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充電深陷代理糾紛,共享充電寶生意不“香”了?快訊
業績疲軟股價暴跌,“越來越貴”的怪獸充電掙扎求生。
導讀:業績疲軟股價暴跌,“越來越貴”的怪獸充電掙扎求生。
文 | 新消費財研社
自2016年誕生以來,共享充電寶行業度過了最初的模式探索、快速爆發和格局成型時期。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共享充電寶產業規模突破126億元,同比增長25.7%,預計2029年有望突破400億。目前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品牌包括怪獸、美團、街電、小電、搜電、來電等。
雖然共享充電寶依然具備廣闊的市場潛力,但這一賽道“野蠻生長”的后遺癥也逐漸暴露出來,“租借價格攀升”“充電越來越慢”“歸還難”等問題,常常讓消費者們叫苦不迭。
當資本的熱潮逐漸退卻,賽道頭部玩家的未來發展也正在面臨挑戰。作為國內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占率最高的品牌,怪獸充電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且近期陷入了直營業務削減,代理業務問題頻發的危機境地。
業績疲軟股價暴跌
2021年4月,自成立以來便備受資本青睞的怪獸充電,在美國納斯達克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共享充電寶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是,上市后的怪獸充電卻沒能交上一份讓投資者滿意的“成績單”。
上市當年,怪獸充電實現營收35.85億元,同比增長27.62%;但歸母凈利潤卻虧損了1.25億元,公司將當年的巨額虧損的原因歸結為“疫情導致線下人群驟減”。但到了2023年,怪獸充電的業績卻依然沒有迎來回升。
財報顯示,怪獸充電2023年實現營收29.59億元,增幅僅為4.24%。好在歸母凈利潤終于扭虧轉盈,從2022年虧損7.1億元來到了8774萬元。
進入2024年,怪獸充電業績再次大幅下滑。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大降53.7%;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882.9萬元,同比大降75%。
其中,2024年一季度,怪獸充電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虧30萬元,上年同期凈利為1080萬元,同比大滑近78%。再來看第二季度,怪獸充電營業收入和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63億元、917.8萬元,同比降幅亦分別達55.3%、62.6%。
由于業績不盡如人意,財報發布后怪獸充電股價當天盤中曾一度暴跌20%。
圖片來源于怪獸充電財報
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怪獸充電表示,主要是由于與網絡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發生變化,對2023年第二季度的移動設備充電收入進行了某些一次性調整。2024年第二季度,怪獸充電的移動設備充電收入(包括直營模式和網絡合作伙伴模式產生的收入)為4.11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0.26億元下降60%。
值得注意的是,持續的業績的疲軟,也讓怪獸充電上市后股價不斷下跌。上市以來,怪獸充電股價已累計跌超90%,近兩個多月來股價持續低于1美元。
圖片來源于東方財富網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如今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已成為紅海。一方面,平臺和代理商面臨著成本上升、市場份額被擠壓等問題,盈利難度加大。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對共享充電寶價格高、充電慢、還機麻煩等問題有所不滿。隨著手機快充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的依賴程度也有所降低。
而這些因素,都為怪獸充電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影。
放棄直營模式,深陷代理糾紛
近日據媒體報道,怪獸充電正在大面積出售城市直營業務,全面轉向代理加盟模式。據透露,關閉直營門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行業競爭加劇,選擇引入對當地情況更為了解的本地加盟商,試圖快速搶占市場。
在這背后,直接放權導致的亂收費問題,成為怪獸充電發展的新“絆腳石”。公開報道顯示,多地代理商正聯合起訴怪獸充電,稱遭遇怪獸充電銷售人員電銷欺詐。
有代理商稱,多人累計投資數百萬元買入怪獸充電設備及售后鋪設等服務后,卻出現鋪設爛尾現象,導致設備大面積掉線,前期投資虧損嚴重,此類問題已在哈爾濱、武漢、長沙、四川、無錫等地爆發。
其中有代理商向媒體報料:“銷售初期,怪獸充電銷售人員承諾,購買設備后簽約成為怪獸充電‘唯一合作’的鋪設公司,可保證一年內流水收益臺均不低于3.3元/天。但買入設備后,怪獸充電推薦的‘有保證’鋪設服務合作商,在設備還沒鋪設完成時突然撤離,導致自己支付了鋪設費卻沒享受到相應服務,且收益情況也不及當初怪獸電銷人員承諾情況。
據悉,代理糾紛發生后,怪獸充電正以“代鋪設不是官方政策”為由,將上述問題轉移到招商人員身上,極力撇清與公司的關系。目前,多位代理商已經就相關事宜向怪獸充電發起訴訟。
公開資料顯示,怪獸充電成立之初一直堅持直營為主的業務模式,即自己生產設備后,通過員工鋪設到各商家點位,并進行運營維護。而代理模式,則是通過招募代理商購買自己的充電寶,然后由代理商自行鋪設充電寶設備,怪獸充電主要負責前期設備、軟件提供以及后期培訓和售后。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的渠道大調整,是為了通過代理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尋找對當地更了解的代理商以增加運營效率。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配套服務不完善從而身陷糾紛。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即便代理模式未來能夠逐漸走通,怪獸充電本身就存在的種種客訴問題,恐怕會更加嚴重。
在業績承壓的背景下,近年來越來越貴的充電價格及種種不合理的扣費行為,也讓怪獸充電與眾多共享充電寶企業一樣,引發消費者的頻繁投訴與不滿。
起初,共享充電寶每小時只需0.5元,甚至前半小時免費,后來漲到1-2元。如今,共享充電寶充電價格每小時基本都是4元、5元起步。如果長時間未歸還或因技術問題導致歸還不成功,還會被直接扣費99元。
比如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就有諸多消費者反映怪獸充電收費高、亂收費、歸還仍收費以及被扣費99元押金的情況,截至目前此類投訴量多達200余條。
圖片來源于黑貓投訴
此外,除了消費者,也有不少合作商家也紛紛投訴。
一位南寧青秀區茉糖奶茶店負責人也表示,“我店曾與怪獸充電寶開展合作。按照約定,我們應獲得用戶使用充電寶所產生費用的一定比例作為傭金。然而,在合作過程中,怪獸充電寶方面卻拒絕給我們提現傭金,各種理由推脫。”
圖片來源于黑貓投訴
除此之外,8月20日,沈陽市沈河區人民法院還曾對怪獸充電創始人蔡光淵及附屬公司摯享科技發布一則限制消費令。
從內容來看,該案涉及與沈陽地鐵集團之間的一起租賃合同糾紛,由于摯享科技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故被對方申請執行。不過,企查查顯示,該限制消費令發布沒幾日,如今已被納入“歷史限制高消費”之列,疑似摯享科技已經履行了相關給付義務。
共享充電寶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怪獸充電如今面臨的發展困境,其實并非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個例。
某共享充電寶代理商對媒體表示,“2022年整個行業都挺慘的,像我們這邊早就回本的還好,頂多就是不賺錢,但剛投放的就真是看不到希望”,“那段時間在家躺著‘數錢’的感覺是沒了,投放10臺機器,有一臺機器有訂單就不錯了。”
行業研究顯示,在2022年,共享充電寶遭遇了負增長,整個行業規模為100億元,共享充電寶小程序月活相較2021年出現下降,線下消費場景到店客流出現顯著下滑,與此同時入局共享充電賽道的新玩家越來越多,競爭愈發激烈,“馬太效應”持續加劇。
2013年,來電科技公司成立,率先布局共享充電賽道。來電科技之后,2015年,街電科技和搜電充電成立;2016年,小電科技成立。經過多輪洗牌后,2018年,“三電一獸”(即小電、來電、街電和怪獸充電)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三電一獸”已占據共享充電寶市場96.3%的份額。
2023年,年輕消費者使用次數最多的主要有怪獸、美團、街電、小電、搜電、來電等品牌。這些品牌生產端有外部制造商和自有制造商,如搜電有自己的工廠,而怪獸充電寶便是委托小米制造。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分析,2023年,共享充電寶行業覆蓋點位數已達到404萬個,占全國所有潛在有效點位數的19.1%,同比增長31.8%。全年,一二線城市點位滲透率已達到44.7%,但三線及以下城市點位滲透率為22.2%,未來下沉市場將是主要的點位增量來源。
圖片來源于艾瑞咨詢
雖然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張,但共享充電寶行業目前發展現狀仍不太樂觀。
近日,有報道稱,共享充電寶行業“一哥”——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來電科技”)創始人袁冰松于近日失聯,與其同時失聯的還有來電科技第一手接盤人韓冰。此二人曾因涉及國有資產流失而被地方國資聘請的法律團隊追責。
針對傳聞,袁冰松本人回應其已經離開來電,股份也已經全部轉讓。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來電的市場份額也僅有1.6%,早已被怪獸、美團等甩在身后。
不只是來電,很多后來入局的共享充電寶品牌當下也遇到了發展難題,有的賺不到錢,而有的想謀求上市但一直沒能成功。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這一行業開始持懷疑態度,新進的代理商則是抱怨賺不到錢,消費者也是吐槽價格越來越貴。
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初王思聰的那句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X,立帖為證。”
對于共享充電寶行業未來的發展,江瀚認為,隨著資本逐漸收緊,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才是共享充電寶企業保障穩定發展、健康經營的關鍵所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