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與蘇寧打官司,以為嫁入豪門,誰知命運弄人快訊
2017年,蘇寧迎來全面爆發。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2017年,蘇寧迎來全面爆發。2017年底,蘇寧召開“萬店互聯 生態共享”為主題的“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暨合作伙伴簽約大會”, 張近東正式對外宣布了國慶節期間高管封閉會議上制定的戰略決策,蘇寧要開啟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未來3年要將互聯網門店拓展到2萬家左右,大規模反哺線下。
正是在張近東這樣的戰略指導下,蘇寧易購開啟了龐大的線上線下同步擴張。
在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之前,當年還有一樁買賣,同樣讓蘇寧賺足了眼球。2019年2月12日,張近東在新春團拜會上宣布,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全部37家門店,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后期披露的金額是,蘇寧以現金和債務出資27億元購買萬達百貨100%的股權,到當年6月30日,蘇寧支付了13.05億元現金。當時,蘇寧的計劃是,將這些萬達百貨全部更名為蘇寧易購廣場。
2019年6月23日,蘇寧宣布重磅消息,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蘇寧易購方面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增強在大快消品類的市場競爭力,為用戶帶來更場景化、更有價值的購物體驗。
當時,家樂福在在中國運營著210個門店和24個便利商店。2018年銷售額約280億元,較上一年下降約10%,虧損5.78億元,在華業務已現頹勢,由此萌生全面退出的想法。
對當時的家樂福而言,以為嫁入了豪門,但是雙方可能都始料未及的事,命運弄人,僅僅兩年之后,蘇寧易購就自身難保,創始人張近東出局,“換了人間”。
1、“娘家”與“婆家”對簿公堂
對于中國家樂福來說,法國家樂福是其娘家,蘇寧易購就是其婆家。最近,這兩家開始算舊賬。
據聯商網10月18日消息,法國零售商家樂福正在與蘇寧易購打官司,涉及與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門店的交易有關款項。
法國家樂福集團首席財務官馬蒂厄·馬利熱(Matthieu Malige)表示,根據2019年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門店協議,香港一法院判令蘇寧須向家樂福支付逾10億元人民幣(合1.34億美元)。2021年家樂福行使協議中其享有的向蘇寧出售余下20%股權的選擇權時,這家中國集團未能悉數支付款項。
有知情人士透露,蘇寧對家樂福大約有10億元人民幣的欠款還要加上利息和其他罰金。
據了解,家樂福集團在2023年上半年已經終止了允許蘇寧使用家樂福招牌運營門店的許可協議。蘇寧方面已經對香港法院那份裁決“提出異議”,并表示對家樂福集團采取法律行動,涉及該股權收購項目因與信息披露相關的問題而發生的損失。
事實上,家樂福2019年賣給蘇寧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虧損,那時候線下實體零售普遍“慘兮兮”,而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電商風光無限,當從2017年開始阿里瘋狂在線下買買買的時候,張近東頗亦認為,蘇寧易購作為轉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也應該線上線下一體化,而且要迅速地從電器品類擴展到“全品類”。
張近東嚴重高估了蘇寧的實力,同時也嚴重低估了線下實體扭虧為盈的挑戰。
2、蘇寧吃下家樂福的“啞巴虧”
蘇寧接手家樂福之后持續虧損,成為嚴重拖累整個集團業務的包袱,不得不說,蘇寧大大地吃了一個“啞巴虧”。
從2017年開始,家樂福陷入虧損,2017、2018年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0.99億元、5.78億元。2019年9月蘇寧完成80%股份收購后,家樂福中國從收購正式達成之后到2019年底這段時間,實現凈虧損3.04億元。
2020年,家樂福中國營業收入為255.74億元,凈利潤為虧損7.95億元。2021年家樂福中國總體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超過10%,實現凈虧損33.37億元,創歷史之最。2022年,家樂福再虧損20.8億元。
可以說,從蘇寧接手開始,家樂福就是個“賠錢貨”,而且越賠越多。如今法國家樂福還要讓蘇寧再支付當時法國人剩下的20%股份轉入費用的10億人民幣,對當下本來就已經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蘇寧易購來說,自然是寧死不從。
近兩年,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喜憂參半。
2021年,家樂福試圖涉足“會員店”,當年10月份,家樂福中國第一家會員店在上海開業。但是,開業不久,家樂福發布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說,在開業第一天,由于競爭對手施壓,供應商回購買空相關商品,使得不少會員消費者無法購買。家樂福會員店跟山姆的矛盾公之于眾。
2022年3月31日,位于北京中關村的家樂福店宣布關閉,那是曾經被譽為亞洲最大的旗艦店。
2023年元旦剛過,家樂福中國陷入“被倒閉”的恐慌輿論之中。1月5日,北京的一些家樂福門店開始張貼告示顯示,由于系統升級,家樂福部分產品無法使用家樂福購物卡結算。于是,在小紅書平臺上,有達人開始上傳家樂福賣場被持卡用戶“搶購掃貨”的視頻。
這樣的信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手上有家樂福購物卡的用戶前去搶貨,對家樂福門店形成了“擠兌”。到1月7日晚間,北京家樂福的許多貨架出現大面積清空,飲料、零食、乳品等貨架上僅外面一側擺放商品充門面,里面都是“空蕩蕩”。為了限制購物卡進一步“擠兌”,家樂福賣場不得不做出限制購物卡消費的規定。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家樂福中國門店還剩下41家。而7月在武漢、8月在廣州、9月在北京、10月在成都,家樂福在當地的最后一間門店相繼關閉,進入下半年頹勢依舊。
3、蘇寧依然深陷泥淖
蘇寧收購家樂福之后,曾試圖在店態上做一些創新。
2020年5月1日,“家樂福精選”第一家新店在重慶開業。這是家樂福并入蘇寧之后的第一家新開門店、第一家精選超市、第一家入駐蘇寧易購廣場的超市業態。很顯然,家樂福精選是想效仿風起云涌的“嚴選”模式,走高端路線。另外,除了零售板塊,家樂福還開始嘗試餐飲板塊:2020年6月12日,位于上海古北的家樂福門店悄然鋪滿了海報,當時宣稱,“MR.福”餐廳即將開業。接著就是有了2021年的會員店。
但是,一切努力對家樂福而言,都顯得蒼白無力。蘇寧易購自身乏力,顯然無法為家樂福帶來品類互動、供應鏈管理以及線上線下渠道協同化的賦能。
2021年7月份,蘇寧易購換了主人,由江蘇國資旗下的新零售創新基金接手。2022年5月,因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蘇寧易購的股票變成為“ST易購”。
8月30日晚,蘇寧易購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財報顯示,蘇寧易購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0.4億元,與去年同期372.1億相比同比減少8.5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9.3億,上年同期為虧損27.4億,同比收窄29.60%。
在過去的2022年,蘇寧易購全年營收714億元,同比下降48.6%,其負債總額略微下降,達到1248.34億元,但資產負債率上漲至89.22%。
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唯一拿得出手的數據是虧損額在不斷收窄。2021年,蘇寧易購扣非凈利潤為-447億元;2022年,扣非凈利潤為-191億元,利潤同比增長57.27%。
從2021年開始,蘇寧自身也不斷閉店。2021年,蘇寧易購的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開店數量為132家,關閉505家;2022年,新開店59家,關店463家。今年上半年,又關閉了196家店,開店數量為55家。截至2023年6月末,蘇寧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數量為1294家。
有消息稱,江蘇省政府對蘇寧易購給予了極大的援手。某白電企業相關負責人稱,他們今年以來跟蘇寧的合作逐漸開始正常運行。“因為有政府加持,現在南京市政府甚至整個江蘇省政府,每個季度會給到蘇寧5-6億左右的維穩基金,用于蘇寧解決前期供應商欠款的問題,所以目前來看,蘇寧有向好的趨勢”。
另一方面,張近東似乎正在重新掌握蘇寧易購的話語權。據棱鏡報道,2023年8月18日的“蘇寧之夏”活動上,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現身,帶領一眾員工打著拍子唱《蘇寧之歌》。彼時,張近東左手邊是蘇寧易購董事長兼總裁任峻,右手邊是蘇寧置業總裁金明。再往外,是蘇寧易購高級副總裁侯恩龍,以及蘇寧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他們四個人的共同點之一,是在蘇寧任職都超過了二十年。今年4月26日,張近東以蘇寧集團董事長身份出現在上海,與海爾、海信、三星、創維、康佳等家電品牌商的核心高層會面。
從目前蘇寧易購的高層結構來看,蘇寧的老人已經全面掌權。今年4月,作為張近東“嫡系”的任峻,頂替黃明端出任董事長,并兼任總裁一職。蘇寧易購公告中寫道,黃明端將轉任“名譽董事長”一職。
4、扯皮的官司,法國家樂福贏了也無計可施
對當下的蘇寧易購來說,雖然情況向好,但總體并不樂觀。收購家樂福四年,蘇寧已是血虧,讓蘇寧再掏10億,確實有點“欺負人”,但是,愿賭服輸,怪只能怪當時的蘇寧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誤判形勢。目前雖然家樂福贏了官司,但依然深陷泥潭的蘇寧無力支付,家樂福估計也是無可奈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