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債務壓頂 喜馬拉雅想靠放貸賺“快錢”?快訊
趁著業績扭虧的這一時間節點,喜馬拉雅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不過,喜馬拉雅的盈利是否具備可持續依然存疑。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趁著業績扭虧的這一時間節點,喜馬拉雅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不過,喜馬拉雅的盈利是否具備可持續依然存疑。
百億債務壓頂,IPO迫在眉睫
4月12日,喜馬拉雅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由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開啟了第四次IPO之旅。
與前三次IPO不同的是,喜馬拉雅此次IPO業績已經實現扭虧為盈。招股書顯示,2023年喜馬拉雅收入61.6億元,其年內收益約37.36億元,經調整收益為2.24億元,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了正向盈利。
對于互聯網平臺而言,扭虧為盈這個節點十分重要,這不僅預示著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而且在融資時也會獲得更高的估值。不過喜馬拉雅的首次盈利卻是靠“省”出來的,這讓喜馬拉雅的底氣略顯不足。
為了這份盈利的招股書,喜馬拉雅使出了渾身解數,首先第一招便是裁員降薪。招股書顯示,2023年喜馬拉雅的員工數比2021年減少了近40%,從4342人減少至2637人。
這一輪大規模裁員中不僅員工受到波及,喜馬拉雅的管理層也對自己下了“狠手”,聯合創始人余建軍的“薪金、工資及花紅”從2022年375.9萬元直降至2023年179.8萬元,董事李興仁及董事沈結強的“薪金、工資及花紅”分別從2022年的208萬元、190.9萬元減少至2023年的106.6萬元及109.9萬元。
裁員降薪的效果立竿見影,喜馬拉雅的員工福利開支從2021年的1.92億元,下降7.5%到2022年的1.77億元,再下降34.9%到2023年的1.15億元。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裁員是降本增效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只能是臨時策略。
縮減人員規模的同時,喜馬拉雅還大幅壓縮了營銷開支。招股書信息顯示,喜馬拉雅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已經連續2年下降。從2021年的26.3億元降到2022年的21.15億元,再到2023年的20.7億元,2年間共減少了5.6億元,降幅為21.29%。
此外,2023年喜馬拉雅的營業成本占收入比較2022年下降了4.4個百分點。這其中,主要是由于給內容創作者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收入分成減少了2.13億元、給雇員的福利開支減少了6179.4萬元。
通過裁員降薪、削減成本開支等一系列降本的措施,喜馬拉雅成功扭虧為盈。但不難看出,這一系列手段不過是當下沖擊IPO的權益之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喜馬拉雅或將不得再次增加資金投入。
但對已經多年沒再融資的喜馬拉雅而言,資金已然是捉襟見肘。招股書顯示,2023年喜馬拉雅的總資產為42億,但其總負債卻高達144億。值得注意的是,從2021年到2022年,喜馬拉雅的凈資產連續為負,分別為-155億和-138億。
喜馬拉雅在2020年成功籌集9億美元后,就再未獲得過新的融資。在此情況下,喜馬拉雅IPO迫在眉睫。
涉足網貸賺“快錢”,風險不容小視
在“節流”的同時,喜馬拉雅試圖開拓新的收入來源,作為眼下來錢最快的方式,喜馬拉雅盯上了放貸的生意。
早在2017年,喜馬拉雅就以聯名信用卡方式開始涉足金融領域。今年3月份,喜馬拉雅在APP上線了"聽小貝借錢",跨界布局助貸導流。
在"聽小貝借錢"上,喜馬拉雅接入了錢小樂、寧波銀行、中郵消費金融、蘇寧升級貸、有錢花、美易借錢、易借速貸、維信金科、58金融、小贏卡貸、融優貸等17家機構。其中有不少平臺因涉嫌高利貸、暴力催收等行為而遭到消費者大量投訴。
據時代周報報道,有用戶通過喜馬拉雅“聽小貝”借款,合同顯示放款機構為興業消費金融,年化利率(單利)為12%,而等借貸手續都簽署完成,再回到“聽小貝借錢”的頁面點擊確認時,提示的年化利率(單利)變成了36%。
互聯網流量平臺在涉足網貸領域時,初期普遍會選擇廣告導流方式。然而,在這一模式下,借款人不僅面臨多層收費的問題,而且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從“聽小貝”進入助貸平臺,用戶會再被進一步引導至放款機構,形成“套娃式授權”。貸款申請首先是需上傳身份證,其次是個人信息填寫,借款用戶需要填寫單位、月薪、居住地、詳細地址及多個聯系人的姓名手機號及關系等個人信息;最后是刷臉認證。
在此過程中,用戶被要求簽署授信申請授權、個人信息處理授權等相關協議,表面上與借貸平臺簽署了四份協議,而實際上內嵌的借貸平臺多達17家,授權協議有超80份。也就是說,用戶與一家借款平臺簽署協議時,同時會被授權給無關第三方。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一鍵授權涉及授權平臺和協議眾多,消費者根本注意不到授權協議和內容,對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是一種侵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