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第五的位置岌岌可危,另類股權結構留隱患?快訊
洋河股份市值的第五的位置,或將不保?
洋河股份市值的第五的位置,或將不保?
最近,經過一輪下跌之后,洋河股份的市值跌至1438億元附近,距離2020年的最高點4000億元的市值,已經非常遙遠。
而另一方面,抗跌能力超強的古井貢酒,最近市值一直維持在1340億元左右,與洋河股份只隔了幾個點的差距。
而在2020年的白酒牛市中,洋河股份股價單邊直上,股價最高達到了268元,市值4000億元,與瀘州老家幾可比肩。
而在長達幾年的白酒行情調整中,瀘州老窖跌幅為40左右,而洋河股份在幾大知名酒企中錄得了最大的跌幅,下跌幅度大64%,所以瀘州老家的市值仍保持在2600億元左右,而洋河股份則直接跌到了1500億元以下,與古井貢爭奪第五的位置。
洋河股份為什么會跌幅如此巨大?有市場人士指出,或與洋河股份特殊的股權結構安排有很大的關系。硬幣有兩面,管理層持股也是如此,洋河股份無疑是最為經典的案例。
2002夏天,當時擔任江蘇洋河酒廠負責人(002304)的楊廷棟,找到上海煙草集團公司,意在邀請對方參與江蘇洋河酒廠的改制。當時,貴州茅臺上市剛剛一年,股價一直在25元附近徘徊,市值75億元左右。當時白酒行業還在發酵階段,互聯網行業卻風起云涌,位于江蘇的地方白酒品牌,投資者并不熱衷。
但是,上海煙草集團給了楊董事長最為滿意的答復和最有效率的行動。當時,上海煙草集團與上海光明食品集團下屬上海糖業煙酒集團,合作成立的有一家名為上海捷強煙草糖酒集團公司,專事對煙酒零售行業的投資。上海捷強首先被確定參與洋河酒廠的改制。
同時,上海煙草又聯合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的全資投資平臺——中國雙維投資公司,以及前述的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以及上海捷強,四家臨時在上海注冊成立上海海煙物流發展公司,作為參與對洋河酒廠改制的專門平臺。
2002年12月,洋河酒廠集團正式改制成洋河股份,洋河酒廠集團以73萬元現金加上實物資產5226萬元出資,其他機構和高管股東合計出資現金5000萬元左右,折合成6800萬股份。其中,上海海煙現金出資1500萬元,獲得983.42萬股,占股份比例14.46,上海捷強現金出資700萬元,獲得股份458.83萬股,占比6.75%。
洋河股份的董事長楊廷棟、總經理張雨柏、副董事長陳宗敬、董秘從學年等14人,總共出資872萬元,占當時注冊資本的8.4%。而這872萬元,個人出資僅504萬元,其余為獎金368萬元。
上市前夕的2006年,洋河股份當時的高管團隊,再次大規模入股。當年3月,股東大會同意兩家新公司藍天貿易和藍海貿易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新增股份,每股定價2.39元。其中藍天貿易認購1135萬股,藍海貿易認購1065萬股。高管們兩家公司,合計出資5000萬元左右,占到當時總股本的24%。
藍天貿易和藍海貿易兩家公司的股東,全部為自然人,包括董事長楊廷棟以及其他高管周新虎、張雨柏、叢學年、陳宗敬等。
其后,洋河股份從改制到2009年上市以后,中間經過數次公積金轉增股本和送紅股,進行股本擴張,首發上市前股本就擴張到了45000萬股,上市以后至今又擴張至15億股。這其中上海海煙和上海捷強的持股比例一直沒有大的變動,海煙持股始終維持在9.67%、1.46億股,捷強有過小量減持,最終也保持在4%左右、6003萬股。
后來藍天貿易和藍海貿易合并成藍色同盟股份公司,經過上市擴股和小部分減持后,目前占洋河集團股份比例為17.63%,持股數量為2.65億股。
可以說,洋河股份從改制到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了從規模到品牌的飛躍。2009年上市當年,洋河股份營業收入為40億元,凈利潤為12.54億元。
而到了2022年,即上市14年后,公司營業收入超過了300億元,凈利潤攀升到了93億元,躋身國內一線白酒行列。
這一切當然可以歸功于資本市場助力,但確實與當時的高管團隊的努力密切相關。而高管團隊的拼搏與努力,又與洋河股份大膽的股權激勵制度不無關系,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因此,洋河股份上市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國資股東和高管團隊成了比肩的兩個贏家。2009年上市至今,洋河股份除送轉紅股外,進行了14次現金分紅,共派發現金423億元,上海海煙和上海捷強按照合計14%的持股比例計算,共分得含稅現金紅利38.75億元。僅此,就是當初兩家公司初始投資金額2200萬元的176倍。
而高管團隊持股的藍色同盟即便按照目前的17.63%的持股比例計算,獲得的分紅也接近80億元。
而改制時,一眾高管還有8.4%的個人持股,在上市當年,經過數次股本擴張,也是數量可觀。其中董事長楊廷棟持股486萬股,張雨柏326萬股,陳宗敬326萬股,高管直接持股合計2600萬股左右。
而這2600萬股,當初的成本也僅500萬左右。甫一上市,市值即達到了30億元左右,最高時,市值達到了50億元以上。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最初的創業元老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他們股份也在一波一波的股價飆漲中,被減持完畢,實現了巨額財富的變現。
但令人遺憾的是,洋河股份的高管持股制度并沒有一以貫之。目前,洋河股份的董事長張聯東、總裁鐘雨以及大部分高管,均沒有機會得享上述盛宴,此前留下的元老僅有周新虎分得了較大的蛋糕,他目前仍持有257萬股,市值5億元多元,如尹秋明、陳太松等,現在雖然是關鍵崗位,但股份寥寥。
財富不管多少,落袋為安才是關鍵。截止目前,高管持股的藍色同盟股份公司,仍持有2.65億股,最高峰市值500多億元,即便股價經過長期下跌,至今仍有250億元。
如此巨額財富,橫亙與此,會不會讓人眼紅?答案只能留給時間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