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我請你不要將賣手機那套話術帶進汽車圈快訊
當你們用賣手機時那一套營銷話術玩汽車,整個汽車圈都被你們逗樂了。
文 | AUTO芯球
作者 | 雷歌
當你們用賣手機時那一套營銷話術玩汽車,整個汽車圈都被你們逗樂了。
這不,在被用戶問到“貴公司汽車有哪些駕駛模式”時,你們聲稱自己有16.8億種駕駛模式。
你小米說這話的邏輯,不就是將加速、轉向、懸架高低、懸架阻尼、前后驅分配、動能回收等10大項調節,在不同微調情況下進行排列組合得到的數量級嗎,這不妥妥的文字游戲?
雷歌我聽到這個說法,只覺得智商和精神受到雙重污染。
就在我疑惑這個16.8億具體是怎么算出來得時候,有人給出了清晰的計算思路。
既然有16.8億種模式,雷歌建議小米汽車的實車出廠時,每一種模式都要經過路測無安全隱患才能公開發售。
之所以說16.8億種駕駛模式是文字游戲。因為這個行業對駕駛模式有約定俗成的定義,即一種駕駛模式需要傳感器和算法來監測和處理駕駛情況。比如,汽車通常的雪地模式,是這樣實現的:
一開始,ECU采集加速踏板的位置、車輪速度和方向盤轉向角度等信號,計算出滑移率,并產生相應的控制電壓信號,這時,加速踏板的響應會降低,發動機輸出的功率比正常情況下小,車輪不易打滑,控制電子節氣門實現牽引力控制,最終實現驅動防滑。
這一整套電氣節門、踏板、牽引力等構件的調節組合,才能稱為一種模式。你小米如果強行將自己的方向盤轉向1度或懸架調高1厘米,就認定為一種駕駛模式,那只能說你的駕駛模式還處在較為粗放、未產品化的較原始階段。
關鍵是你怎樣把這16.8億種駕駛模式做成成熟的產品模式,呈現給用戶。你說鍋里有幾十萬粒米有什么可炫耀的?關鍵你要做出一鍋好飯來吃。
將駕駛模式做成運動模式、經濟模式、雪地模式、越野模式等等,這才是產品,而不是噱頭。
要按你小米的“16.8億種駕駛模式”這么造句,誰不會。
我宣布我用圓規畫的圓,是全宇宙最圓的,圓周率小數點后有62.8萬億位。
所以,請你,不要將賣手機那一套營銷話術帶進汽車圈。熱鬧是熱鬧,但烏煙瘴氣啊。
說實話,雷歌還是尊重曾經的小米手機用“物美價廉”打掉中國手機市場上的一眾山寨雜牌,用良幣驅逐劣幣,從無序中創造有序。
今天的大家還懷著期待,希望你能用做手機時的“物美價廉”策略把汽車市場的價格打下來呢,可不是期待你的話術營銷。
你小米手機當初要凌晨排隊搶單時,大家還體諒你是真的產能不足,而不是饑餓營銷,因此收獲了一大批“米粉”。現在,聽了16.8億種駕駛模式這種營銷話術,連我們這樣的“米粉”都忍不了了。
還有網友發現,雷總的PPT就是學了王家衛電影臺詞的基本功,假如小米做一款“面”,他大概會是這樣宣傳:
“經我們小米的員工連續300個日夜不間斷的大數據研究發現,97%的人類在早晨七點零三分五十六秒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饑餓感,相比較七點整,饑餓感整整提升了 57%。為了解決這種困擾人類幾千年的饑餓感,我們小米員工反復研究比對發現,面粉的飽腹感要比大米的飽腹感高出 21%,于是我們專門找到了面粉的發源地——位于中東的新月沃土,砸重金在新月沃土研制出了一款迄今為止最有飽腹感的面條。那么究竟多有飽腹感呢?比傳統的面條飽腹感提升了 73%。我們也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米空心面”。
當初的事還記得嗎,小米宣傳自己的攝像頭有4片玻璃頭時,周鴻祎看見了,頓時覺得很高級,結果回來一問,自家的攝像頭有5片玻璃頭。
后來周鴻祎也會了,將自家攝像頭宣稱為“5片全光學超高清透光玻璃鏡頭”。
你看,行業風氣就這么被帶偏的。
理想做一輛40多萬的L9,非得說是500萬以內最好的車。于是余承東將50萬的問界L9,非得說成是1000萬內最好的車。
1月16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還怒斥無底線營銷呢,“幾十萬的車非要說上千萬,這個行業怎么這么糟糕!”
大家以為雷總說的奧氏體304不銹鋼是小米研發的,實際上1913年就誕生了。
大家以為小米的9100T一體壓鑄是多么了不起的技術,國內實際已經做到12000T。
明星曝出緋聞道歉時,還有一句“對不起占用了公共資源”呢,你們這么營銷,是不是也要“對不起”一下?
可是,千萬別小瞧了這種玩文字游戲的營銷手段,在罵聲中,你們正在掌握消費的權力。
《娛樂至死》里,尼爾·波斯曼稱,有兩種方法可以造成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在消費社會里,汽車雖然有科技的加持,但在小米這種營銷話術的攪局下,又變成了赫胥黎式的消費社會滑稽戲。吃瓜群眾“注視”著它。
在消費社會,無論廣告、營銷,恰恰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視”。因為消費社會的“注視”,就是消費權力的來源。
還記得2011年賣腎買iPhone4S的高中生嗎?蘋果公司并未強迫誰買iPhone手機,而是消費者一直在關注著iPhone的更新換代。蘋果公司是在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中附加給手機以品牌形象、技術、營銷等因素,就讓蘋果處在消費主義“老大哥”的地位,讓消費者一直注視著它。
所謂注視老大哥,可以解釋當前的流量為王、營銷為王時代,關注一個品牌能帶來消費變現,最終都轉化成為商家的消費權力。
今天我們吐槽理想稱L9為500萬以內最好的SUV是大言不慚,吐槽問界聲稱M9為1000萬以內最好SUV是滿嘴跑火車,實車一出來,消費者仍趨之若鶩。
今天我們吐槽小米16.8億種駕駛模式是文字游戲,它日小米SU7發售,仍有可能銷量爆火。
因為在電子產品的“科技”內核誘惑下,那些被吐槽的營銷話術早已煙消云散。
因為你們已經悄悄掌握了“注視”下的消費權力,汽車圈里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你們個個都是消費社會的“老大哥”。
“老大哥”就應該有點“老大哥”的擔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