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累計虧損20億,如祺出行沖刺IPO背后的挑戰快訊
在網約車這片看似平靜卻暗流涌動的紅海中,一家名為“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祺出行”)的選手正試圖通過IPO在資本市場上掀起波瀾。
圖片來源:如祺出行官博
文|羅曾
在網約車這片看似平靜卻暗流涌動的紅海中,一家名為“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祺出行”)的選手正試圖通過IPO在資本市場上掀起波瀾。
3月底,如祺出行母公司“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遞交了招股書。公司計劃通過IPO募集的資金,40%將用于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的研發活動,20%用于出行服務的產品升級和運營效率提升,20%用于擴大用戶群和市場份額,10%用于行業價值鏈中的投資收購,以及10%用于運營資金。
作為一家出行科技與服務公司,如祺出行背靠廣汽和騰訊兩大巨頭,也因此,自成立以來,它的每一步都吸引著市場的目光。
然而,隨著招股書的披露,市場注意到,這家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已是身處4年虧損超23億元(其中2021年-2023年累虧20億元)的嚴峻現實。與此同時,盡管公司營收呈現增長趨勢,但對單一業務的過度依賴以及核心業務——網約車服務面臨的用戶流失問題,都讓如祺出行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上述數據背后,反映出如祺出行在深耕大灣區市場的基礎上,亟需突破地域限制,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面對市場的挑戰和潛在的風險,如祺出行究竟能否在維持業務增長的同時,探索多元化發展策略,以確保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前行?
深陷虧損、乘客流失,如祺出行諸多困局待破
如祺出行,由廣汽集團和騰訊兩大巨頭聯合發起創立,憑借廣汽的制造業背景和騰訊的技術實力,公司迅速在出行服務領域嶄露頭角。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3年年底,如祺出行聚焦城市數量從2020年的2個增長為9個,不過大部分位于大灣區。同期,其在大灣區的用戶滲透率超45%,市占率排名第二。
在此背景下,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在過去幾年中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2020年至2023年,分別實現收入4.04億元、10.14億元、13.68億元和21.61億元,后三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6.0%。
不過,增長背后,是過于依賴單一業務的風險。招股書顯示,如祺出行的主要業務分為網約車及Robotaxi服務、技術服務、為司機及運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的車隊管理及服務三大塊。其中,網約車服務業務自公司成立以來占總收入的比重都在九成以上,直至2023年才降至84%左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公司的成本和銷售及營銷開支也在增加,導致毛利率持續為負。在此背景下,如祺出行在2020年至2023年間,更是累計虧損達23億元,且暫無止虧的跡象。
對此,如祺出行也坦言,虧損主要是其在大灣區的主要城市迅速建立業務并提高公司在該等市場的滲透率所產生的成本及開支。
而事實上,努力擴大市場的如祺出行,卻似乎在用戶體驗上“亂了陣腳”。中華網財經注意到,在社交平臺,不少用戶投訴稱,如祺出行存在打車價格虛標、司機管理缺失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公司的核心業務——網約車服務,正面臨著年度乘客留存率逐年下降的趨勢,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該數據分別為31.7%、31.0%、27.8%。
“倘我們無法吸引或留住乘客,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可能會收到重大不利影響。”如祺出行坦言。
不可否認,盈利難是所有網約車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業內人士指出,上述燒錢換市場的模式,在網約車行業初期或許可行,但在當前市場逐漸飽和的背景下,即便于大灣區有著不俗表現的如祺出行,要想走向全國,與更多玩家競爭,無疑需要更多創新和差異化策略。
接下來,如何進一步突圍,并實現盈利?將成為擺在如祺出行面前的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押注自動駕駛,能否憑借Robotaxi展開新故事?
于是,如祺出行開始押注Robotaxi,試圖在自動駕駛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公司于2021年開始推動Robotaxi的開發及商業化,將自己定位為開放性Robotaxi運營科技平臺,并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的40%用于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的研發活動。這一戰略布局,顯示出如祺出行對于未來出行方式的前瞻性思考,也反映出公司試圖通過技術創新來突破行業瓶頸的決心。
然而,Robotaxi技術的商業化道路并不平坦。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包含了Robotaxi業務的其他出行服務收入總額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0.7%、0.3%、0.1%。可見,截至目前,如祺出行的Robotaxi業務尚未實現商業化。
“無人駕駛想要商業化,至少還要五年以上。”據《港灣商業觀察》,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指出,目前Robotaxi的網約車并未實現無人化,大部分車都有安全員,本身就占用人力成本。同時,目前各家公司無人駕駛車輛的數量都不高,并未達到規模經濟效益。“而且大部分Robotaxi車隊,都是在指定的區段運營,還無法實現大范圍運營。因為在一個很小區間運營,通常訂單數量很少,客流量也很少。”
而事實上,技術創新的道路總是伴隨著高昂的成本。如祺出行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在Robotaxi技術上的投入巨大,且技術仍在發展階段。這意味著,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仍需要承受因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帶來的財務壓力。
因此,在自動駕駛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且面臨監管、安全等多重挑戰的情況下,如祺出行能否依靠Robotaxi實現逆襲,仍需時間來驗證。
總體來看,如祺出行的IPO嘗試是一次大膽的資本運作,旨在通過上市融資來加速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然而,面對累計虧損的財務狀況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如祺出行需要在保持業務增長的同時,尋找到有效的盈利途徑。而公司對于Robotaxi的投入和布局,雖然充滿風險,但也展現了其對于未來出行市場的野心和期待。
在這場資本市場的博弈中,如祺出行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中華網財經將持續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