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制重啟卻陷“過期門”,盒馬鮮生擴張背后隱憂重重快訊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盒馬鮮生首次陷入“過期門”。
在新零售浪潮中,盒馬鮮生曾以“新鮮每一刻”為口號,迅速崛起并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隨著其會員制的重啟,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卻如同陰霾般籠罩在這家新零售巨頭的上空,讓新老會員倍感失望與不安。
近日,濟南盒馬鮮生樂活城店被曝出售過期食品,一位顧客在7月22日購買的櫻花型米糕,其生產日期標注為2024年7月17日,而米糕的保質期僅為5天。這意味著,顧客在購買時,這盒米糕很可能已經接近或超過了保質期。面對顧客的質疑,門店員工竟以“不清楚保質期計算方式”為由進行推諉,這種態度無疑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與不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盒馬鮮生首次陷入“過期門”。從2018年的生椰漿過期事件,到2019年上海門店因售賣過期食品被罰款,再到近年來多次因銷售過期商品而對顧客進行賠償,盒馬鮮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成了其難以擺脫的魔咒。即便是在新零售領域不斷創新、擴張的當下,盒馬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依然顯而易見。
盒馬鮮生的快速擴張策略,雖然為其帶來了市場份額的增長,但也為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隨著門店數量的激增,服務與管理水平卻未能同步提升,導致單一門店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此外,積貨過多、產品更新周期放緩以及熟食管理不周等問題,也進一步加劇了食品安全的風險。
從濟南門店員工對過期米糕事件的回應中,我們可以看出盒馬在員工培訓上的不足。作為直接接觸商品的一線員工,他們對保質期的計算方式都不了解,這無疑是對食品安全控制的極大忽視。在熟食等保質期短、儲存條件要求高的商品管理上,盒馬更需要加強員工的培訓與監督,確保每一環節都能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對于以生鮮為賣點的盒馬鮮生而言,更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石。然而,頻繁曝出的過期食品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信任與利益,更可能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因此,盒馬鮮生必須正視自身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加強員工培訓、優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務水平,以實際行動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同時,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時刻保持警惕,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食品消費環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