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營收穩步增長,賈少謙能否帶領海信跨越3000億大關?快訊
海信集團在2019年立下豪言壯志,要在2025年實現3000億的營收目標。
海信集團,這個曾經以“中國電視,海信第一”口號響徹全球市場的家電巨頭,近期宣布其全年營收突破2000億大關,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暗流涌動。新任掌門人賈少謙在執掌海信一年間,雖然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集團貼上了高端化和國際化的新標簽,但光鮮亮麗的成績單背后,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難題與挑戰。
海信集團在2019年立下豪言壯志,要在2025年實現3000億的營收目標。然而,五年已過半,盡管海信在賈少謙的帶領下實現了營收的穩步增長,但距離這一目標仍有近千億的差距。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彌補這一巨大的缺口,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更為嚴峻的是,海信的增長動力似乎已顯疲態。盡管海信家電和海信視像等子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這種增長能否持續,以及是否足以支撐集團整體達到3000億的目標,都是未知數。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消費者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海信能否保持現有的增長態勢,無疑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海信最為人熟知的業務莫過于電視產業。然而,近年來電視市場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電視銷量均出現大幅下滑。根據奧維云網和洛圖科技的數據,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均出現明顯下降,全球電視市場出貨量也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
更為嚴重的是,智能電視的開機率逐年下降,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中心的地位正在被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所取代。此外,智能電視操作復雜、用戶體驗不佳、廣告與收費內容泛濫等問題,也進一步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海信雖然在全球電視出貨量上實現了從第四到第二的飛躍,但面對行業整體衰退的大趨勢,其電視業務的未來并不樂觀。
海信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海信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并將海外收入視為沖擊3000億營收的主力軍。然而,從實際數據來看,海信的海外業務發展已經陷入瓶頸。盡管海外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重持續保持在40%左右,但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趨勢。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海信在海外市場的盈利質量遠不及國內同行。從毛利率對比來看,海信家電的海外毛利率僅有10.2%,遠低于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等競爭對手。這說明海信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中,更多地依賴于價格戰和大規模的營銷投入,而非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來提升競爭力。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雖然能在短期內提升銷量,但長期來看卻會損害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品牌形象。
對于新任掌門人賈少謙來說,他面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帶領海信實現3000億的營收目標?如何突破電視業務的困境?如何提升海外業務的盈利質量?這些都是他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信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這些都將考驗著賈少謙的智慧和勇氣。他能否帶領海信走出困境,實現新的飛躍?讓我們拭目以待。
總之,海信營收破2000億雖然是一個值得慶祝的里程碑,但背后的隱憂和挑戰同樣不容忽視。對于海信來說,只有正視問題、積極應對、不斷創新,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