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為何總“慢半拍”快訊
曾被譽為“彩電大王”的康佳集團,如今卻似乎總是“慢半拍”,保持著“營收規模下滑,經營利潤巨虧”的困境。
曾被譽為“彩電大王”的康佳集團,如今卻似乎總是“慢半拍”,保持著“營收規模下滑,經營利潤巨虧”的困境。4月1日,康佳集團發布的2023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大幅下滑近四成,凈利潤更是連續虧損,業績萎靡不振。這一局面自然也影響到了康佳的股價表現,其市值在60億左右徘徊,前景不容樂觀。
2023,康佳宣布將回歸主業,倡導長期價值,試圖在“一軸兩輪三驅動”的新戰略框架下實現轉型。然而,智能化浪潮已經洶涌了好幾年,市場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康佳的轉型之路似乎仍然漫長而艱難。這不禁讓人思考,市場環境是否還在給予康佳轉型的空間?康佳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把握機遇,完成這場至關重要的轉型?
01
風光不再
隨著2023年財務報告的披露,“彩電大王”康佳集團的昔日榮光似乎已經黯淡。報告顯示,該公司在過去一年內的營業收入達到了178.49億元,但相比之前卻大幅下滑了39.71%。這是自2015年以來,康佳的營收首次跌破200億元大關。
更令人憂慮的是,其歸母凈利潤竟然虧損了21.64億元,同比降幅高達47.15%。更為嚴峻的是,歸母扣非凈利潤的虧損更是擴大至29.14億元,降幅為9.38%。值得注意的是,康佳自2011年開始,扣非凈利潤已經連續13年處于虧損狀態。
2023年,盡管家電市場呈現出回暖的趨勢,但康佳的業績卻并未因此好轉,反而呈現進一步下滑的態勢。對于這一年的凈虧損,康佳列舉了五大原因,其中包括彩電業務的經營不善、園區業務的持續縮減、半導體業務因仍處于產業化初期而未能形成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計提了高達10.17億元的減值準備,以及工貿和環保等業務收益的下滑。令人擔憂的是,康佳的毛利率也在持續下降,2023年僅為3.92%。
目前,康佳的業務重點已經從彩電及消費電子業務,逐漸向消費電子、存儲芯片貿易及半導體等三大領域轉型。但根據2023年的業績報告,這三大業務的表現都并不出色。
消費電子業務雖然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36.72%提升至2023年的57.17%,但實際營收卻大幅下滑,僅為102.05億元。而被康佳視為新戰略核心的半導體業務,也遭遇了嚴重的挫折,營收同比暴跌67.37%,僅為33.97億元,營收占比也從2022年的35.16%大幅下滑至19.03%。
顯然,康佳在轉型過程中總是慢半拍,半導體業務規模尚小,難以成為公司的營收支柱。除了業績下滑,康佳的品牌影響力也逐漸減弱,這與公司的品牌形象建設和市場推廣策略密切相關。
在彩電行業,如創維、TCL、海信等企業都保持了穩健的增長,而康佳卻逐漸衰落。數據顯示,2023年創維集團的整體營業額接近700億元,并制定了沖刺1000億的目標;海信集團的營收更是首次突破2000億元,其中海信視像的營收超過了500億元;TCL集團旗下的兩大產業集團的營收規模也早已超過了2500億元。
與此同時,康佳在研發上的投入卻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2023年,康佳的銷售費用為11.45億元,研發費用4.98億元,盡管從數額上來看,相比以前年度有所投入有所降低,但由于收入的下滑幅度更大,因此各項費用率反而有所增加,其中銷售費用率為6.41%,研發費用率為2.79%。
從2020年至2022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6.82億元、6.16億元和5.44億元。然而,其銷售費用卻從18.26億元減少至12.40億元。
康佳在研發上的“吝嗇”可能正是其難以與行業領先者競爭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市場競爭中,康佳不僅在彩電領域逐漸失去優勢,在白色家電領域的表現也同樣不佳。面對海爾、美的等強大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康佳的品牌建設之路充滿了挑戰。更多的時候只能在邊緣市場或代工業務中尋找生存的空間。這種被動局面也反映出康佳在市場洞察和戰略布局上總是慢半拍。
2023年,康佳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3.51%,創下近二十年來的新高。其流動負債高達184.46億元,其中包括63.91億元的短期借款和53.14億元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然而,與此同時,康佳賬上的貨幣資金僅為65.06億元,這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給公司的運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02
戰略搖擺
康佳近年來業績低迷,與其頻繁變動的經營策略以及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遲鈍密不可分。過去十幾年間,康佳的經營戰略歷經多次轉變,從初期的專注彩電制造,到后來的多元化拓展,再到現行的“一軸兩輪三驅動”策略。這種策略上的不穩定不僅使公司的資源和注意力分散,更阻礙了其核心競爭力的凝聚。
同時,公司內部股東間的紛爭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2015年,康佳集團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長達三個月的權力爭斗,無疑給公司帶來了動蕩,管理層的這種不穩定性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的和諧與團結。
此外,康佳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也有待提高。以液晶電視產業為例,盡管康佳早在2009年就在昆山建立了液晶模組基地,但相比于海信、TCL等競爭對手,其行動已然遲緩。同樣,在智能手機領域,作為中國最早自主研發手機的企業之一,康佳在2022年底推出的新款5G智能手機在配置上卻已落后于市場主流。
為了應對業績下滑的挑戰,康佳集團提出了“一軸兩輪三驅動”的發展策略,該策略以電子科技為核心,通過消費電子和半導體的雙商品支柱格局,以及產品、制造和國際化的三大驅動力來推動企業發展。然而,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這一策略尚未給投資者帶來明顯的復蘇信號。
如今,智能化浪潮已經席卷了好幾年,市場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公司轉型的陣痛期似乎還未結束。人們不禁要問,市場環境是否還允許康佳繼續轉型?還有多少時間可以供康佳完成這一轉型?
在消費電子領域,康佳正在努力重振其市場地位。目前,其家電業務已覆蓋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多個品類。然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想要脫穎而出并不容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康佳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推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提升品牌影響力,并緊跟產業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在半導體領域,康佳已經進軍備受關注的Mini/Micro LED領域。盡管該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目前仍處于產業化初期階段,需要持續的投入和研發。康佳在Micro LED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發成果,但要獲得顯著的回報仍需等待一段時間。
未來,在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大領域,康佳需要在保持戰略穩定性、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創新以及提升品牌影響力等多個方面做出持續的努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