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變局:滴滴"復活"小藍,阿里火線馳援ofo通信
如今在ofo和摩拜的對外宣傳中,很難再看到這樣充滿理想主義的表述,因為在強大的資本意志面前,創始人基本別無他選。
如果時間能倒流回2016年1月30日,ofo創始人戴威可能會選擇不與朱嘯虎見面。
當時他并不知道,朱嘯虎領銜的金沙江投資是近年共享經濟最大的鼓風機,餓了么、滴滴等明星項目均被他收入囊中。從國貿三期的大樓里一出來,戴威就用手機搜“朱嘯虎”,搜完后他立馬沖上56樓,接受了金沙江1000萬元的投資。
那一天是ofo的歷史性轉折點,或許也是為今天危機四起而埋下的地雷。在獲得朱嘯虎的加持后,ofo又迎來了滴滴的入局,可謂是順風順水。彼時滴滴已然是國內最具權勢的出行巨頭,經過兩次大規模的合并,滴滴成為首個聚集BAT等明星股東的初創企業,滴滴在騰訊和阿里之間左右逢源,享盡資本和流量的紅利。
然而戴威未能得到像滴滴創始人程維這樣的好運氣。滴滴開始從資本到管理層多方面逐漸向ofo滲透。
“我們非常感謝資本,因為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面對投資者迫切套現的催促,戴威希望安撫他們的焦慮情緒,但擺在他面前的幾乎只有合并這一條路。
戴威一直相信,ofo有機會成為另一個滴滴,但后來共享單車這個故事卻徹底變成了資本的游戲:一次次刷新行業紀錄的融資金額,讓外界眼花繚亂的話語權博弈,以及宏大的物聯網愿景,幾乎讓所有人都忘記了摩拜創始人胡煒瑋和ofo創始人戴威的初心―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如今在ofo和摩拜的對外宣傳中,很難再看到這樣充滿理想主義的表述,因為在強大的資本意志面前,創始人基本別無他選。
從蜜月期到同床異夢
僅從資本層面而言,滴滴對ofo的重視程度遠超其自身的國際化布局。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ofo已進行的至少8輪融資中,滴滴參與了其中4輪融資,并在去年4月正式將ofo接入到App中,用戶可直接在滴滴客戶端使用ofo的服務。
但從強強聯合到同室操戈,滴滴和ofo的相愛相殺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矛盾似乎始于前Uber中國北區西區總經理張嚴琪加入ofo擔任COO(首席運營官)。2016年8月,在Uber中國被滴滴合并后,張嚴琪曾短暫加盟滴滴負責二手車交易業務,隨后張嚴琪離開滴滴轉投ofo,也印證了最近滴滴人事震蕩的傳聞。據張嚴琪透露,原Uber中國在深圳、廣州等多地的部分團隊成員也隨之加盟ofo。
表面上看,張嚴琪和大批滴滴系成員的“加入”有助于推動ofo發展,畢竟與摩拜的團隊相比,ofo的成員過于年輕,但在2017年7月底,滴滴向ofo派駐三名高管,滴滴原高級副總裁付強、市場負責人南山、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別擔任ofo的執行總裁、市場負責人、CFO,滴滴開始試圖加強對ofo的控制。
這反而加深了滴滴和ofo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戴威希望進軍共享汽車等“大出行領域”時,遭到滴滴反對,雙方的矛盾正式爆發。首先是2017年11月底,有媒體報道援引ofo內部人士消息指出,滴滴向ofo派駐的三名高管被“集體休假”;其次是在朱嘯虎等多位投資者發聲催促合并后,戴威回應稱“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
這讓程維意識到,依靠ofo掌控共享單車市場的計劃已經落空,滴滴只能夠靠自己。與ofo決裂后,滴滴迅速組建自己的共享單車團隊,并接盤小藍單車。與此同時,滴滴還表示,將于近期在客戶端內推出共享單車平臺,陸續匯集ofo小黃車、小藍單車、自有單車等更多單車品牌,并推出免押金騎行服務。
事實上,小藍單車的品牌價值不大,而且之前只是進入了全國六座城市,主要成員也早已紛紛出走,滴滴的真正目的是獲得小藍在一線城市掌握的牌照。目前小藍單車擁有包括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共享單車牌照,這些區域大多已出臺共享單車政策,而且禁止投放新的單車,滴滴拿下小藍單車后就可以以最快速度進入市場,無需再通過法規層面的許可。
漩渦中的ofo
隨著滴滴自有共享單車業務的推出,滴滴和ofo變成了競爭對手。根據天嚴查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戴威仍然是ofo第一大股東,滴滴持股比例25.32%為第二大股東。
盡管存在矛盾,但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滴滴并不一定會將ofo的股份轉讓。“即使滴滴推出自有品牌,但至今ofo仍然在滴滴的入口里,這就說明滴滴并不打算真正與ofo分道揚鑣。”有接近滴滴方面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滴滴已經進行大規模的人員招聘,包括城市經理、運營經理等職位已經開放。
而ofo則陷入到資金鏈斷裂的傳聞中。1月12日,騰訊科技援引接近ofo內部人士消息稱,ofo公司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元人民幣。若按照ofo每月4億-5億元的人員工資和運維等支出、以及持續流出的押金計算,ofo手上的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此外,報道指目前ofo的日訂單已降為1000萬單左右,相比其去年10月公布的3200萬峰值下跌60%。
消息發布后,ofo迅速作出回應,稱ofo目前單量保持穩定,資金鏈非常健康,ofo公司法務部將向騰訊科技提出訴訟。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摩拜也同樣處于資金鏈緊張的狀態,但截至發稿,時代周報記者親測,依然能秒退摩拜和ofo的押金。
急需資金注入的ofo,啟動新一輪融資已經是箭在弦上,阿里入場的傳聞不絕于耳。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阿里參與ofo新一輪融資尚未真正落實,但阿里很可能接盤朱嘯虎等早期投資者的股份,從而制衡滴滴。在共享單車的戰局里,阿里更多地充當攪局者的角色―由于阿里的存在,滴滴和騰訊試圖促成ofo和摩拜合并的方案很可能告吹,共享單車的下半場將正式變為阿里和騰訊之間的博弈。
滴滴和阿里的陽謀
對于滴滴來說,共享單車是另一個比專車市場更需要打下的市場。考慮到共享單車是流量更大、更底層的工具,其高頻次很可能威脅快車、專車等上層業務。
作為后來者,滴滴的優勢在于巨大的流量,而且雄厚的資本實力。據外媒The Information日前報道,去年網約車新政落地等因素對行業和滴滴業務形成挑戰。不過報道指滴滴的GMV(成交總額)在2017年達到250億-270億美元,增速超過70%,并預計2018年將實現盈利。
不過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至今仍未得到驗證,不管是通過收取車費還是廣告收入,摩拜和ofo都尚未實現盈虧平衡,這也是他們為何紛紛向電單車乃至分時租賃擴張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摩拜、ofo早已占領一二線城市市場后,如今留給滴滴進場的空間已經不多,后來者只能夠從飽和的市場中切割一定的份額,但難以實現反超。
從資金層來看,程維有足夠底氣進入共享單車乃至分時租賃等領域,但對于長期以輕資產、重運營模式為主導的滴滴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除了共享單車外,滴滴還同時在杭州成立代號為“黑馬”的事業部,主攻電動汽車和共享電單車,從而完成短途、中途和長途出行的全面布局。這些新項目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很可能會減緩滴滴國際化和無人駕駛領域的進程。
而被戴威視作“白衣騎士”的阿里,對共享單車同樣有著自己的小算盤―ofo和哈羅單車所帶來的是支付寶最需要的流量,阿里自然有意讓共享單車成為推廣移動支付的工具。此前ofo首席產品官陳為在支付寶小程序的發布會上曾表示,支付寶目前已成為ofo新用戶注冊認證的最主要渠道之一,“接入支付寶小程序后,支付寶APP內的訂單量較接入前增長了600%”。
根據ofo的融資情況,阿里在去年7月才領投ofo超7億美元E輪融資,阿里系的螞蟻金服也曾在D+輪戰略投資ofo,但持股比例仍然低于滴滴和戴威。
不過即使阿里無法完全掌控ofo,永安行和哈羅單車這對組合將起到后手作用。目前螞蟻金服已經成為永安行低碳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32%。與此同時,螞蟻金服還領投了哈羅單車的3.5億美元D1輪融資,這已對摩拜形成了包圍態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