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汽車換帥自救:華為智駕賦能+榮耀系高管加盟,勝算幾何?快訊
近日,榮耀前中國區CMO姜海榮的加盟,并出任深藍汽車CEO的消息,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但能否真正挽救深藍于水火之中,尚存巨大疑問。
【文/深度評車&財經三劍客】面對市場拓展的乏力與銷量的持續低迷,深藍汽車選擇了一條看似“果斷”實則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換帥。近日,榮耀前中國區CMO姜海榮的加盟,并出任深藍汽車CEO的消息,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但能否真正挽救深藍于水火之中,尚存巨大疑問。
數據顯示,今年8月深藍汽車實現全球交付2.82萬輛,同比增長40%,環比增長4%,其中主力車型深藍S05連續3個月銷量突破1.1萬輛。1—8月累計銷量達19.8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64.6%。按鄧承浩此前公布的目標,深藍汽車2025年總銷量目標為50萬輛,其中國內40萬輛,前8個月19.86萬輛的成績僅完成年度目標的39.7%。
深藍汽車近期在市場營銷上的種種“創新”之舉,非但沒有贏得市場的掌聲,反而將自己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從直接陰陽競品的電梯廣告,到給車主車機投射廣告的“神操作”,再到買車送員工“離職”的荒誕促銷,深藍的一系列操作讓人大跌眼鏡。尤其是車機廣告的推送,更是觸碰了消費者的敏感神經,此前已有先例因車機廣告被罵上熱搜,深藍卻依然我行我素,結果可想而知。
這些決策背后,暴露出的是深藍汽車高層對市場需求的誤判和對消費者體驗的忽視。僅僅因為高層在調研中發現用戶不知道權益,就一拍腦袋決定通過車機廣告廣而告之,這種“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不僅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嚴重破壞了品牌形象,讓消費者對深藍的好感度大打折扣。
如果說營銷上的亂象還可以通過調整策略來彌補,那么深藍汽車在產品策略上的失誤,則是其銷量難以提升的根本原因。從深藍SL03的多次降價,到S07的快速迭代與降價,再到G318車型的承諾不降價卻迅速打臉,深藍的產品策略顯得混亂而無序。
以深藍S07為例,上市僅7個月就推出新款,并新增自研智駕系統且降價5000元,隨后在“換代”時更是降價3萬元清庫存。這種頻繁的價格變動,不僅讓已購車的車主感到被背叛,也嚴重影響了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黑貓投訴平臺上近400例的相關集體投訴,就是消費者不滿情緒的集中爆發。
而深藍G318作為一款瞄準熱門細分市場的產品,本應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卻因產品定義模糊、配置迷惑而未能有效契合定位人群。消費者吐槽其“越野不野,家用不軟”,這樣的產品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面對營銷與產品的雙重困境,深藍汽車選擇了跨界換帥這一看似“大膽”實則充滿風險的舉措。榮耀前中國區CMO姜海榮的加盟,無疑為深藍汽車帶來了新的希望,但能否真正力挽狂瀾,卻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歷史上,跨界高管成功拯救企業的案例并不多見。深藍的親兄弟阿維塔就曾嘗試過挖來跨界高管王藺擔任CMO,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王藺在蘋果、洲際酒店、香奈兒等知名企業的營銷經驗,并未能轉化為阿維塔的市場成功。同樣,小鵬、零跑、極氪等車企也曾挖來手機、零售等行業的高管,但大多負責傳播或營銷,直接跨界來當CEO的卻從未有過成功案例。
深藍汽車此次換帥,雖然展現了其改革的決心,但若僅憑一個跨界CEO就期望能扭轉乾坤,顯然過于樂觀。畢竟,企業的成功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更需要整個團隊的協同努力與系統性的改革。
在營銷與產品雙雙失利的情況下,深藍汽車選擇了深度抱緊華為這一策略?!白笫稚钏{超級增程,右手華為乾崑智駕”的品牌策略,看似高大上,實則暴露了深藍在技術上的短板與品牌上的迷茫。
然而,即便深度抱緊華為,深藍也未能與華為在營銷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無法借助華為的品牌影響力來提升自己。而此次與榮耀的合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遺憾,但能否真正轉化為市場優勢,仍需時間驗證。
深藍汽車此次換帥自救,雖然展現了其改革的決心與勇氣,但面對營銷亂象、產品策略失當等多重困境,僅憑一個跨界CEO與深度抱緊華為的策略,顯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深藍的未來,究竟路在何方?或許,只有通過系統性的改革與團隊的協同努力,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否則,即便是左手華為右手榮耀,也不過是無計可施下的權宜之計,最后難免留下一地雞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