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的熱銷,諷刺智界的難產,看似獨立實則將被拋棄?快訊
智界汽車在2024年年初遭遇的困境不知還有多少人存有記憶,在此51君不妨幫助大家回憶一二。
智界汽車在2024年年初遭遇的困境不知還有多少人存有記憶,在此51君不妨幫助大家回憶一二。
首先是2023年年底車輛無法交付,其次是不少車主提新車卻發(fā)現問題層出不窮。進入2024年,智界給遲遲無法提車的消費者一定的權益補償,以挽回聲譽。可在不久后的1月底,就被曝出奇瑞負責智界事務的韓必文因為與華為合作不順的原因憤然離職(后被辟謠)。
種種跡象表明,奇瑞與華為合作造成充滿了人為的困境。似乎是意識到當下問題對智界這個品牌發(fā)展的不利。進入2024年2月,奇瑞方面終于決定讓EH事業(yè)部(智界事業(yè)部)獨立經營!
此舉有何意義呢?按照官方的說法,升級為獨立事業(yè)部后,智界事業(yè)部將采取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方式運作。也就是說整個品牌的產品開發(fā)、業(yè)務經營、市場拓展、投資、發(fā)展、管理等各個方面都由新團隊自己負責。據悉如今該事業(yè)部已有超過2500人!
將一個合資子品牌上升到與奇瑞、捷途、星途等品牌同等地位,甚至超過星紀元、風云等品牌,奇瑞此舉意欲何為?
對此51君認為奇瑞的思量可能有兩點。按照好的出發(fā)點考慮,這或許是奇瑞方面正視智界如今面臨的智界S7交付困難采取的措施。
根據官方給出的回復,智界S7難產是和產能相關,主要原因是該車采用的新型芯片還未解決產能問題。因此才會導致智界S7無法順利生產。
但51君認為,當一個品牌決定量產一款車時,關于零部件的供應必然也已經規(guī)劃好。實在不行,應用問界的芯片也未嘗不可。可官方仍以芯片困難為由,不難看出,是對外公關的話術。實際困境相信還是來自兩個團隊的磨合。
因此智界成為獨立事業(yè)部,則是奇瑞向華為釋放的信號,即奇瑞不會插手智界品牌的管理,讓華為方面能夠開誠布公的來經營該品牌發(fā)展。
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fā),或許這是奇瑞布局與華為合作終止的后路。不難看出,如今的華為運營問界一個品牌已經用去大多精力,對于其他合作品牌能否取得與問界一樣的成功不得不讓人懷疑,更別說奇瑞自身的強大,讓華為無法輕易掌控合資品牌。
另外對于奇瑞品牌來說,更在意的是星途與星紀元的發(fā)展,而如今星紀元與智界定位的沖突,也不得不讓奇瑞開始考慮取舍。
悲觀的說,讓智界事業(yè)部獨立運作,如果品牌失敗,那對奇瑞集團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甚至可以甩鍋是華為在這個過程不用心。甚至之后2500人的去留,也不會成為問題。畢竟對于奇瑞來說,如何處理失敗品牌,早已信手拈來。
現如今,智界S7是在奇瑞智能網聯(lián)超級二工廠中生產,這個工廠同時也是奇瑞集團智能化新能源產品生產的主要工廠。也就是說,等星紀元、風云、iCar等品牌的銷量上來后,或許就顧不上智界品牌了。到時,又將迎來新一波“生產困難”。
與智界品牌經營困境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期專門用于問界M9生產的賽力斯超級工廠正式投產。在如此局面下,很大可能定位高于智界S7,智能化程度高于智界S7,生產難度高于智界S7的問界M9,將率先鋪開量。各位不妨猜測下誰的銷量會先上漲。
2024年伊始,有不少品牌陷入經營危機,但自始至終沒人會認為,有奇瑞與華為加持的智界品牌會存在經營危機。但如今看來,這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品牌,在2024年面臨的危機絲毫不比高合等品牌少。至于這個品牌究竟會如何發(fā)展,我們且等銷量說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