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母凈利潤下降72.53%,臨床“小白鼠”成水滴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快訊
近日,水滴公司發布年度財報:2023年,水滴公司營收為26.3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1%,歸母凈利潤為1.67億元,下滑幅度達到72.53%。
作者/慶福
編輯/嘉嘉
近日,水滴公司發布年度財報:2023年,水滴公司營收為26.3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1%,歸母凈利潤為1.67億元,下滑幅度達到72.53%。
這已經是水滴公司營收連續三年下降,目前水滴公司正在通過翼帆醫藥這一新業務開辟第二增長曲線。在司庫財經看來,翼帆醫藥增長表現迅猛,但這個所謂的“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卻存在嚴重的監管和道德風險。
【1】主營業務連年下滑,水滴公司增長引擎失能
水滴公司營收連年下滑根源在于三級火箭的增長模式出現問題。
水滴籌主要是為了吸客,幫助大病住院的人在線上募集捐款,吸引大量用戶下載APP,有極少的費用獲得了大量的用戶,截止到2023年末,累計有4.5億人通過水滴公司為310多萬患者捐款626億元。
水滴互助主要為了留客,成立水滴互助社群,按照“一人患病,眾人均攤”,幫助社群會員共同抵御癌癥和意外等風險。通過互助業務,為水滴籌留下大量具有付費習慣的會員。
水滴保是為了付費變現,是水滴公司的經紀業務,與保險公司對接,上線保險產品,賣給用戶,從保險公司手中賺取傭金。目前水滴公司合作的保險公司數量近百家,向客戶提供1357款保險產品。財報顯示:2023年水滴公司的傭金率為33.1%,也就是說,用戶首年保費中,每100元要有33元由保險公司返到水滴保。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構成了水滴公司“吸客-留客-增值服務”的三級火箭,并在過去幾年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據了解,在2018年時,水滴籌和水滴保轉化來的首單保費收入占到總量的85.1%。
但司庫財經了解到,隨著監管對互助的逐步關停以及大眾對互聯網眾籌治病事情熱情的消退,水滴公司的業務增長呈現衰退跡象,從2021年的32.06億元下降到2023年的26.31億元,歸母凈利潤從2022年的6.08億元下降到2023年的1.67億元。
(來源:互聯網)
三級火箭的增長模式已經乏力,不能為保險經紀業務帶來更多的增長動力,水滴公司需要開辟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2】翼帆醫藥增長明顯,水滴公司培育第二增長引擎
從財報中不難看出,水滴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就是翼帆醫藥。財報顯示:在營收、歸母凈利潤均出現下滑的大背景下,水滴公司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業務強勢增長,2023年其收入達到1.01億元,相較2022年5950萬元的營收,增幅達到69%。
司庫財經了解到,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即為其新業務翼帆醫藥,該業務說是醫藥服務,但做的是居間中介平臺:為醫藥公司新藥研發、臨床實驗尋找試藥的“小白鼠”。
(來源:互聯網)
一家藥企新藥上市必須要有嚴格的臨床認證,整個臨床認證需要經歷I期至IV期四個階段:
I期:在健康人群中間進行毒性試驗,確定多大量才是安全量;
II期:在臨床病人身上試驗新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II期:總結前兩期的臨床數據,新藥可報批上市,招集更多病人進行臨床試驗,以讓藥物達到成熟的廣泛應用;
IV期:國外要求做,國內無強制性要求,擴大病例來做新藥試驗,進一步觀察藥物的毒性和有效性。
臨床實驗周期長,對試藥“小白鼠”需求旺盛。目前國內每年要有800多種新藥進行人體實驗,需要的試藥人的規模約為50萬人。但國內試藥“小白鼠”主要是身體健康的醫務人員和學生群體,II期、III期等需要以患者作為試藥的人群較少。
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籌,擁有求助者的醫療數據,如疾病類型、患病時間、病情進展情況……對于腫瘤等治療費用較高的惡性疾病,翼帆醫藥對接醫藥公司的試藥需求,幫助患者降低治療費用,滿足醫藥公司對II期、III期臨床試驗的需求。
據水滴公司財報顯示:目前翼帆醫藥已經與167家藥企和CRO建立合作,招募了6900多名患者入組,累計簽約臨床試驗項目890多個。
【3】翼帆醫藥如何自檢,避免成為黑產培養皿
在水滴公司的宣傳中,幫助腫瘤等惡性疾病患者降低治療費用是翼帆醫藥的價值。好事是好事,但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翼帆醫藥的價值將不得不面臨三點疑問:
疑問一:腫瘤等疑難雜癥尋找試藥員并不是稀奇,在各大醫院的急診室、結算窗口都會有尋找臨床試藥員的招募海報,海報上會清楚寫明:試藥員的招募條件、試驗方法、招募后的報酬等。
試藥員傳統招募的渠道已經有了,但水滴公司再將其搬到線上,具體能解決患者什么問題?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相比傳統線下渠道的招募優勢體現在哪里?
疑問二:藥企、醫院等機構招募臨床試藥員,不僅免費提供該藥物的治療方案,而且還有各種福利和保障,如臨床試藥期間的補貼費用、試藥失敗后的保障措施等,據《中國青年報》調查,試藥人一次試藥的平均報酬約為8127.46元。
而在2023年,翼帆醫藥的年收入達到1億元,這部分收入是否為臨床試藥期間對試藥人員的補貼。
疑問三:因為試藥收入可觀,因此目前試藥行業已經發展成為黑色產業鏈,會有很多中介公司為了高提成,會故意試藥帶來的健康風險,蠱惑年輕人參加試藥。翼帆醫藥的推廣人員是否也會變成黑中介?
水滴公司此前已經有過相應案例,為了拿提成,水滴籌員工幫助患者偽造病歷、虛構患者家庭情況。如今在翼帆醫藥業務上,水滴公司如何通過制度約束業務人員,防止將平臺變成試藥黑中介?
(來源:互聯網)
過去幾年,互聯網經濟深度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是很多所謂的創新只是披著互聯網的皮,做著傳統的生意。以水滴公司為例,最終的主營業務依舊是靠拿傭金的保險經紀。此次水滴公司的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依舊是老黃瓜刷綠漆,只不過是將臨床試藥搬到了線上平臺。
但不論是水滴眾籌,還是翼帆醫藥,都希望水滴公司能出臺相應的制度措施,避免銷售人員為了提成收入,將兩個本來充滿愛心的平臺變成不堪入目的黑色產業。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