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滿:科技外衣下的金融亂象與投訴漩渦快訊
度小滿,一個聽起來頗具科技感的名字,實則難以掩蓋其金融放貸的核心業務。
在金融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度小滿,這位昔日百度金融的轉型者,正以“科技”之名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然而,光鮮的科技外衣下,其放貸業務的本質與隨之而來的投訴風波,卻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家公司的真實面貌。本文將深入探討度小滿在科技淡化金融屬性背后的種種問題,以及它如何在投訴的漩渦中掙扎。
度小滿,一個聽起來頗具科技感的名字,實則難以掩蓋其金融放貸的核心業務。從百度金融到度小滿,名字的變遷并未改變其以信貸服務為主的商業模式。有錢花、度小滿理財等金融產品,以其簡便的申請流程、快速的放款速度和相對透明的息費政策,吸引了大量用戶。然而,這些光鮮的賣點背后,是度小滿對金融屬性的刻意淡化,以及對科技標簽的過度依賴。
在“去金融化”的潮流中,度小滿試圖通過科技包裝自己,以擺脫傳統金融的束縛。它利用人工智能、金融云、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搭建了金融大腦,實現了大數據處理和智能風控。然而,這些技術的應用并未能完全解決度小滿在金融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放貸業務的本質風險。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張,度小滿逐漸陷入了投訴的漩渦。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涉及度小滿的投訴量高達逾2.5萬條,其中暴力催收、涉嫌高利貸等問題尤為突出。這些投訴不僅揭示了度小滿在業務運營中的不規范行為,也反映了其在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嚴重缺失。
在投訴者的聲音中,度小滿被指責為“借錢時大數據+AI,催收時簡單粗暴”。許多用戶反映,在遭遇經濟困難時,度小滿的催收手段變得異常粗暴,不僅頻繁打電話、發短信進行威脅恐嚇,還違規聯系緊急聯系人,甚至冒充各種人員進行恐嚇。這種簡單粗暴的催收方式,不僅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也嚴重影響了度小滿的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度小滿在科技外衣的掩護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監管的視線。盡管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但監管的滯后和空白也為一些不法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度小滿在放貸業務中的種種問題,正是這一現象的縮影。
面對度小滿的投訴風波,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確保金融科技在合規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理性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風險之中。
度小滿,這家以科技之名行金融之實的公司,在放貸業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然而,其光鮮的科技外衣下隱藏的卻是金融亂象和投訴漩渦。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度小滿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業務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強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能力。同時,監管部門和消費者也應共同努力,推動金融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