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兩個月、銷量持續低迷,愛馳汽車還能撐多久?互聯網+
導讀
愛馳汽車越來越難立足。
愛馳汽車越來越難立足。
作者:龔進輝 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洗牌明顯提速。繼威馬、天際、恒馳陷入困境后,愛馳汽車(以下簡稱“愛馳”)也正處于至暗時刻,幾乎命懸一線。 愛馳先是被曝出停發3月、4月兩個月工資,說好的正常繳納當月社保也跳票。后是要求員工居家辦公,公司給出的“理由”是上海楊浦總部從5月6日17:00開始進行系統線路臨時檢修維護,但這只是托詞,實則是愛馳因拖欠辦公室租金、物業費和水電費等而遭遇停電,不得已才讓總部員工居家辦公,目前已人去樓空。 與此同時,愛馳面臨的經營危機從內部迅速傳導到外部。有經銷商表示,自己被欠款且無法聯系上愛馳,愛馳官方App已經停擺,撥打官方客服電話也無人接聽。進入2023年以來,時不時有供應商在愛馳辦公樓下拉橫幅追討欠款。不難看出,無論是欠薪、欠租還是拖欠供應商款項,都與錢有關。 這意味著,眼下愛馳的資金鏈高度緊張。自2017年2月成立以來,愛馳喜提8輪融資,共計超百億元,投資人包括騰訊、滴滴、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并獲得上饒市政府的資金支持,最近一輪投資方為陳炫霖及其旗下東柏集團。 去年9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華夏博雅宣布與愛馳達成非約束性合作意向,擬收購愛馳所有發行在外股權,估值50-60億美元。如果收購成功,愛馳將通過反向借殼方式在美股上市。但時至今日,這起并購案一直沒有新的進展。愛馳寄予厚望的借殼上市并未實現,反倒被曝出資金鏈緊張。 去年11月,一則基金公司公告使愛馳的窘境暴露在世人面前,“因陳炫霖個人原因,導致融資方(指愛馳)經營管理出現不確定性,部分產品本金、利息未按期兌付。”隨后,陳炫霖辭去愛馳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職務。也許,當時愛馳便陷入錢荒。 新融資遲遲未兌現,個中原因并不神秘,即投資人對愛馳的現狀并不滿意,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持悲觀態度,才會不愿意繼續注資。據悉,成立6年來,愛馳只推出兩款車型——愛馳U5、愛馳U6,分別于2019年底、2022年10月發布,但因產品力太差,加上愛馳知名度遠不如“蔚小理”等頭部玩家,導致整體銷量十分慘淡。 數據顯示,2020、2021年愛馳銷量分別為2600輛、3011輛,雖然其并未公布去年銷量,但經計算整體超過4600輛。愛馳3年總銷量勉強過萬,相當于“蔚小理”單月銷量,這一成績實在拿不出手。這還沒完,2023年以來愛馳繼續加速走下坡路,前3個月銷量分別為29輛、26輛、37輛,加起來不到100輛,真是慘不忍睹! 考慮到在國內市場混得不如意,愛馳便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成為最早嘗試在海外布局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之一。自2020年6月開啟海外交付以來,愛馳已進入超過10個海外市場,但累計交付量未超過2000輛,可見海外市場并未扭轉其銷售頹勢。這并不出人意料,畢竟產品不給力,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都注定不吃香,愛馳在海外市場打開增量空間的愿望落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愛馳宣布獲得來自泰國一家汽車公司的15萬輛新能源汽車意向采購訂單,但并未有下文,此舉被外界質疑是為上市而故意制造的營銷噱頭,落地可能性并不高。顯然,愛馳虛張聲勢糊弄不了精明的投資人。 恕我直言,鑒于愛馳持續低迷的銷量,以及得罪員工和供應商,其借殼上市的希望已愈發渺茫,導致募資受阻。而沒錢不好辦事,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無疑是一大天然硬傷,愛馳不得不面對業務經營困難,甚至走向停擺的尷尬現狀。不過,它的對手們并未閑著,反而發起更猛烈的攻勢來搶奪市場。 特斯拉、比亞迪牽頭降價,長安、吉利、長城、廣汽等巨頭加速電動化轉型,“蔚小理”繼續狂飆,小米、百度等新秀在穩步推進造車大計,大幅加劇車市的競爭激烈程度,無疑將加速弱勢車企的淘汰進程。而缺錢缺資源的愛馳,充其量只能算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在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中,未來日子注定更加不好過。 退一步講,即便眼下愛馳不用為錢發愁,資金充足的它勝算依然不高。原因很簡單,與友商相比,愛馳推出新車的節奏較慢,且在至關重要的產品環節把控不到位,帶給用戶的驚喜較少,加上品牌知名度十分羸弱,始終無法擺脫難立足的命運,走向落幕只是時間問題。那么問題來了,四面楚歌的愛馳能否撐得過今年?

作者:龔進輝 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洗牌明顯提速。繼威馬、天際、恒馳陷入困境后,愛馳汽車(以下簡稱“愛馳”)也正處于至暗時刻,幾乎命懸一線。 愛馳先是被曝出停發3月、4月兩個月工資,說好的正常繳納當月社保也跳票。后是要求員工居家辦公,公司給出的“理由”是上海楊浦總部從5月6日17:00開始進行系統線路臨時檢修維護,但這只是托詞,實則是愛馳因拖欠辦公室租金、物業費和水電費等而遭遇停電,不得已才讓總部員工居家辦公,目前已人去樓空。 與此同時,愛馳面臨的經營危機從內部迅速傳導到外部。有經銷商表示,自己被欠款且無法聯系上愛馳,愛馳官方App已經停擺,撥打官方客服電話也無人接聽。進入2023年以來,時不時有供應商在愛馳辦公樓下拉橫幅追討欠款。不難看出,無論是欠薪、欠租還是拖欠供應商款項,都與錢有關。 這意味著,眼下愛馳的資金鏈高度緊張。自2017年2月成立以來,愛馳喜提8輪融資,共計超百億元,投資人包括騰訊、滴滴、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并獲得上饒市政府的資金支持,最近一輪投資方為陳炫霖及其旗下東柏集團。 去年9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華夏博雅宣布與愛馳達成非約束性合作意向,擬收購愛馳所有發行在外股權,估值50-60億美元。如果收購成功,愛馳將通過反向借殼方式在美股上市。但時至今日,這起并購案一直沒有新的進展。愛馳寄予厚望的借殼上市并未實現,反倒被曝出資金鏈緊張。 去年11月,一則基金公司公告使愛馳的窘境暴露在世人面前,“因陳炫霖個人原因,導致融資方(指愛馳)經營管理出現不確定性,部分產品本金、利息未按期兌付。”隨后,陳炫霖辭去愛馳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職務。也許,當時愛馳便陷入錢荒。 新融資遲遲未兌現,個中原因并不神秘,即投資人對愛馳的現狀并不滿意,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持悲觀態度,才會不愿意繼續注資。據悉,成立6年來,愛馳只推出兩款車型——愛馳U5、愛馳U6,分別于2019年底、2022年10月發布,但因產品力太差,加上愛馳知名度遠不如“蔚小理”等頭部玩家,導致整體銷量十分慘淡。 數據顯示,2020、2021年愛馳銷量分別為2600輛、3011輛,雖然其并未公布去年銷量,但經計算整體超過4600輛。愛馳3年總銷量勉強過萬,相當于“蔚小理”單月銷量,這一成績實在拿不出手。這還沒完,2023年以來愛馳繼續加速走下坡路,前3個月銷量分別為29輛、26輛、37輛,加起來不到100輛,真是慘不忍睹! 考慮到在國內市場混得不如意,愛馳便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成為最早嘗試在海外布局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之一。自2020年6月開啟海外交付以來,愛馳已進入超過10個海外市場,但累計交付量未超過2000輛,可見海外市場并未扭轉其銷售頹勢。這并不出人意料,畢竟產品不給力,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都注定不吃香,愛馳在海外市場打開增量空間的愿望落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愛馳宣布獲得來自泰國一家汽車公司的15萬輛新能源汽車意向采購訂單,但并未有下文,此舉被外界質疑是為上市而故意制造的營銷噱頭,落地可能性并不高。顯然,愛馳虛張聲勢糊弄不了精明的投資人。 恕我直言,鑒于愛馳持續低迷的銷量,以及得罪員工和供應商,其借殼上市的希望已愈發渺茫,導致募資受阻。而沒錢不好辦事,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無疑是一大天然硬傷,愛馳不得不面對業務經營困難,甚至走向停擺的尷尬現狀。不過,它的對手們并未閑著,反而發起更猛烈的攻勢來搶奪市場。 特斯拉、比亞迪牽頭降價,長安、吉利、長城、廣汽等巨頭加速電動化轉型,“蔚小理”繼續狂飆,小米、百度等新秀在穩步推進造車大計,大幅加劇車市的競爭激烈程度,無疑將加速弱勢車企的淘汰進程。而缺錢缺資源的愛馳,充其量只能算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在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中,未來日子注定更加不好過。 退一步講,即便眼下愛馳不用為錢發愁,資金充足的它勝算依然不高。原因很簡單,與友商相比,愛馳推出新車的節奏較慢,且在至關重要的產品環節把控不到位,帶給用戶的驚喜較少,加上品牌知名度十分羸弱,始終無法擺脫難立足的命運,走向落幕只是時間問題。那么問題來了,四面楚歌的愛馳能否撐得過今年?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