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彩電業量價齊升是市場反轉還是短線反彈智能
而今年一季度市場陡然出現價量齊升的可喜局面,一些業內人士都深感意外,都有些不習慣,都對自己的判斷無法樹立信心。
壹
2017年彩電業可以說是備受壓力,一方面在產業鏈上游受制于面板的持續漲價,企業的利潤愈發稀薄;另一方面在消費端用戶受使用習慣向移動端轉移,銷量同比下滑6.6%。這些因素的相互交織,這給行業帶來巨大的壓力,業內很多廠家利潤菲薄,處于盈虧平衡線上掙扎。
不過這種現象在2018年似乎有所改觀,業內也似乎看到了重新提振的新希望。據垂直領域大數據公司奧維云網(AVC)數據的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1215萬臺,同比增長3.0%,零售額規模402億元,同比增長3.3%。
銷售量和銷售額的同步回暖,確實是提振業內信心的強心劑,據此業內有人就開始樂觀起來,認為彩電行業在迭代速度加快、上游面板價格回落的背景下,有望重新進入上升通道。但也有人認為,今年1季度的的量價齊升并不能說明問題,要看后3個季度的才能說明問題。
貳
按照行業發展規律,率先進入更新換代期的彩電業,不可能再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長期從事這一行業的應該是有著心理準備的。但問題在于,彩電業不是單獨存在,有比較、有鑒別,就會有心理落差。
比如說,與彩電相對應的空調行業,近幾年一直處于高增長態勢。特別是在2016、2017兩年,空調產業的空前高活躍度與增長,與彩電市場低迷形成強烈的對比,很多彩電人深感無奈與無助。以資本市場為例,白電龍頭格力的凈資產收益率在8.18%、美的凈資產收益率6.87%;而彩電龍頭海信電器凈資產收益率2.06%,TCL集團凈資產收益率2.38%,四川長虹更低,凈資產收益率僅為0.47%。孰優孰劣,立見高下。
而今年一季度市場陡然出現價量齊升的可喜局面,一些業內人士都深感意外,都有些不習慣,都對自己的判斷無法樹立信心。因此,市場上對于行業形勢是反轉還是曇花一現的爭議頗為熱鬧。
叁
實際上,把眼光放遠一些,或者是心態平和一下看市場的話。彩電業發展至今,在國內家庭中更新換代已經不止一輪,很多人家已經更新過多次,已經進入典型的更新換代發展階段,與普及時期的市場特點已經是截然不同。
現在左右居民對彩電的消費,已經不再是解決擁有問題,而是選擇一臺適合自己家庭的彩電。而實際上,各個不同層次的用戶群體,對彩電的要求現在開始分化。彩電需求已經開始細分化:第一,傳統家庭聚會場所(客廳)的必備。在傳統家庭,客廳一臺彩電是必備,是一個家的面子工程,用與不用可以另說;第二,老年群體不可或缺的文化、信息、娛樂利器;第三,少兒學習、娛樂、游戲的必備工具。而多數年輕人已經開始擺脫電視,轉移到移動端(手機、iPad)進行娛樂文化生活。
因此,彩電的地位已大不如從前,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彩電的依賴度大大降低。況且現在的彩電普及率在一二三線城市的普及率已經大大超過100%。那么在這種背景下,還要想讓彩電市場和過去的幾十年那樣,成為家電市場的最為搶手的那一個顯然已經不可能。因而,也就不能再去苛求彩電市場沒有空調市場那樣火爆。
肆
從這個意義上再去看待市場的波動,顯然就不用那么過于急迫。一方面,彩電依然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電器產品。只要有住宅的改善性需求存在,這個需求是少不了的。既就是年輕人不看電視,為了家庭老人、孩子也會購買添置。
另一方面彩電技術迭代比較迅速,更新周期短暫,新技術的產品的不斷涌現,也會讓那些愛面子的人欲罷不能。特別是進入到平板液晶時代以來,從LCD、LED開始,到3D、曲面,再到去年以來OLED與ULED的技術之爭,甚至是大屏的激光電視。
技術迭代速度加快,這對于更新需求又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用戶都不知道自己購買的電視能夠保持幾年的先進。長期以往,用戶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心理。任何時候買的的彩電都不可能是最先進產品,這樣反倒制約了用戶的購買的心理。
伍
至于2018年的彩電市場,一季度的量價齊升實際上反應的是彩電市場的基本規律。那就是在去年市場需求縮減后,出現一定的回暖是圍繞需求中軸的波動。加上產業鏈上游的面板價格回落,給了廠家盈利空間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間。
因此,對于2018年雖然回暖升溫是大概率的事件,但是期待市場再出現爆發性的增長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彩電市場既是一個極為成熟的市場,也是一個需求理性的市場。暴增或者暴跌都難以出現,小幅波動才是今后市場的基本特征。
來源:新浪科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