗位、一個團隊的活給干了,能否智能交付高價值工作。”
周鴻祎談到,“智能體下一步的發展,在于L3級別的智能體還有很大的空間,今年3件事情對智能體發展是促進的,一是DeepSeek率先讓推理模型普及了,二是MCP標準的普及,三是manus的出現,其能完全理解并分解任務。”
以360納米AI為例,周鴻祎稱其視頻制作領域的 L4 級別智能體展示了強大的能力,能夠一次性地做出高質量的視頻作品。智能體的發展需要從 L3 級別入手,而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則是如何管理和協調多個智能體之間的協作關系。
盡管如此,周鴻祎認為智能體的應用前景仍然廣闊,可以在多個領域發揮作用,例如編碼、營銷、安全運營等。周鴻祎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設想,即未來的智能體能否創造出更多的智能體,實現自我迭代,也就是實現L5級別智能體。
另外,對于Agent興起后,“一人公司”概念興起。周鴻祎也談到了自己的看法。
周鴻祎認為:“一人公司是一個包裝的非常好的宣傳概念,我也想試圖干過,但實際上當你做智能體的時候就發現,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智能體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首先智能體的專業方向不可能什么都會。第二就算什么都會,你讓他做好多工作,他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需要做多智能體。“
他認為一人公司在早期創業階段可能是可行的,但在公司規模擴大后,就需要多人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他還提到了美國的一些獨角獸企業也只是用人比常規公司少一些,并且并沒有出現一個人就能完成所有事情的情況。。
企業該如何防范芯片安裝后門?
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了英偉達公司,要求英偉達公司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對于中國企業該如何防范芯片安裝后門等安全問題,周鴻祎表示,做純技術討論,芯片上加后門是有先例的。
“某世界原來最大的CPU公司干過一個類似的事情,他在他的CPU上加了一個小CPU,小CPU是控制大CPU的,大CPU工作,小CPU也在工作,小CPU也可以接入到,有點像處在上帝視角,這樣的話小CPU完全可以看成是執行的不是我們用戶執行的軟件,完全執行的是生產方給他的軟件,他里面甚至自帶操作系統,有完全的網絡站,可以通信,可以預制軟件。當這個問題被揭露出來時候,CPU廠商解釋也很無懈可擊,他說我是為了做系統管理。萬一大CPU死機了有個小CPU是不是可以把大CPU重啟,因為大CPU過熱了,出什么故障了,我可以進行調度。”周鴻祎總結認為:“有的時候軟件有一個漏洞,如果不小心留下的可能叫漏洞,故意留的叫后門,性質是一樣的,就看你怎么利用。”
另外,周鴻祎還指出,不需要在芯片上搞鬼,在軟件上做手腳的空間更大。
例如,“硬件都要安裝驅動軟件才能工作。驅動肯定得用廠家的驅動,驅動軟件可是運行在電腦里的,驅動里有幾行代碼,驅動里能干的事就多了,它可以根據wifi判斷你當前在哪兒,驅動如果不工作,硬件相當于不工作,所以驅動是有這個能力的,我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只要人有心干壞事,這個壞事一定是能干成的。就看他愿不愿意干。“
周鴻祎也強調:”我認為世界著名的顯卡廠商,人家還是要賺錢的,中國是他的大金主,中國市場這么大的機會誰也不可能放棄,從主觀上肯定是沒有意愿去搞這些鬼的,但是如果某個政府要求他這么做,也有這種可能性。“
周鴻祎又舉例稱,美國很多廠商并不配合政府,這是有過先例的,但是政府會怎么干呢?政府也會派人打入這些公司,偷偷摸摸的,比如曾經出過這樣一個案例,美國有一家硬盤公司,某情報機構自己入侵了這家硬盤公司,在硬盤的固件里面放上了有問題的代碼,他就期望硬盤賣到全世界,這種攻擊案例我們是分析過的。
OpenAI發開源大模型了,開源VS閉源會鹿死誰手?
今天,全球最先進的大模型廠商OpenAI發布了2款開放權重大模型,被認為是走向開源。
對此,周鴻祎表示,OpenAI肯定沒有從閉源走向開源,它被逼的沒辦法,現在美國的公司紛紛為了掙錢,因為投入太大,都閉源,而且互相封鎖。現在開源的排行榜上,千問、DeepSeek還有元寶最近也在開源,還有kimi,最能打的開源都是中國公司,不要小看,最后開源不是完全靠單個模型的能力,開源是靠創造健康的生態。
周鴻祎一直是大模型開源路線的支持者。
他談到,中國開源模型的下載量很大,這個下載都不是老百姓個人下載使用,都是用企業下載完了讓它做自己的基座模型,在它的基礎上做垂直模型,如果再發展下去,全世界大部分模型都會是用中國的根技術來做的,中國這個技術就推廣到全球了,這個開源的力量我認為強大的生態力量是美國這幾家公司攔不住的,Open AI是被逼的,他開發的兩個東西加了很多限制,至于能不能達到O3mini,O4mini水平還要測一測。
另外,談及商業策略,他認為大模型閉源有閉源的商業想法,Open AI都希望壟斷,希望把這個武器掌握著,能夠控制全球,希望能夠壟斷,想怎么收費就怎么收費。目前大模型有一個缺點,不像互聯網,成本可以做的很低,大模型的Agent能力越強,消耗的token越多。
周鴻祎提到,在納米上現在用免費使用,產生一個三分鐘的視頻,至少消耗500萬-2000萬token,token消耗的數量成本是急劇上升的,不用收費模式,用廣告模式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中國的技術比他們還是落后一點,通過開源形成強大的生態力量,可以通過商業模式來彌補技術上一定的落后,而且通過開源的生態,美國的很多公司大模型和Agent基礎都是建立在DeepSeek和千問的基礎之上,美國大學很多訓的模型都是基于千問的某個模型為基礎,開源的力量反過來也在幫助千問和DeepSeek在不斷改進“,周鴻祎最后強調:”我還是相信開源的力量,這種商業模式最終會讓中國在人工智能上占有領先的地位。”(果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