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奶粉“流年不利”?業績回暖未久,又因“牽手日企”風波再起快訊
近日,一場關于嬰幼兒奶粉的風波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使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鶴”,06186.HK)陷入巨大輿論漩渦。這對于剛走出業績下滑泥潭的飛鶴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
近日,一場關于嬰幼兒奶粉的風波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使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鶴”,06186.HK)陷入巨大輿論漩渦。這對于剛走出業績下滑泥潭的飛鶴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
事情源于10月3日飛鶴與日本協和發酵生化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協和發酵”)在東京簽署的一份技術合作意向書,卻意外引發了“飛鶴進口日本原料”的猜測。
10月18日,“飛鶴奶粉”在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公司已就網上出現的大量失實言論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已立案偵查。飛鶴強調,與協和發酵的合作僅限于技術交流,不涉及原料進口及配方使用。
飛鶴在聲明中還表示,公司與國內外多家高校、科研機構保持合作,旨在匯聚全球領先科研資源,為中國寶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公司表示將保留對相關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以捍衛企業聲譽。
奶粉行業迎轉機:營收和利潤均有改善
在經歷了近兩年的深度調整后,今年上半年,中國奶粉行業迎來了業績拐點。多家上市乳企半年報顯示,奶粉業務營收和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根據公開財報數據,飛鶴2024年上半年營收增長3.7%至100.95億元,凈利潤增長10.56%至18.75億元;伊利股份奶粉及奶制品業務營收145.09億元,同比增長7.31%;澳優乳業營收重回增長軌道,上半年實現收入36.81億元,同比增長4.8%%;貝因美在全家營養策略下,營收增長5.61%,凈利潤增長16.41%。
從財報分析來看,奶粉企業業績復蘇主要源于全家營養業務布局及海外市場的開拓。
在全家營養布局方面,澳優乳業下游零售端業務愛益森、NC兩大營養品業務實現運營整合,全渠道打造“全家營養健康”版圖,銷售額同比增長34.7%;貝因美今年上半年參與投資設立特醫食品公司,與黑龍江優貝特乳業合資成立羊奶粉項目,并投資設立貝因美(杭州)寵物食品有限公司。
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今年4月,飛鶴加拿大皇家妙克獲得當地首張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執照,成為加拿大首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上半年,澳優羊奶粉登陸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在美國、中東等獲得良好市場表現。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受出生率下滑影響,嬰幼兒奶粉整體市場需求萎縮局面尚未改變,新舊國標產品切換帶來的去庫存等市場調整仍在持續。
澳優乳業在半年報中預測,下半年嬰幼兒奶粉行業減量趨勢仍將持續,營養品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健合集團表示,由于市場上的高渠道庫存水平以及在市場緊縮期間的促銷活動,公司嬰幼兒奶粉有關業務可能在下半年繼續銷量下降。
隨著行業淘汰賽的加劇,市場集中度逐步提升,奶粉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有所變化。頭部企業通過核心產品更新換代和功能性提升,逐漸鞏固了其市場地位。飛鶴和澳優等公司通過推出高端新品,重新調整了市場秩序和價格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價格,并帶動了業績回升。
業績回暖背后的隱憂:飛鶴“守家不易,出海更難”
根據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飛鶴上半年實現營收10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凈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18.1%。這一成績意味著,飛鶴在連續兩年業績下滑后重新進入增長軌道。然而,背后隱藏的經營壓力依然顯著,尤其是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及國際化進展緩慢的雙重挑戰下,飛鶴面臨重重考驗。
細究飛鶴的業績構成,不難發現其增長主要來自于國內市場的產品結構優化。公司超高端產品實現收入71.3億元,同比增長19.6%,主要得益于星飛帆系列的增長。與此同時,高端系列收入為19.8億元,同比下滑26%。
隨著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飛鶴未來的高端化戰略將面臨瓶頸。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生兒數量降至約900萬,進一步縮減了潛在的市場需求。
對此,飛鶴在今年上半年提高了主要產品的價格,以此來應對市場疲軟,但部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飛鶴產品現有定價已接近高位,進一步提價可能會抑制消費者需求。
另一方面,飛鶴的國際化步伐似乎并未跟上業績回暖的節奏。據半年報披露,飛鶴在美國市場的總收益僅為0.81億元,在加拿大市場的總收益更是只有0.26億元,兩者占總營收的比重均不超過1%。
這一數據與飛鶴此前雄心勃勃的國際化戰略形成鮮明對比。今年4月,飛鶴加拿大皇家妙克獲得了加拿大地區首張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執照;6月,飛鶴還在珠海橫琴新區開工建設全球第12家智能工廠,總投資1.16億元。
相比之下,同為國產奶粉品牌的澳優乳業(1717.HK)在國際化道路上似乎走得更遠。澳優財報顯示,其核心品牌佳貝艾特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為2.9億元,同比增長50.7%,占羊奶粉業務收入的16.1%。
飛鶴的國際化之路為何如此艱難?據第一財經,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國內奶粉企業在國際市場銷量還比較小。雖然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人口出生率依然在正增長,但這些區域市場情況較為復雜,每個國家的市場、居民收入情況、法律法規都有不同,而且其也是歐美列強重點布局的市場。
面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國際化道路的重重障礙,飛鶴的未來之路仍充滿挑戰。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1-7月份,嬰配粉銷售額全渠道增速同比-4.6%。雖然相比2023年的雙位數下降有所好轉,但行業調整似乎仍未見底。
在這場既要“守家”又要“出海”的戰役中,飛鶴能否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同時在國際舞臺上取得突破,仍有待觀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