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出行大戰重現江湖:打破壟斷勢在必行通信
在經歷過上一輪出行大戰之后,謹記經驗教訓,這一次的戰爭,對手愈發謹慎,不再廣撒網,而是專注某一細枝領域。
當出行市場沉淀了幾年之后,突然被打破了原有寧靜,近些時間,圍繞著出行這塊割舍不下的心頭肉,入局者不斷增加,實力也更加強勁。
在經歷過上一輪出行大戰之后,謹記經驗教訓,這一次的戰爭,對手愈發謹慎,不再廣撒網,而是專注某一細枝領域。
他們針對的是滴滴嗎?不,是用戶,是市場。
滴滴腹背受敵對手不止一兩家
就在大家把焦點集中在美團打車和滴滴的生死一戰時,殊不知半山腰上的小部隊們也已經在蠢蠢欲動,即將迎頭超趕。
就在美團打車在上海正式上線三天后,高德地圖宣布進場出行戰場,亮出了順風車作為利器,并且宣稱“零抽成,乘客支付多少,司機就能收到多少”,這樣的宣傳標語怎么能讓人不心動。
就在剛剛(4月3日),攜程集團宣布旗下的攜程專車正式獲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線上服務能力認定》,也就是俗稱的“網約車牌照”。這就意味著,攜程專車具有了網絡預約出租車線上服務能力,可在全國范圍通用。
易到也于昨日宣布將對公司現有的業務模式進行一系列調整,包括免除車主傭金、改善出行體驗、實行階梯返、下調乘車資費等,打破網約車傳統的傭金模式,實現車主和乘客更具場景化的出行體驗,推動出行行業服務升級。
連從死亡邊緣重新復活的易到都開始進入這場戰爭,美團觸發了3.0版本出行大戰的開關,亂世出梟雄,其他企業也拼命在這場爭斗中握住一點殘留的市場份額。
以上是艾瑞網根據目前出行市場企業主營業務方向整理的線索圖,可以看出,滴滴出行的主要業務已經被以嘀嗒出行和美團打車為主等后來者全面覆蓋。
背后是其他企業緊追不舍,前方還有用戶發文投訴。
4月1日,一篇《滴滴,今天我想和你談一談》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網名為“孟婆”的女士發文稱,其夜間打車時滴滴優享司機企圖侵犯自己,在向滴滴客服投訴時,男性滴滴客服聽到一個女性用戶被司機性侵未遂居然發出笑聲。
“孟婆”女士認為,滴滴用了12個小時為司機找借口,說對方司機身體不適,并辯稱乘客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認為滴滴沒有真正將公共空間的女性安全放在第一位。
如果這只是某位乘客在經歷了不愉快的乘車體驗后,因未能得到企業及時安撫而產生的抱怨,可能也并不會引起如此強烈的輿論爭議。
在這篇文章的評論處才是這件事背后所反映出來的真相:有多少用戶在使用打車軟件時所遇到的安全威脅。
美團打車真能順利「偷塔」?
美團打車上線沒幾日,“刷單”新聞話題熱度已經超過了自身,為了多賺補貼,不少美團司機確實進行了刷單行為。
不少司機很“坦誠”地分享自己的刷單經歷,還有“老司機”分析稱“十單中有四五單是刷的”;也有司機吐槽曾因刷單遭罰款,但被勸不要怕,“美團現在急缺司機,查到了也不敢封號,最多扣點小錢”。
有了這樣的“軟肋”,也催生了灰色產業,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黃牛叫價:只需300塊,就可以將美團打車平臺上的外地車牌號更改為尾號一致的本地車牌。
美團打車現在同樣面臨著所有網約車企業的痛點,如何確保乘車信息的真實性,對不法司機的懲戒,2年前被滴滴司機猥褻40分鐘的17歲少女新聞還歷歷在目,競爭可以,但必須將用戶安全放在第一位。
整個行業都在關注美團的一舉一動。
4月3日,據藍鯨財經最新消息稱,近日美團已和摩拜單車達成了收購協議,摩拜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12億美元現金及15億美元股權)和10億美元的債務。
而后騰訊一線報道稱,此次收購并未最終確定,目前對收購摩拜表示興趣并給出提出交易方案的公司,并非美團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軟銀及出行公司滴滴都在其列。摩拜暫未召開股東會討論各備選方案。
過去一段時間,摩拜因深陷資金危機積極尋求融資的消息未曾間斷。
據摩拜內部的財務報表顯示,截至當前摩拜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人民幣,供應商欠款約10億人民幣,債務總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除去債務(用戶押金及供應商欠款),摩拜的實際出售價格為27億美元,低于其上一輪融資34.5億美元的估值。
鑒于單車報廢導致訂單規模下降,為了維持訂單不下滑,摩拜方面每年需要投入8-10億美元的運營費用和固定資產投入。
資金跟不上,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委身美團,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早在2016年年底,王興就曾以個人名義參與了摩拜C輪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在去年9月,美團在APP上線摩拜單車入口,用戶通過美團App首頁入口,可直接點擊進入摩拜單車頁面。
此前有人調侃道:王興更像是一個幸運的中層管理者,一步一步走到了獨角獸的位置。
多數人看好美團打車主因在于流量。
接近7億的用戶數量,正是美團正面硬杠滴滴的底氣。
新氧創始人金星分析道:“打車大戰到后期真正拼的是什么?我認為是從根本上解決運力不足的能力。”滴滴月活9900萬,美團+點評1.5億,新美大多50%,然而新美大的流量是要分發給平臺上的幾百萬商戶的,能分流到打車上的流量跟滴滴比并無半點優勢。
從現在幾輪公關攻勢就認定美團打車一定會戰勝滴滴,未免為時過早,滴滴出行占據頭把交椅的位置太久了,也是時候出來迎戰活動活動筋骨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