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執意資本擴張,康佳四年營收驟降66%快訊
康佳發布2023年財報:總營收178.5億元,同比下降3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64億元,同比下降47.15%。更值得注意的是,康佳營收已不足2019年營收(551.19億元)的三分之一。
作者/文森特
編輯/嘉嘉
日前,康佳發布2023年財報:總營收178.5億元,同比下降3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64億元,同比下降47.15%。更值得注意的是,康佳營收已不足2019年營收(551.19億元)的三分之一。
在TCL、海信等競爭對手增長的同時,康佳營收為何大幅度下滑?在過去四年間康佳到底經歷了什么?
“管理層瞎折騰,好大喜功,最終導致康佳業務的整體潰敗”,一位股票投資者向司庫財經表示,康佳業務的崩盤,源于四年前以劉鳳喜、周彬為代表管理層發起的戰略轉型,這場戰略轉型不僅沒有拓展新業務,更是沒有守住康佳基本盤。
【1】逆勢增長,康佳彩電業務小而美
作為曾經的“彩電一哥”,康佳在彩電業務上頗具戰斗力。2017年,彩電行業面臨嚴重危機上游面板成本不斷上升,市場整體規模萎縮6.6%。
身處寒冬中,行業整體消沉:長虹、海信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下降67.97%、47.39%,創維數碼全年凈利潤下降近39.49%。
“當時市場波動很大,很多彩電品牌業務都出現大幅下降,而康佳性價比高,影響很小”,一名行業分析師向司庫財經表示,康佳成為當時彩電行業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在財務營收上,康佳彩電業務營收達到119.95億元,營收貢獻率達到40%,在扣除出售康僑佳城七成股權帶來的47億元凈利潤收益外,以彩電為主的電器業務實現3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高達225.4%。
在技術儲備上,康佳押注OLED,推出了X82系列、8K電視等產品,其中康佳OLED V92系列超薄無邊框,機身最薄處僅4.7MM。
在市場占有率上,彼時康佳在彩電業務中位居行業第一。由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康佳彩電銷量占有率為14.09%,位于市場第一位。
“與長虹、海信、小米這類綜合性巨頭相比,康佳的特點就是以彩電為主,業務相對單一”,該名行業分析師向司庫財經表示,康佳的業務雖然說不上多強,但是小而美,市場非常看好,其股價在2016年時,達到每股30.17元。
高度垂直彩電、高性價比是康佳對抗市場波動的法寶,卻也成為康佳管理層迫切打破的現狀。
“康佳不再只是一家彩電公司,將轉型投資控股平臺,做大投資業務,彩電業務則獨立進行公司化運作”,2017年,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鳳喜以及新任總裁周彬提出發展新思路,要求康佳從家電公司轉型成為資本公司。
(來源:互聯網)
“內變革,對外擴張”、“徹底放棄‘守成’的心態”,彼時劉鳳喜和周彬迫切希望剝掉康佳的家電底色,但正是這場管理層發起的戰略轉型,也將康佳帶入了“刀山火海”。
【2】管理層好大喜功,三年干成千億康佳
“十三五末完成營收目標600億,2022年完成營收目標1000億”,康佳管理層希望通過這場戰略轉型,將其變成一家千億營收的科技公司,從而實現高增長。
“康佳最高點營收是500億出頭,要想營收翻倍,康佳必須多拳出擊,尋找新的增長點”,該名行業分析師表示,能撐起劉鳳喜和周彬千億營收野心的,只能通過資本化的方式。
從2017年3月,周彬由康佳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監升職為集團總裁,并在當年確立“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方向。此后康佳通過戰略投資、合資等多種方式,進入了一系列新領域:
在產業園區上,康佳與滁州、遂寧、南京、宜賓、海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合力開發科技產業園區業務,五大區域項目總投資額將達到430億元。
在環保產業上,康佳聚焦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料治理與回收再加工利用等領域,希望通過3-5年時間,打造出國內一流的環保運維高端品牌,預計實現年營收達到180-260億元。
在新材料上,擴大旗下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業務領域,將其產品第三代納米微晶石拓展到醫療、航天、軍事等領域。
在半導體上,康佳立志成為半導體元器件及智能解決方案垂直整合服務商,并通過5-10年的努力,成為全國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立志年度營收目標過百億。
(來源:互聯網)
此外,康佳還將關注點放在了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物聯網、5G等領域。以周彬為代表的管理層希望在康佳成立40周年之際做出屬于自己的業績:
在三年時間內,培育出3個營收過百億的新產業,打造1-3個新的境內外上市公司。
但這種四面出擊、多點開花的行為引起了資本市場的諸多不滿,“攤子鋪的太大,康佳選擇的產業方向都是當時最熱門的方向,說它是賭硬核科技賽道,也可以說是更像一種投機行為,什么熱干什么,沒有戰略定力”,一位股票投資者向司庫財經表示對康佳業績以及管理層的不滿。
【3】康佳困境:基本盤被偷,新業務起不來
“胡亂掄王八拳的結果就是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了”,一名家電行業從業者向司庫財經表示,前幾年國內四面出擊、大水漫灌的擴張型企業都逃脫不了“啥都想干,啥都要趕,但干啥啥不成”的魔咒。
營收目標直指千億的康佳也不例外。
以半導體業務為例,康佳成立了中康存儲科技、康芯威、康佳芯盈三家半導體企業,設計芯片研發設計、封測、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其中僅在2019年下半年,康佳在康佳芯盈身上的投入就高達10億元,
2019年12月,康佳半導體業務研發出首款eMMC存儲主控芯片,并計劃在2020年實現存儲主控芯片銷售1億顆。但在2023年,康佳存儲芯片貿易及半導體行業的營收為33.97億元,同比下降67.37%。
在康佳過往的宣傳資料中,環保新材料業務相繼簽下多筆大單,在業務轉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僅環保科技事業部累計中標金額約為56億元。但康佳2023年財報顯示:環保及新材料行業營收為11.46億元,同比下降26.01%。
產業園區上,2023 年基本無新增大型產業園區項目。
與半導體、環材等新業務高達兩位數的下滑相比,彩電業務依舊撐著康佳的半壁江山,2023年彩電業務營收47.08億元,貢獻率約為26%。
康佳的萎靡不振也體現在市值上。2024年5月9日,康佳總市值為74.65億元,相比2017年底的92.62億元,跌去了20%。
“新業務發展不起來,兩位數的下跌,傳統的彩電業務,康佳已經脫離了第一梯隊,在技術、產品力上已經落后海信等對手”,一位股票投資者對康佳并不看好,在他看來,海信、小米、創維、TCL四家已經占據八成的市場份額,康佳彩電業務已經落伍,不可能回到從前的市場地位。
從小而美到持續沒落,康佳命運的轉折點在于康佳管理層的戰略誤判。
四年前,以劉鳳喜、周彬為代表的集團管理層試圖通過多元化,四面出擊,多點開花,力圖帶動康佳的營收增長,實現千億營收大關的戰略目標。而經過四年的大干特干,康佳從551.19億元的年營收額下降到如今的178.5億元,下降幅度超過六成。
(來源:互聯網)
即便因為戰略失誤,造成康佳陷入財務窘境,但康佳的管理層依舊拿著高薪,以周斌為例,2018年至2022年,周彬收入分別為395.24萬元、395萬元、613.46萬、538.14萬元、400.2萬元。
在這里借用股民朋友的一句話:好端端的康佳經營成這樣,康佳的管理層不需要負責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