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養一頭牛憂患隱現:徐曉波越走越偏?快訊
2024春節前夕,認養一頭牛的IPO之路劃上了句號。
文|商小斌
出品|華祥名財經全媒體
2024春節前夕,認養一頭牛的IPO之路劃上了句號。
2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因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認養一頭牛)保薦人撤銷保薦,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2021年認養一頭牛完成B輪融資后,于2022年7月踏上IPO之路。
彼時,認養一頭牛正式提交上市申請,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計劃募資18.51億元,分別投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場建設、品牌建設營銷推廣、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及補充公司運營資金。
2023年2月28日,認養一頭牛轉戰注冊制,重新向上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直到此次IPO終止。對此,認養一頭牛相關負責人對外回應,“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基于公司發展現狀、整體發展戰略和市場環境綜合審慎考慮的結果,目前公司經營情況穩定。進一步進展,請關注公司后續披露的公開信息?!?/p>
種種現象表明,認養一頭牛已陷入困境,一直以來它的營銷就飽受爭議,只是這一次終止上市,再次將它的憂患盡現了出來……
乳企涉嫌“傳銷”、“非法集資”?
認養一頭牛內外皆有隱憂,IPO終止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認養一頭牛成立于2016年,主要從事同名品牌乳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產品包括多款純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乳制品及生牛乳。
2022年7月,證監會官網首次披露認養一頭牛招股書,該公司擬于上交所主板上市。
不過此次上市并不順利。
2023年1月,證監會官網披露了《認養一頭??毓杉瘓F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就其銷售模式、來源、費用率、關聯交易等多個情況提出48個問題,包括說明業務模式是否涉及傳銷、是否涉及非法集資等情況。①
其中涉嫌“傳銷”“非法集資”等字眼放在認養一頭牛這一乳企身上,就顯得極為刺眼。認養一頭牛的爭議有兩方面:
首先是“認養”模式所引發的合規合法問題。
證監會質問認養一頭牛在客戶開拓、業務開拓上是否存在涉嫌傳銷,以及“認養”模式或活動是否存在非法集資或非法公開發行業務。
2016年,“認養一頭?!币员娀I模式的創新方式登場。眾籌一開始,即創造了驚人的成績,30分鐘內完成了10萬的眾籌目標,到第20天眾籌結束時,認籌率達到3300%。②
該品牌將眾籌與直供理念相結合,提出了“認養一頭?!钡母拍?,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實時觀看奶牛的生活狀況。這一創意不僅銷售奶制品,還為用戶提供一年的奶源保障,培養了長期客戶關系。
此后又推出了“聯合牧場主”活動,除了2999元可獲得奶牛認養權外,消費者還可以支付1萬元成為聯合牧場主,獲得認養奶牛的權益和牧場經營分紅。
在2017年,認養一頭牛又采用了微商模式,引入了“分享家”“養牛合伙人”的概念,并招募了分銷員。
這些分銷員通過賣牛奶和拉好友辦VIP會員,獲得高達15%的提成。這一策略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認養一頭牛的行列,推動了品牌的快速發展。
這一套“組合拳”看似是圍繞著“認養”這一概念展開的“回饋”消費者活動,但結合招股書中認養一頭?!巴獠赡淘串a量占據總產量一半左右”“仍在自建牧場”等信息——此舉或存在通過吸收消費者資金幫助自身建造牧場的嫌疑。
除此之外,在企業已公布的認養方式中,除了極少數官方邀請的權威用戶可參與“實名認養”,如魏老爸、汪涵、陳數、杜海濤、羅永浩等,消費者基本無法與奶牛建立實際聯系。
其次,食品安全,便成為了乳企的生命線。
自2008年國內的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很多中國消費者和乳制品制造商之間產生了信任危機。而以“認養”為核心的認養一頭牛仍存在品質無法保證的風險。
證監會除了對食品安全問題本就格外重視之外,認養一頭牛的宣傳與其招股書中的數據也有偏差。
認養一頭牛在3年內花費了近10億元的銷售費用在用戶中樹立了自身產品品質高的良好形象,但實質上,認養一頭牛連核心純牛奶業務的奶源都無法完全自控。
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之前認養一頭牛純牛奶業務的奶源大都依賴外協。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純牛奶外協產量占比分別為100%、92%、36%及10%,酸奶外協產量占比分別為100%、96%、35%和31%。光明乳業、君樂寶、中墾華山牧、貝因美和佳寶乳業是認養一頭牛的前五大外協廠商,提供純牛奶、酸奶和奶粉等產品。③
認養一頭牛的宣傳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且奶源外輸和產品代工從源頭端就存在著不可控的食品安全風險。
證監會在48問中,針對品質問題對認養一頭牛進行了多次提問與質疑。
比如質問認養一頭牛是否已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以及在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采取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切實有效等,都直指認養一頭牛的“安全隱患”。
認養一頭牛的商業模式還存在一定問題與爭議,也曾被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如何改善自身經營模式,完善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對于認養一頭牛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商業巨鱷的青睞與上市路的縮緊
認養一頭牛創始人徐曉波在養了兩年牛之后創立“認養一頭?!逼放?,隨后以“網紅牛奶”迅速走紅,高舉“認養”概念大旗殺出重圍,并在2020雙十一期間,一躍成為乳制品細分賽道的第一名。
此外,據企業招股書,2019年至20221-6月公司營收分別為8.65億元、16.50億元、25.66億元和15.97億元,實現凈利潤為1.05億元、1.47億元、1.40億元和0.94億元。
2021年其乳制品營業收入已超過多家區域型上市乳企,規模僅次于伊利股份、光明乳業、新乳業及三元股份。
認養一頭牛迅速發展,搖身一變成了資本市場里的“香餑餑”,自是吸引了一眾知名VC競相押注。
據招股書看,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請前,于2021年4月、7月、12月分別引入4家、2家、9家外部投資機構,VEGA ASIA,Marble Faith、海邦海牛、海南和道、鮮豐水果、集創泰弘、 Long-Z M、蕪湖辰宇、TTO、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Long-Z Fund、深圳龍珠、海邦灃華、余滬金投、 隆啟云辰相繼入場,投后公司估值分別對應48.08億元、49.84億元、100.64億元。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資方連續三次入股,推動認養一頭牛估值翻了一番。如此前奏,像極了“突擊入股”,而后上市套現離場的劇情。
這難免引來監管方的高度關注。
此外,認養一頭牛的銷售費用率高于行業平均值。
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1.94億元、3.03億元、4.83億元、3.52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2.46%、18.35%、18.82%、22.02%。④
隨著網購用戶增量趨于穩定,主要頭部電商平臺的商家競爭日趨激烈,邊際獲客成本有所提高。
疫情三年,奶粉行業加速洗牌和分化,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品牌集中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凸顯。
受困于出生率下降、低價競爭激烈、消費群體更迭等因素,小乳企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的同時,一些大乳企面對業績的持續增長也有一些力不從心,作為乳企“新勢力”,認養一頭牛更有“前有狼,后有虎”的艱難處境。
最后,在注冊制下,企業登陸A股也愈發艱難。
所謂IPO注冊制,是相對于審批制、核準制來說的。中國內地股票發行制度,經歷了從審批制到核準制的演變,雖然名稱有變,但"審批"的本質沒有變化。
也就是說,一家企業能不能上市,是否符合上市條件,每股賣多少錢,發行規模多大,什么時候發行,基本上都由監管部門確定。監管部門不僅要看擬上市公司是不是符合產業政策,還要看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前景。
認養一頭牛沖刺IPO失敗,則是大行業的一個縮影,大多數食品類企業“終止IPO”的方式,多為進入問詢階段后的主動撤單。
2023年共有17家食品飲料企業申請終止審核。
…
2023年6月底如完達山乳業第四次沖擊IPO失??;
2023年8月28日老鄉雞撤回申請;
2023年9月25日,老字號德州扒雞撤回申請;
…
2023年11月13日老娘舅分別于撤回申請;
2023年11月20日,想念食品撤回申請;
…⑤
競品對手越來越多、市場沖擊越來越明顯、消費場景放開后的分流,讓食品飲料市場增長放緩已成不爭的事實。如果沖破窒礙,將成為人養一只牛接下來的主方向。
奶爸的故事
一個奶爸跨界創業養奶牛,一只聽音樂、做spa的奶牛橫空出世,在伊利蒙牛兩大巨頭把持的牛奶界殺出一條生路,羅永浩跟它拍廣告,還親自給它寫信。
認養一頭牛的創始人徐曉波到底有何故事。
創始人徐曉波原本是一名地產商人。早年間,徐曉波想從香港為兒子帶回幾罐奶粉,但因不了解海關限購規定遭到海關問詢,在小黑屋里被關了4個小時。
據徐曉波自己講述,正是這段經歷刺痛了他,于是決定放棄13年的地產商身份,自己造一座牧場,
徐曉波從2012年-2014年間,走過7個國家100多個牧場,累計跨國飛行427個小時,學習全國各地優秀牧場的管理經驗。
他震驚于以色列農業技術的高效率,平均一頭牛能夠實現單產超過12噸,而當時國內一頭牛平均單產不足8噸。
他理清思路,試圖將可借鑒的優秀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國內。最終于2014年,斥資4.6億元建立起公司首座現代化牧場,并從澳洲引進6000頭荷斯坦奶牛。
盡管在此之前,他從未接觸過養牛這件事,但徐曉波就此正式養起了牛。
在決定進入乳業行業時,徐曉波身邊沒有一個人看好。這個行業既有蒙牛、伊利雙寡頭,也有光明、三元等地方乳企,早已是一片紅海。
“九死一生唄,一個時代總會有一個時代的品牌?!狈康禺a創業積累的財富,讓他早期構建牧場和畜養奶牛時,更加從容和淡定,不需要依靠外部融資。
用他自己的話說:中國少了一個三流的地產商,由此多一個一流牧場主。
2014年,徐曉波斥資4.6億元在河北故城建立第一個牧場——康宏牧場(即認養一頭??毓杉瘓F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配套種植6萬畝草場,并從澳洲引進了6000頭荷斯坦奶牛。
2016年底,徐曉波的牛奶開始網絡眾籌,取名“認養一頭?!?。按當時的宣傳,大概意思是:“買牛奶,不如認養一頭牛”,以及:認養一頭牛不是牛奶公司,而是一家養牛公司。
此后,眾多媒體大號,講起了徐曉波養奶牛的故事:奶牛每天伙食費80塊,吃進口優質牧草,喝380米地下深井水,聽音樂,做SPA,享藥浴。
顯然,這里有兩個心理暗示,其一,這里的牛養得非常健康,牛奶自然也很好;其二,要保障牛奶安全,最好是自己養一頭牛;你沒法養,咋辦?來這里“認養一頭牛”,依舊可以喝“認養”的牛奶。
2018年認養一頭牛正式入駐天貓,3年時間,便把旗艦店粉絲從0做到1000萬。
2020年,認養一頭牛公開其新的“認養”模式。據該公司介紹,目前累計購買用戶超1900萬,會員數超1600萬。
牛奶行業,早就是兩超多強的格局。伊利蒙牛,千億市值;區域品牌,如光明、三元等,經歷幾十年沉淀,也有百億市值。
而認養一頭牛,從2016年開始賣牛奶,5年間就贏得了百億估值,并依舊保持高速增長之勢。
徐曉波最初想要做乳業,起因于幾罐奶粉,但他沒有直接做奶粉,而是選擇從牛奶做起。三聚氰胺事件后,嬰幼兒奶粉屬于特殊食品,管控非常嚴格,從立項、審批到拿到牌照至少需要4年時間。2020年,認養一頭牛開始布局成人奶粉產業。
2021年之前,認養一頭牛的戰略定位為“只為一杯好牛奶”。如今,認養一頭牛的定位變成“只為用戶養好牛”。
因為除了“乳業”之外,認養一頭牛也開始探索品牌肉牛業務,基于過去牧場管理經驗及供應鏈優勢實現“奶牛+肉牛”業務雙輪驅動。
至于未來,認養一頭牛能夠發展到多大的規模?徐曉波稱,希望用戶能夠認為這家企業是靠譜的。“食品行業就是良心行業,這些基礎做的不扎實,消費者能夠一天讓你回到解放前?!?/p>
網紅早衰的怪圈?
認養一頭牛,依舊是這些年常見的玩社交、造概念、講故事“三件套”。
從創業角度看,它通過“認養”模式,在巨頭占絕對優勢的戰場殺出一條路,值得借鑒,但今后能否跳出網紅品牌往往早衰的怪圈,還有很多未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