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壓力越來越大了快訊
享界之后再上智界,鴻蒙智行迫切需要能接替問界的爆款車型。
作者 | 高凌朗
編輯 | 汪戈伐
享界之后再上智界,鴻蒙智行迫切需要能接替問界的爆款車型。
智界R7于2024年9月24日正式上市。僅24小時內,其大定訂單就突破了6000臺,截至10月3日,大定總量已超過15000臺。
對此,余承東在朋友圈發文感慨:“實在太難、太不容易了!”
要知道,即便是經過“二次發布”,智界S7在市場上的表現仍不盡如人意,銷量平平,網絡風評也是褒貶不一。
而豪華行政轎車享界S9在上市一個月后銷量便下滑。根據汽車媒體的消息,享界S9在8月和9月共交付了3269輛,雖然這在40萬級別的車型中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但競品奔馳E300僅在8月就售出了8700臺。
“賣一輛虧3萬”余承東在智界S7發布會透露。不難看出,華為是為了這款車是下了血本的。目前,鴻蒙智行三大品牌中,只有問界實現了盈利。
2024年上半年,鴻蒙智行的銷量約為19.42萬輛,其中問界品牌的銷量占據了整體銷量的90%以上。
賽力斯和華為共同打造的問界品牌已經先行進入收獲期,隨著銷量的增長,特別是高價車型問界M9的熱銷,賽力斯終于扭虧為盈。
雞蛋不可能只放在一個籃子里,因此R7這款車必須提升銷量。余承東在朋友圈的激動表現也情有可原。現在,對于智界品牌和整個鴻蒙智行來說,R7能否成為爆款都是至關重要的。
智界R7是華為與奇瑞汽車合作推出的轎跑SUV智能電動車,其上市進程迅速,從亮相到預定再到正式上市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對此,余承東也在發布會上透露,智界R7的上市時間有所提前,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里指的就是20-30萬價格區間中型SUV,也就是Model Y的市場份額。
2024年8月,特斯拉Model Y在中國的銷量超過了4.5萬輛,創下了今年以來國內銷售的新高,環比增長了37%。上半年中,Model Y有5個月奪得國內乘用車市場銷冠。
9月底以來,已有5家新勢力對Model Y出手,蔚來第二品牌樂道L60、極氪7X、阿維塔07、智己LS6改款,再加上智界R7都推出了中型SUV車,頗有圍攻光明頂的意思。
智界R7的售價范圍在25.98萬至33.98萬元之間,共推出四款車型。
Pro版本配備82度電池,售價25.98萬元。MAX版本提供82度和100度兩種電池選項,售價區間為29.98至31.98萬元。Ultra版本配備100度電池和四驅系統,起售價為33.98萬元。但只有Max和Ultra版本搭載了華為的ADS 3.0端到端高階智駕系統。
即便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補充道:“每賣一臺大約要虧3萬”。但消費者還是抱怨,智界R7起售價不但比Model Y貴一萬,比樂道L60、極氪7X這些新車還貴了好幾萬。
仔細看就能發現,智界R7的入門版后驅Pro配置相當于競品的中高配水平,包括667km續航、800V架構、空懸+CDC、華為SOUND音響等。盡管沒有激光雷達,但智駕體驗在國內屬于第一梯隊。
舒適性方面,后驅Pro版提供前排座椅加熱、通風功能,還有1.2萬元的選裝金,可以升級到全車座椅加熱、通風、按摩等配置。智界R7的前備箱有52L容積,具有自動解鎖和電吸合功能。
Ultra版是四款車型中最貴的,售價33.98萬元,提供四驅雙電機、更強的卡鉗和剎車盤,0-100km/h加速時間從5.9秒提升到3.9秒。
余承東雖然承認智界R7的虧損,但希望隨著規模的擴大,成本能夠降低,最終實現盈利。他提到,智界R7的成本較高,因為華為在智駕技術上進行了大量研發投入。
目前,智界R7的訂單已突破15000輛,預計將在10月中旬開始交付。然而,在20-30萬元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中,智界R7能否持續保持銷量,仍有待觀察。
在此之前,華為與北汽聯合發布的高端行政轎車享界S9確實吸引了不少關注,但它未能復制問界系列的強勁銷量表現。
在上市初期,享界S9因底盤相關問題的爭議而面臨品牌形象和產品力的挑戰,這與其作為D級豪華轎車的市場定位有所不符。
隨后,該車型的單電機版本因價格較高和續航能力不足而受到網友的批評。盡管也有不少車評人指出并強調享界S9在技術和配置上的成熟度,但其銷量表現似乎并不如預期。對于一款新車來說,銷量是衡量市場接受度的重要指標。
我們直接就在文章《宇宙第一廠這次失算了》討論過。享界S9作為一款新興品牌的高端車型,面臨著品牌認知度不足的問題。
一方面,該市場消費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已經建立了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的傳統品牌,如奔馳、寶馬等;另一方面,頻繁的商務、行政需求對車輛有較頻繁的連續行駛需求,享界S9距離“完美”恐怕還差一個增程版。
文章開頭所提及的智界S7在上市時,銷量表現同樣不如預期,遭遇了市場的冷遇。
盡管智界S7在上市前憑借華為的鴻蒙座艙、智駕ADS 2.0、途靈智能底盤等高科技配置贏得了廣泛關注,并且由奇瑞生產也給了消費者更多的信心,但實際的銷售情況卻遠未達到預期。
上市初期,由于芯片短缺和產能問題,產能跟不上,不但口碑受到了影響,還傳出華為與奇瑞的合作不順。盡管在2024年4月進行了二次上市,售價有所調整,車型也有所增加,但銷量依舊未能實現逆轉。6月份的銷量更是大幅下滑至2306輛。
擴大視角看,華為剝離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新公司引望,旨在承接華為車BU的技術和資源。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和賽力斯投資引望,華為持有80%股權,市場估值約1150億元。
華為車BU是華為唯一尚未實現盈利的項目,但引望在研發上已累計投入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并擁有約7000人的研發團隊。
目前,鴻蒙智行三大品牌中,只有問界打成了爆款,并占據了2024上半年90%的銷量,這不免讓華為壓力大增。
要知道,華為的核心理念是“華為不造車,助力車企造好車”。余承東在一次訪談中透露,通過與華為合作,單車售價可以提升5-7萬元,這體現了品牌價值的重要性。但外界認為,成功的品牌不應該只有問界這一個爆款產品。
顯然,繼智界S7和享界S9之后,智界R7再次承載起了華為車BU的期望。
可想而知,包括華為與奇瑞在內的眾多汽車廠商,無論是正在與華為合作還是計劃合作的,都在密切關注智界R7的市場表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