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變|交易所的“史詩級”玩法區塊鏈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一個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利弊,在“交易挖礦”模式被集體討伐背后,還有哪些可以被借鑒的地方?
2013年,伴隨著“礦業”的繁榮,出現第一次幣圈創業潮,比特大陸、火幣網、OKCoin等業內公司大都在這一年成立,數字加密貨幣市場雛形初步形成。
隨著加密貨幣的爆發,交易所歷經洗禮,迅速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很多創業團隊也都燃起了心中“交易所之夢”。
交易所之“變”
在9.4之后,交易所格局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OKEx、火幣、幣安是目前世界上交易額排名前五的交易所,日交易額在10億美金左右。總的來說,三大交易所的交易模式還算是中規中矩,大同小異。
然而,一個“黑馬”交易所Fcoin橫空出世,此交易所一出,不僅宣稱不收取上幣費,而且還要將平臺收入80%分給平臺FT用戶,一夜之間聲名鵲起。市場反應強烈,上線短短半個月,交易量超過了三家總和,一躍成為交易所“狀元”。
“狀元”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
“別出心裁”的平臺Token設計
我們看到了FT在2周內從上線時的0.1元一度暴漲至7元,一時間輿論四起,Fcoin因為不設硬頂的交易挖礦和分紅模式而卷入了輿論的漩渦,遭到多方詬病。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 (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一個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利弊,在“交易挖礦”模式被集體討伐背后,還有哪些可以被借鑒的地方?
沒錯,OKEx的“百家”交易所計劃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借鑒學習的契機。
OKEx的破局嘗試
如果你有逐字逐句的讀了公告原文,你會發現在OKEx的眼中,市場不應該是零和競爭,而應該形成一個合作共贏的增量市場。所以,獨角獸交易所的出路在于從“參與者”蛻變為“生態建設者”。
“百家”計劃
根據OKEx官網通告,OKEx將通過該計劃將自身五年來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積累的撮合系統、柜臺系統、冷錢包系統、熱錢包系統、資金清算系統、全球多語言的客服能力、全球客戶身份識別和反洗錢系統等一并共享給合作成員,即“OK伙伴”。
想要成為“OK伙伴”,OKEx對團隊的要求不低。不但要有50萬枚OKB,在運營和管理上也必須要達到要求。如此,想做“野雞”交易所碰碰運氣的“聰明仁兒”想必難以入局。
開放共贏是真初心?
業內有非常多想做交易所的創業團隊面臨尷尬的局面,他們擁有很好的運營和管理能力,甚至是自帶流量,但是資金相對匱乏,缺少相關技術人才儲備。講真,真的不具備做好一個交易所的完備能力。
根據“百家”計劃,任何想做交易所的團隊,只需提供自己的域名、LOGO以及運營主體,研發和運維等工作將由OKEx全球技術團隊提供解決方案。這意味著,OKEx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深耕多年,如今將要把積累的經驗和技術開放給“OK伙伴”。
除了技術支持以外,OKEx還將共享“深度和流動性”。
目前,很多新交易所都面臨著一上線因為用戶較少,交易量低、無法及時成交,而造成的盤口差價比較大的問題。
OKEx已經是全球最頂尖的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有大量的投資者在OKEx交易,這些投資者帶來了極強的流動性和可持續性。
各個交易所上線后,所有的下單都會匯集到“撮合中心”,OKEx站的下單可以和各開放交易所的下單成交。并且,新上線的交易所相當于直接共享OKEx千萬級的用戶量,開通第一天就擁有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交易規模及體驗。
如此運作,有毛病嗎?
OKEx“百家”計劃的開放交易所運作采用了“交易挖礦” 分紅模式,平臺幣51%交易挖礦產生,49%為發行部分(25%有運營團隊支配,24%分配給OKB持有者)。乍一看,這不跟風嗎?
別急,請繼續看——根據經濟數學模型推導,“交易挖礦”的模型已經把資金盤模型推進到可循環的地步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運行模式對規模的要求很高。如果交易所采用“交易挖礦”模型,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資金不斷進入市場,意味著必須有可持續的長期的活躍交易量。
受迫于“交易挖礦”的規模要求,孤軍奮戰的小平臺采用這種模型極有可能曇花一現。最好辦法就是把小交易所聯合起來,共享深度和流動性。
至此,我們豁然開朗的一點是,OKEx的“百家”計劃明確了數字資產交易所的下一個迭代方向。
隨著區塊鏈行業的深入發展,作為區塊鏈食物鏈頂端的交易所,其商業運作模式也亟待變革。UP認為,OKEx在交易所共贏計劃中采取的支持策略契合了當下市場的需求,在當下技術條件下,在踐行“去中心化”精神的同時,也必然對數字資產的發展產生強有力的助推器作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