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禾醫療,禿然崩了快訊
“我以為是抄到市場的底了,沒想到卻被市場抄了家。第一次買雍禾醫療(02279.HK)還是在它7塊錢的時候,當時想著已經從12塊錢的高點跌了40%了,應該比較安全了吧,沒想到買完之后一路跌;然后我不死心,一路補倉,結果現在股價1塊錢都不到,被套得死死的。”被雍禾醫療深度套牢的股民劉勇,向源媒匯講述他的投資經歷,言語間充滿懊惱和悔恨。
植發一哥跌麻了。
作者 | 胡青木
主編 | 蘇淮
脫發年輕化催生巨大商機,“植發第一股”卻跌麻了。
“我以為是抄到市場的底了,沒想到卻被市場抄了家。第一次買雍禾醫療(02279.HK)還是在它7塊錢的時候,當時想著已經從12塊錢的高點跌了40%了,應該比較安全了吧,沒想到買完之后一路跌;然后我不死心,一路補倉,結果現在股價1塊錢都不到,被套得死死的?!北挥汉提t療深度套牢的股民劉勇,向源媒匯講述他的投資經歷,言語間充滿懊惱和悔恨。
股價持續創下新低的雍禾醫療,實施自救的辦法就是回購。
2024年年初至今,雍禾醫療已回購超160萬股。從近期回購情況來看,5月回購了64.25萬股;6月回購了4.7萬股;7月截至17日回購了1.5萬股。結合雍禾醫療的股價來看,這半年多來公司回購這160余萬股票,花費了200萬-250萬港元。
公司愿意回購股票,對投資者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是像雍禾醫療這樣如此低的回購力度,想要提振股價簡直難如登天。以至于有投資者吐槽雍禾醫療回購太“摳門”。
國家衛健委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困擾,也就是說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
前幾年,人們對于脫發的固有印象,還停留在中老年群體。但是近年來,在“996”、“007”等需要經常熬夜加班以及高強度工作的影響下,脫發人群已經有了年輕化的趨勢。
于是在顏值焦慮和廣告宣傳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脫發者選擇了植發,植發的市場規模也越來越大。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植發消費群體逐漸擴大的背景下,雍禾醫療卻連虧兩年,股價一跌再跌。
高額營銷費用與“虛假宣傳”投訴
2001年,剛念完初中的張玉就從安徽老家來到北京打拼,成為一名“北漂”。
張玉的工作是在一家美容院做廣告營銷。由于平時工作期間能接觸到非常多的客戶,因此也讓他了解到了很多客戶的一個需求——植發。
彼時,植發還是一門非常冷門的生意,發現這一商機的張玉,在2005年時將第一家植發門店開在了雍和宮附近,這也成了雍禾醫療公司名字的由來。
經過多年的發展,張玉打造出了以雍禾醫療為核心,由專業植發品牌“雍禾植發”、醫療養固品牌“史云遜”、女性美學植發品牌“雍禾發之初”及醫學假發品牌“哈發達”等組成的全產業鏈品牌矩陣。
而到了2021年底,雍禾醫療如愿以償地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了“植發第一股”。上市前,雍禾醫療公布了招股說明書,讓人不禁恍然:植發這門生意雖然冷門,但是錢卻一點不少賺。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雍禾醫療2018-2020年這三年的營收,從9.34億元增長到了16.38億元;更驚人的是,毛利率高達75.1%、72.6%、74.6%。
既然是一門高毛利的好生意,并且擁有成功的門店經營經驗,雍禾醫療實現營收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就是——擴張。
2018年時,雍禾醫療運營的醫療機構僅為30家;到了2021年底,這一數字增長至54家。
按理說,門店擴張之后隨著營收的增長,凈利潤也應該有所增加。但是2021年時,雍禾醫療卻是增收不增利。
具體來看,2021年度公司營收21.69億元,同比增長32.37%;但是凈利潤僅為1.20億,同比下降26.41%。
源媒匯發現,這與雍禾醫療當年高額的營銷及推廣費用分不開。
隨著門店數量的增加,員工成本以及經營相關等開支增加,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但是雍禾醫療的營銷及推廣費用,卻由2020年時的5.08億元,增長至2021年時的6.84億元。這多花的1.77億元,就是導致當年公司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
雍禾醫療愿意在營銷推廣上花大價錢,可能與創始人張玉最早做的是廣告營銷相關工作有關。當然,好幾個億的營銷費用也不是白花的,隨后各種場所,包括地鐵、公交車、電梯等就出現了雍禾醫療的廣告。
這不僅提高了公司“植發第一股”的知名度,也讓更多的潛在消費者知道了植發這一行業。
“脫發是從初中就開始了,像以前成龍代言的那個霸王防脫洗發水,還有涂蒜汁、姜汁、橄欖油這些偏方以及米諾地爾都試過,但是效果都不明顯?!憋柺苊摪l問題多年的趙軍對源媒匯說,“后來也是偶然看到廣告,才知道原來還有植發這條路?!?/p>
隨著業務量的提升,對于雍禾醫療的各種投訴也接踵而至。
天眼查數據顯示,雍禾醫療有多起因醫療服務產生的合同糾紛。
而從消費保網站上顯示的投訴情況來看,多數消費者對雍禾醫療的投訴,都提到了“虛假宣傳”這一點。而投訴原因多集中在后續效果與宣傳不一致、種植密度不達標以及懷疑醫生資質等問題上。
關于醫生資質問題,源媒匯咨詢了雍禾醫療的服務人員,對方回復稱:“醫生都是經過培訓后再上崗的,而且醫生都是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所有的醫生資質在國家衛健委官網可以查詢到”。
此外,源媒匯在以脫發者身份表達了“植發后效果如果不好”的擔憂后,該服務人員表示:“在植發手術前會簽署協議,保證了手術的安全。而且術后滿12個月,如果對效果不滿意,依據原設計方案鑒定,可以進行修復?!?/p>
該服務人員與源媒匯溝通時,拋出免費檢查毛囊等“限時福利”,并熱情地推薦去就近的雍禾門店進行檢測。
新玩家入局,毛利率持續下滑
由于公立醫院都是綜合型的醫院,很少有專門的植發科室,因此脫發患者就被迫流入了相應的民營醫療機構。
在顏值經濟以及脫發人群年輕化的推動下,廣大脫發患者的需求,逐步被民營植發機構所承接。而且基于植發這門高毛利生意的誘惑,也吸引了眾多競爭對手入場。
比如大麥、碧蓮盛這兩家后起之秀,在多年發展之后,門店也開遍了全國。截至今年4月,這兩家植發機構的門店數量分別達到33家、43家。
對手變多了,競爭加劇也在所難免。
需要說明的是,植發主要是根據種植的單位數量進行計費的,根據雍禾服務人員給源媒匯提供的價格收費標準,除了植發數量這一標準以外,是否剃發以及醫生職稱,都會對最終的價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剃發種植2000單位為例,業務主任的收費為14600元,約合7.3元/單位;而不剃發種植2000單位,業務院長的收費則高達29800元,約合14.9元/單位。
源媒匯以脫發者的身份向大麥植發的服務人員進行價格咨詢之后,對方一直在用話術邀請源媒匯去對應門店做相應的檢測,但并未給出具體的價格;而碧蓮盛的服務人員則告訴源媒匯,近期優惠后,剃發移植每單位在6-7元,不剃發是9元左右,院長舒適化植發是16元每單位。
由此可見,從價格端來看,雍禾醫療并沒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在雍禾醫療今年3月末發布的2023年度財報里,公司毛利率已經由前幾年的70%多降至56.1%。而造成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主要就是平均客單價從上年的26251元下滑至2023年的22174元,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植發這一市場的競爭趨于激烈。
但是,高昂的營銷費用這一老問題仍未解決。雍禾醫療2023年度在營銷和推廣上花了7.23億,比上年多花了2.42億。這也導致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老問題。更嚴重的是,這已經是公司連續虧損的第二年了。
對于雍禾醫療高昂的營銷費用這一問題,源媒匯向對方發送了問詢郵件,但是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除了增開門店以外,雍禾醫療努力打開營收門路的方法,就是向“養發護發”轉型。
醫療養固服務作為雍禾醫療的第二大收入來源,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營收增長。這項服務通過史云遜醫療養發中心提供,包括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服務,以及定制化的治療方案。
創始人張玉此前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植發只是治療脫發的手段之一,目前市場上100個脫發的人中,99個沒有選擇植發,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植發。目前毛發健康領域的發展正處于轉折點,雖然植發市場未來一定會有增量,但不如養發快”。
截至7月17日收盤,雍禾醫療的股價僅為0.81港元/股,距離上市初時18.907港元的歷史高位,已跌去95.72%。
在當今這個“看臉”的時代,治療脫發無疑是一門好生意,但是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仍不停地在營銷上撒錢的雍禾醫療,還能堅持多久?
(文中劉勇、趙軍均為化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