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暴跌三成,理想汽車昔日輝煌不再,未來何去何從?快訊
在中國這個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理想汽車曾是一顆璀璨的明星,頭頂“利潤王”的光環,享受著市場的贊譽與資本的追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明星似乎正在失去它的光芒,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在中國這個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理想汽車曾是一顆璀璨的明星,頭頂“利潤王”的光環,享受著市場的贊譽與資本的追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明星似乎正在失去它的光芒,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2024年的財報,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理想汽車的身上。雖然歸母凈利潤仍然高達80億元人民幣,但相比2023年的118億元,足足縮水了近38億元,同比下滑31.9%。這一數字,無疑是對理想汽車現狀的最好注解——利潤暴跌,光環不再。
銷量增長與利潤下滑之間的反差,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理想汽車全年交付量達到了50.05萬輛,同比增長33.1%,這本應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成績。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凈利潤的暴跌和單車收入的斷崖式下跌。單車毛利潤從32萬元驟降至28萬元,縮水12.5%。這種“以價換量”的打法,雖然短期內撐起了銷量,但卻像慢性毒藥一樣,悄然侵蝕著理想汽車的盈利根基。
更為嚴重的是,理想汽車在純電轉型上的失敗,更是讓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MEGA純電旗艦車型的失利,不僅讓理想汽車錯失了高端市場的機會,更讓其品牌形象受到了嚴重打擊。外界“殯葬車”的負面標簽與高昂定價形成惡性共振,直接重創了品牌溢價。而原定年內推出的i8、i6純電SUV也被迫推遲,錯過了與特斯拉、蔚來等競爭對手正面交鋒的黃金窗口。
技術投入的尷尬回報,也是理想汽車面臨的一大困境。雖然理想汽車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智能駕駛系統的實際使用率卻遠低于競爭對手,而與合作方宣傳的芯片算力更是大相徑庭。智能駕駛系統被CEO李想自嘲為“猴子開車”,用戶實際使用率不足20%,遠低于小鵬NGP的45%和蔚來NOP的38%。這種技術投入產出失衡的情況,不僅讓股東們心涼半截,更讓理想汽車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增程基本盤的動搖,更是讓理想汽車的困境雪上加霜。曾經,理想汽車靠增程式技術鎖定了30萬-50萬元的家庭市場,但如今,這一市場卻被競爭對手紛紛蠶食。問界、零跑等品牌的強勢崛起,讓理想汽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而為了應對競爭,理想汽車不得不降價應戰,結果卻是銷售費用暴增,利潤被無情吞噬。
資本市場的反應,更是對理想汽車現狀的最好證明。港股全年暴跌36.13%,市值縮水超1200億港元;美股回撤幅度一度達62.5%,機構持倉從68%降至52%。據港交所權益披露信息顯示,2024年12月18日,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減持了9.67萬股,按照減持均價大約為11.6美元來算,其減持套現超810萬元。與此同時,CFO李鐵減持了40萬股,其單次套現金額約為3360萬元。高管團隊的減持動作,更是讓資本聞風而逃,股價斷崖式下跌。這場信任危機,不僅讓理想汽車失去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更讓其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的大股東王興在2024年還曾多次出售理想汽車股權。據了解,在2024年3月26至28日,王興連續三個交易日減持理想汽車,合共減持該公司416.23萬股,持股比例由21.76%降至21.53%,累計套現超過5億港元。而且,2023年9月12日-2023年9月15日,王興也曾減持理想汽車股票,累計減持194.79萬股。
綜上所述,理想汽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從“利潤王”到危機四伏,理想汽車的隕落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理想汽車不能在純電技術和智能化上取得突破,不能重新贏得市場的信任和青睞,那么這場危機恐怕只是更大危機的序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