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頭商湯遭灰熊做空!被指人為夸大收入、核心業務不再盈利快訊
11月28日,港股商湯股價短線跳水,盤中跌幅一度超5.5%,截至收盤股價報1.36港元,跌幅收窄至4.86%。
天天財經訊,11月28日,港股商湯股價短線跳水,盤中跌幅一度超5.5%,截至收盤股價報1.36港元,跌幅收窄至4.86%。
消息面上,美國知名做空機構灰熊發布了一份針對商湯集團的報告。不過,商湯很快通過港交所公告作出否認。
灰熊在這份做空報告里,都進行了哪些“指控”?
商湯集團虛報收入?
核心業務不再盈利?
美東時間周一晚,灰熊發布針對商湯集團的報告,在報告中調侃AI巨頭商湯與其自稱是人工智能公司,不如自稱是“人工(非)智能夸大收入公司”。
在報告中,灰熊重點質疑商湯通過關聯交易進行收入造假,其質疑的依據為兩起訴訟。
其中一起是商湯與江蘇精儀達公司的法庭訴訟。灰熊聲稱這一訴訟背后是商湯、江蘇精儀達和易某公司的三方循環交易。
天天財經查詢發現,中國裁判文書網在2020年11月披露的《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江蘇精儀達科技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2019年11月6日,商湯向江蘇精儀達采購一批貨物,合計貨款1024.5萬元。11月8日,商湯采購貨物聯系人張某的指定收貨人為上海易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蔡某強,同日,江蘇精儀達與蔡某強辦理了案涉采購貨物的交接手續,蔡某強確認收到貨物并向商湯出具了收貨確認單;11月17日,商湯向江蘇精儀達匯入貨款1024.5萬元。12月20日,商湯張某發現蔡某強失聯,遂要求江蘇精儀達交付訂購貨物,后者認為其已履行交貨義務,雙方協商未果,商湯訴至法院。
江蘇精儀達作為被告認為,商湯所謂的正常的買賣交易是不符合常理,是不正常的。整個交易的過程,都是易某公司的蔡某強在和被告公司李某聯系,包括合同、付款時間、發貨收貨等等。在一份電話錄音里,李某解釋了不用實際發貨的原因,因為貨物就在易某公司的倉庫里,原告公司后變更指定收貨人為易某公司蔡某強,就不需要鹽城向北京發貨,北京再向上海發貨的物流過程,票據的流轉等同于貨物的流轉。
最終,法院駁回原告商湯的訴訟請求。
另一起訴訟,是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與福建省新澤爾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的訴訟,也發生在2019年。
在這起起訴訟中,原告與被告簽訂了涉及商湯科技產品總價值327萬元的購銷合同,而灰熊質疑稱,這一起購銷交易只是為商湯科技制造虛假發票/收入。
灰熊稱,這兩起法庭案件顯示,商湯直接或通過中間公司向客戶提供資金,而這些資金又用于從商湯購買可能從未交付的商品。
報告稱,商湯將自己描述為“一家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但該機構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能代表著人工膨脹的收入,商湯通過利用收入捏造計劃來偽造收入。報告還稱,商湯集團虛報收入,核心業務走向失敗。
應收賬款龐大且不斷增長?
或是虛假收入?
灰熊提出的另一個質疑,是商湯存在大量應收賬款且不斷增長。灰熊認為,最樂觀的猜測是表明這家公司無法收回款項,而最糟的猜測則是這些應收賬款是虛假收入。
商湯的財務報表也被灰熊進行了攻擊。灰熊聲稱盡管商湯試圖通過裁員來遏制虧損,但其現金消耗仍將有增無減。
自去年商湯裁掉2000人后,今年8月底,商湯再次被曝啟動裁員。公司對此解釋稱,系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狀況進行相應的戰略調整,并對組織和人才結構進行優化,以更好地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除了員工數量的裁撤,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商湯的研發支出同比減少12%至17.83億元。商湯稱主要原因包括雇員福利開支減少,以及由使用第三方數據中心機柜服務轉為使用自身的AIDC,減少了服務器運營以及云服務費用支出。
針對灰熊的一系列披露,28日中午,商湯集團就這一賣空報告作出回應,認為這份報告并無依據,缺乏對本公司公開信息的全面解讀。在隨后給媒體的回復中,商湯稱灰熊的報告內容是“拼湊的舊信息,包括大量不實陳述和對公司業務的誤讀。
商湯集團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領先企業,是首批獲得批準推出生成式AI服務的中國科技公司之一。曾獲阿里投資并在香港上市,是2021年最受期待的IPO之一。
不過目前商湯仍未實現盈利。
2018年-2022年,商湯分別虧損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171.7億元和60.9億元,5年累計虧損超過438億元。今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收14.33億元,同比增長1.3%;凈虧損31.43億元,同比下降2%;經調整凈虧損23.93億元,同比收窄6.7%。虧損程度均遠超過其營收規模,總資金儲備為148.2億元。
商湯在上市前共經歷了12輪融資,包括軟銀、春華、阿里、銀湖、IDG、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和鼎暉等,累計融資金額達到52.5億美元。
盡管大模型和生成式AI產品的營收在今年上半年同比暴增670%,但仍阻擋不了商湯低迷的股價,這也導致阿里清倉,軟銀持續減持。這一點也在灰熊的報告中被提及,“網上的員工評論反映了對商湯業務前景的不滿和失衡。同時,聰明錢正在爭先恐后地退出——阿里巴巴和一位聯合創始人已經將他們各自的股份減少到零。”
而市值方面,相較2022年初的巔峰,截至發稿已經蒸發了約2700多億港元。
從最新的財報來看,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相關營收達到2.9億元,業務貢獻從2022年的10.4%提升至20.3%,一定程度抵消了智慧城市和汽車業務下降的影響,也似乎確實給商湯帶來了幾分想象力,但未來至于能否成為商湯的救命稻草,依然是個問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