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劉強東失去的“兄弟們”快訊
京東的故事,始于劉強東的孤身創業。京東沒有創始團隊,這一獨特起點,決定了京東在成長壯大的道路上,更多依賴于外部高管的空降。
“兄弟”可以換,也可以被重新定義。
來源 | 運聯智庫
作者 | 曹莉
編輯 | 小L
京東的故事,始于劉強東的孤身創業。京東沒有創始團隊,這一獨特起點,決定了京東在成長壯大的道路上,更多依賴于外部高管的空降。
人事變動、組織管理層更迭,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2018年劉強東曾承諾,稱“京東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然而,隨著京東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劉強東也不得不面對眾多大企業的老問題——太多兄弟需要養。
據京東最新官方數據顯示,其員工總數已接近52萬人。什么概念呢,這個數字是阿里巴巴的2倍、拼多多的30倍。
但從市值上看,京東市值遠低于阿里和拼多多。截至美東時間6月24日,京東總市值433.04億美元;阿里巴巴總市值1808.56億美元;拼多多總市值1965.53億美元。
這么看,劉強東的“兄弟們”好像拖了后腿。
2022年11月22日,劉強東在京東全員信中表示:“所有成功都離不開兄弟們的努力和堅持”。
2023年12月9日,劉強東在公司內網回復員工時稱:“(公司)出現這么多問題,當然都是我管理不善,我非常自責。但是無論如何自己不會躺平,也希望兄弟們絕不躺平,現在組織龐大臃腫低效,改變起來確實需要時間。希望兄弟們再多一些耐心,今天還有很多兄弟敢說實話,堅持戰斗,京東基礎依然在,相信我們一定會走出谷底……”
今年5月24日,劉強東在高管會上直言:“凡是長期業績不好、從來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對于“兄弟”一詞享有最終解釋權的劉強東,隨著京東組織調整進入不同階段,其也賦予了“兄弟”不同的含義。
今天本文就來盤一盤,那些年,劉強東失去的“兄弟們”。
2023年:劉強東“回歸”后
高管的集體離職
2022年年底,劉強東強勢“歸來”,并于11月20日在內部開火,指責京東的高管們“騙”自己,并且越來越偏離零售的本質。
11月22日,劉強東發布京東全員信,表示從2023年1月1日起,京東集團副總裁以上的全部高級管理人員,現金薪酬全部降低10%—20%。
對于持有公司股份的高級管理者而言,這一情況雖然影響不大,但仍然可能引起部分高管的不滿。
自2023年5月開始,曾經和劉強東稱兄道弟的一些高管們先后離開了京東。
2023年6月26日,京東物流發布公告,余睿因個人身體原因,辭任京東物流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CEO)及授權代表,由京東產發首席執行官胡偉接任。
余睿2008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京東,堪稱元老級員工。在京東任職的15年時間里,余睿先后擔任過京東物流華中及華東區域負責人、1號店首席執行官、京東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CHO)等關鍵管理崗位,可以說為京東實現新發展添磚加瓦,勞苦功高。
2020年12月,余睿接替王振輝成為京東物流CEO,在其任職的兩年多時間內,完成了京東物流赴港獨立上市、德邦股份的并購,以及京東航空的投入運營等重大事件。
(京東物流前CEO 余睿 )
除余睿外,2022年4月7日劉強東卸任京東集團CEO時,被委以重任的徐雷也在2023年離職。
徐雷自2009年1月正式加入京東,在加入京東集團十余年來,徐雷先后在京東商城、CMO體系、京東零售、京東集團等多個重要崗位任職。
2022年4月7日,徐雷接替劉強東,正式出任京東集團CEO。
2023年5月11日,京東發布公告稱,徐雷因個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請,接替徐雷的是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CFO)許冉。
此外,這一年京東還發生了多起管理層人事變動:京東零售集團CEO辛利軍卸任,由京東集團CEO許冉兼任零售集團CEO;任職15年的京東高級副總裁王笑松離職;原京東國際業務負責人閆小兵回歸,負責京東集團新成立的創新零售部,整合七鮮、拼拼等業務成為獨立業務單元;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高禮強辭職;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技術研發與數據中心負責人顏偉鵬離職,由旗下交易服務研發部負責人尚鑫接任......
可以看到,余睿、徐雷、顏偉鵬、王笑松等都是在2008年前后加入京東的元老級員工,在京東核心崗位上供職十年以上,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2020-2021年:
三大板塊業務高管換血
像這樣高管集體變動的事件,京東集團內部以前也曾發生過。
如在2020年到2021年兩年間,京東包括電商零售、物流以及金融科技三大板塊高管陸續出走。
被譽為京東“白條之父”的許凌,在2021年9月離職前,剛調任至京東集團戰略部擔任負責人。
許凌于2013年加入京東集團參與京東金融集團籌建。此后,京東金融從京東剝離開始獨立運營,許凌帶隊推出業內首款信用支付產品“白條”,后逐步建立起以白條、金條為主的消費金融體系。這也是后來京東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京東數科”)的重要收入來源。從2017年開始,許凌便成為包括京東支付在內的所有金融科技業務條線負責人。
作為京東AI領域的領路人,周伯文于2017年9月加入京東,出任京東集團副總裁,負責AI研究與平臺部的業務。他的加入標志著京東云的啟動,被視為京東云的先鋒隊長。其后來在2021年11月離職。
同時于2021年11月離職的肖軍,也是一位京東物流體系的元老級別人物。自2007年加入京東以來,其參與了京東早期多個關鍵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包括前端網站、供應鏈系統等。2016年5月,肖軍擔任京東X事業部總裁,主攻智慧物流和無人技術的開發。
2020年年底,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數科陳生強不到10天的時間里相繼離職。
(京東物流前CEO 余睿 )
2010年,王振輝加入京東,歷任華北區域分公司總經理、倉儲部負責人,京東集團智能硬件事業部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機構負責人等職位。
2017年4月,京東物流集團成立,王振輝成為首任京東物流CEO。也是這一年里,京東物流打造了現今成為時效標桿的“211”“京準達”“京尊達”等多元化的時效產品。
王振輝、陳生強、許凌、周伯文、肖軍,這些高管的離職涉及了京東的物流、零售、金融科技等核心業務板塊,也反映出京東在組織管理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2020年前:京東技術轉型期
高管離職潮
2019年,京東也經歷了一次震動全行業的高層人事變動,數位關鍵高管相繼離職,包括CMO藍燁、CTO張晨、CLO隆雨、京東云總裁申元慶一年內相繼離開。
2019年4月4日,藍燁結束了他在京東集團的職業生涯,辭去了執行副總裁的職位。作為公司的首位首席營銷官(CMO),藍燁負責整個集團營銷系統的運營與管理。
藍燁于2012年2月加入京東,此前他擔任宏碁集團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在京東,他不僅建立了首席營銷官的角色,還成為京東商城的首任CMO。
2019年3月,張晨宣布卸任京東集團首席技術官(CTO)職位,并自6月30日起擔任京東集團顧問。張晨在技術領域有深厚背景,對京東技術發展有重要貢獻。
同在3月,隆雨因個人職業發展和家庭的原因正式申請,辭去京東集團首席法務官(CLO)的職務,離開京東。而這距離隆雨從原崗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CHO)調任的消息,剛過去不到一個月時間。
2019年12月6日,正向技術轉型邁進的京東集團,宣布設立京東云與AI事業部,該事業部整合了原京東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業部的架構與職責,由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擔任負責人,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匯報。
與此同時,京東對外表示,此前擔任京東集團副總裁和京東云事業部總裁的申元慶,由于個人及家庭原因,將在2019年12月31日卸任。
申元慶于2017年入職京東。此前,其曾在微軟供職24年,擔任微軟中國云計算與企業事業部總經理。
雖然京東方面表示離職人員皆系個人原因離職,但總的來說,這一年的高管密集離職,不免讓業界聯想到京東在2019年2月提及的“末位淘汰”言論:
京東表示,將在2019年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推動“小集團,大業務”的轉型,盤活資源、充分發揮組織活力,為多元業務的發展保駕護航。
除了上述列舉出的京東高管離職事件,京東在早期同樣經歷了高層的人事變動,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比如,后來加入阿里巴巴、創立了盒馬的侯毅。侯毅1999年加入上海本土便利店品牌可的,因計算機背景負責自建物流,并在2006年建成覆蓋上海、浙江18個城市的物流中心。
也正是這段自建物流的經驗讓他進入京東。在京東,侯毅曾任職京東首席物流規劃師、京東O2O事業部總裁,曾牽頭負責京東到家業務,成功推動了京東標志性的“亞洲一號”倉儲物流中心的建設。
如今,2024年已過半,于京東而言,外部競爭日益激烈,重回一線的劉強東把“低價戰略”列為京東零售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戰略;而內部管理層人才的培養問題上,劉強東一直在放權和收權之間反復拉鋸。
很顯然,劉強東的“兄弟們”可以換,也可以“被重新定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