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崛起,松下沒落,日系家電為何冰火兩重天?智能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松下電器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不容樂觀,其冰箱、空調市場排名被擠出前十,小家電也遲遲未能形成規模。
近年來多數日本家電企業的經營一直不太景氣,不僅財報數據比較“難看”,旗下各類家電業務更是不斷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日本家電品牌似乎迎來了大潰退局面。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日本家電企業開始被邊緣化,全球格局悄然生變。據釘科技了解,2008財年,東芝、夏普、松下、日立、索尼出現集體虧損的狀況,而在2007財年各家仍風光無限,東芝的業績更是到達頂峰。而2007年正是初代iPhone面世的那一年,此后移動端硬件快速迭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
彼時,新老產業的變更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日系家電品牌隨后走向的下坡路。日企們的沒落各有不同,但出售業務“自救”的方式卻頗為相似,而中資家電企業則開啟收購模式,進行反超。2016年,鴻海集團以7000億日元收購夏普;同年,東芝白電業務出售給美的集團;2017年,東芝電視業務轉讓給海信集團;更早些時候,三洋家電業務被松下出售給海爾。
作為至今還在家電領域堅守的日本主流企業,索尼和松下正面臨截然不同的兩種處境。從近段時間兩家企業的表現來看,索尼正在崛起,“后復興”階段到來;而松下則陷入家電衰退泥潭,各類家電業務節節敗退。
索尼業績飆升,電視等業務重現復興
公開數據顯示,索尼2017財年前三季度(201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實現純利潤5076.2億日元,是上年同期456.39億日元的11倍多;銷售方面,索尼2017財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加15.7%,約為6.6萬億日元。
業績的飆升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巔峰時期的索尼,而中國市場,為索尼的復興貢獻了巨大力量。近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高橋洋先生對外表示,索尼2017財年全年有望創造7200億日元營業利潤的歷史最佳業績,而2017年上半年,索尼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同比增長超過30%。
高橋洋還表示,在電視、數碼影像、音頻組成的消費電子業務上,索尼通過持續不懈的高端產品策略,已經鞏固了各自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以電視為例,如今全球top5電視企業中,索尼成為日本企業“獨苗”,其余四家分別為韓系的三星、LG以及國內的海信、TCL。
2017年,雖然中國電視市場整體規模有所收縮,但索尼抓住4K、大尺寸等用戶需求增強以及消費升級的市場機遇,通過對產品不斷的創新研發,最終在高端、大屏幕電視市場取得了不俗成績。
釘科技注意到,今年春季,A8F OLED電視和X9000F液晶電視率先在中國市場上市,它們都搭載索尼獨家4K HDR圖像處理芯片X1進階版。其中,A8F繼承了A1通過屏震動直接輸出聲音的銀幕聲場技術,帶來了沉浸式音畫合一的效果,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OLED電視市場的發展。
而BRAVIA X9000F系列4K液晶電視則采用了索尼最新研發的明銳動態技術,可以在不降低畫面亮度的基礎上,確保運動畫面流暢、清晰,更好地滿足了熱愛體育的用戶的觀看需求,也契合了當下體育運動發展的趨勢。
松下產品質量問題頻出,家電陷衰退泥潭
與索尼迎來復蘇契機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松下正處于家電市場節節敗退的下滑通道之中。根據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松下電器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不容樂觀,其冰箱、空調市場排名被擠出前十,小家電也遲遲未能形成規模。
除了市場份額出現較快下滑之外,松下在近段時間更是遭遇了信譽危機。據釘科技了解,近4個月以來,松下先后宣布了4次召回計劃,召回產品涉及3個品類,數量達到百萬級別。松下此次連續召回,涉及面較廣、召回產品數量多,是家電史上較大規模的召回事件之一。
去年12月份,松下曾針對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存在起火隱患,宣布將召回約14萬2千個相關的電池并免費進行更換。而近日,又有消息稱,因電池問題導致起火,松下宣布召回超過116萬臺筆記本電腦。
除了筆記本電腦之外,松下在近兩個月里,連續召回涉及料理機、電視機兩個品類的超百萬臺產品,且對消費者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影響。
今年2月份,松下宣布召回旗下97萬余臺在日本國內銷售的料理機,事故的原因是料理機零部件存在質量問題,2名日本消費者因誤食用混有金屬片的食物導致嘴部劃傷;3月27日,松下再次宣布在中國范圍內召回約1.5萬臺電視機。而此次電視機存在安全隱患,則是因為底座采用了極易變形的樹脂材料。
事實上,松下召回事件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8年前,松下就曾緊急召回已經發售的36萬余臺松下冰箱。而結合近期發生的一系列召回事件,松下產品質量問題愈發凸顯,覆蓋面也在急劇擴大,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松下近幾年在產品質量上提升的效果似乎并不明顯。
松下曾經是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強大競爭力的家電巨頭,然而近年來,松下產品質量問題頻發,不僅讓其在中國市場的一線品牌中快速掉隊,更是對其品牌價值的損耗。
在釘科技看來,松下應該及時調整策略,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把控,挽回消費者對其的信任,進而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再次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反之松下將可能在中國市場逐漸被邊緣化。
索尼、松下為何冰火兩重天?
近些年來日本等外資品牌在全球家電市場對決中,面對海爾、美的、海信等企業的輪番打擊,已經逐漸處于潰敗之勢。國產品牌已在冰箱、電視、空調等各個行業占據競爭領先地位,且大量中國家電企業已不滿足本土市場的領跑,正在逐鹿全球中高端市場的塔尖,中國制造正在全球強勢崛起。
在這樣的形勢下,以索尼、松下為代表的傳統日系企業將首當其沖受到沖擊,而這兩家企業面對“危局”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以及作出的策略調整則決定了其接下來的發展走向。
可以說,中國市場對于全球所有消費電子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受益于以移動互聯網為中心的技術發展和應用,中國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正在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目光從常規產品轉向高端產品,品質消費的熱潮興起。而這與索尼提供的獨特價值主張相契合,也為索尼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機遇。
近年來,索尼一直堅持技術導向,在產品創新研發上不斷發力,各種“黑科技”頻出,比如上文提到的銀幕聲場技術、明銳動態技術以及X1畫質芯片等讓索尼成功引領OLED電視高端市場。
而面對同行的挑戰以及市場的變化,松下雖然并未放棄家電業務,但似乎也是“三心二意”,并不足夠重視。在松下陷入家電衰退泥潭中時,其選擇了變革,進行顛覆性的B2B轉型,開始向住宅、汽車等多個領域擴張。
在這個變革過程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其業務體系的收縮和重整。大規模地在業務線上“瘦身”、裁員,而保留下來的家電業務卻讓松下受盡苦頭。在中國市場,除了上文提到的產品質量問題外,由于戰術失誤、機制不良等其它因素,更讓松下的市場份額漸漸被競爭對手蠶食,甚至被眾多中國廠商趕超,從而進一步陷入泥潭中無法自拔。
如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消費電子產業正在進行著快速融合。而松下在這一領域動作仍然較慢,產品難以契合用戶需求,讓松下在這一市場環境中逐漸丟失競爭力。
與之對比,韓國家電品牌對中國消費者的把握似乎更加精準,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滲透都傳遞出濃濃的中國特色。此外,韓國家電強勁的研發、技術實力本身就是市場競爭的有力背書。
目前來看,松下家電似乎僅想依靠品牌吃老本,已經被中韓品牌反超。釘科技認為,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不僅要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順應時代潮流,抓住市場機遇,更要維護自身品牌信譽,加強品牌建設,從而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而這也是索尼和松下如今處于兩種不同境遇的關鍵所在。當然,對于國內家電企業來說,在加速向全球擴張的過程中,也仍需在這些方面發力,樹立國際品牌形象。
來源:釘科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