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的蛋仔派對,攤上事了快訊
《蛋仔派對》依然處在漩渦中心。
提前防范,好過事后補救。
1
風波
《蛋仔派對》依然處在漩渦中心。
光最近一段時間,就至少有三件事,把這款游戲推向了風口浪尖。
其一,家長自扇耳光。
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4月8日晚,一名父親發視頻稱,9歲兒子在玩一款名為《蛋仔派對》的游戲時,10分鐘充值了6400元,近幾日扣款上萬元。
視頻中,該家長表示“子不教父之過”,“必須把兒子送到派出所,再找學校和游戲公司,先扇自己10巴掌”,他兒子在旁邊哭著阻攔。
事情在網上發酵后,《蛋仔派對》游戲方網易游戲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經核查,該用戶為華為渠道賬號,經與華為公司溝通協調,已安排全額退款。
這事引起很多網友尤其是父母的共鳴,有人更是疑惑發問“非要通過這種極端手段才給退款嗎”?
其二,千萬粉絲博主痛斥。
同樣是幾天前,知名博主“比爾蓋南”發視頻吐槽《蛋仔派對》游戲,用詞犀利:
“這款游戲就是專門針對小孩的,專門吸小孩家長血的大蛀蟲”;
“如果我不讓小孩玩,那我家的小孩就被孤立了,甚至在班級里都沒有共同話題”。
按照“比爾蓋南”的說法,這個視頻發出后,被利益相關方舉報了。“比爾蓋南”為此還專門出了個補充視頻,列舉了相關案例并質問“看看是誰在造謠”!
資料顯示,在抖音平臺,“比爾蓋南”的粉絲量超過1300萬。這種量級的博主出來公開質疑,無疑讓《蛋仔派對》多了一分壓力。
其三,被央媒點名。
3·15前夕,央廣網發文直指休閑競技游戲《蛋仔派對》。文中,央廣網直言該游戲存在的問題:
1、游戲遭到大量投訴,投訴者家中的未成年人在《蛋仔派對》充值金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2、實名認證漏洞重重,未成年人輕松注冊。
3、“網易家長關愛平臺”默認消費“無限制”,“未滿8周歲玩家不可充值”的要求難落實。
央廣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旗下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是一家妥妥的央媒,其發言的分量也不言而喻。
接連遭受質疑,就連央媒也下場開大,《蛋仔派對》到底做了啥?
2
質疑
質疑背后,是《蛋仔派對》超火的熱度。
資料顯示,《蛋仔派對》是由網易研發的一款休閑競技游戲,2021年上線,主要面向“00后”與“10后”玩家群體。截至2023年底,《蛋仔派對》累計注冊用戶數量超過5億。做個對比,就算是《王者榮耀》,從公測到官宣注冊用戶破5億,也用了5年時間,《蛋仔派對》卻只用了一年半。
但質疑也隨之而來。我梳理了一下,對《蛋仔派對》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點。
其一,費錢。
例如,根據《中國報道》的消息,有家長反饋,他未滿8歲的兒子共支付了38000元用于《蛋仔派對》游戲充值。
在央廣網的報道中,山東淄博劉女士9歲的兒子兩天時間內在《蛋仔派對》游戲平臺充值9900多元。
據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接到辦》報道,“9歲女孩玩蛋仔派對刷走全家積蓄12萬余元”。
這不是個例。多位未成年人的家長向紅星新聞反映,他們的孩子沉迷《蛋仔派對》。在數百位家長的聯絡群中,一份統計列表顯示,590余人充值了490余萬元,這些充值數額多在2000元到1萬元不等。
其二,誘導未成年消費。
玩游戲費錢不出奇,可《蛋仔派對》的主要用戶是未成年群體,很多還是小學生。
根據極點商業的研究,《蛋仔派對》的“防沉迷系統”似乎不太管用。
早在2021年8月,史上最嚴網游防沉迷新規就已經落地,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3小時網游,所有網絡游戲必須接入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用戶必須實名注冊登錄。
但從實際情況看,小學生們卻能在《蛋仔派對》中,成功繞過防沉迷系統。有家長稱,平常網購時女兒看到過他的支付密碼,在游戲中充值沒有障礙。還有家長稱,僅依靠手機自帶的賬號比如華為、小米賬號等下載游戲后即可登錄,并不需要額外輸入什么信息。
換句話說,一旦兒童玩家想辦法繞過了實名系統,充值消費就是“暢通無阻”。
另一方面,《蛋仔派對》還在想方設法增強玩家粘性。
蛋仔派對游戲簡單易上手、畫風可愛、定位瞄準“8+”年齡用戶群體,加上具有一定社交屬性,很快便成為小學生群體的社交C位。“小朋友在一起聊天,三句話離不開這個游戲”。
為了吸引未成年人,蛋仔派對還和熊出沒、喜羊羊、奧特曼等IP聯名,例如推出“奧特曼盲盒”這類活動,將小學生牢牢拿捏。
其三,退費難。
既然系統存在漏洞,且兒童玩家氪金的數量都不小,花的還是家長的血汗錢,家長們自然想著把錢要回來。
但從網絡上的反饋看,退錢并不容易。在黑貓投訴平臺,和“蛋仔派對”有關的投訴高達22426條,投訴聚焦于“誘導未成年充值”“拒絕退款”等問題。
根據紅星新聞的調查,在家長聯絡群里,拿到退款的家長中,“有少數家長拿到了全額退費,多數家長拿到了全部充值金額30%到90%不等的退費。”還有家長質疑,蛋仔派對“審核不透明”“具體退款多少只能由游戲公司決定,家長并不知道確定退款比例的依據”。
此外,根據《中國報道》的調查,家長們普遍反映,退款難的問題之一是難以證明孩子是自行充值。
也正是因為退費難,那個自扇耳光的家長才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3
選擇
面對如山的質疑,《蛋仔派對》背后的網易也做出過一些改變。
例如,網易游戲率先響應新政要求,成為全線產品增設“未成年人模式”的首批行業廠商。再如,2023年,網易基于“AI未成年保護巡邏系統”,上線包括檢測、預警、阻斷、舉報、智能外呼等五項防詐功能,并聯合權威反詐機構啟動公益科普。
這些努力值得肯定,但也有人質疑:蛋仔派對的主要目標用戶便是未成年人群體,網易游戲是否能真正下定決心,給自家的“搖錢樹”套上緊箍咒?
財報顯示,2023全年,網易凈收入為人民幣1035億元,其中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達人民幣816億元,占比達到78.8%。
其中,來自手游的凈收入約占在線游戲凈收入的 75.2%,比上一年增長了將近8個百分點。面對這個成績,網易表示,2023年手游收入占比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蛋仔派對》和《逆水寒》手游等產品。
了解了這個背景,你就能體會網易的糾結:
一方面,《蛋仔派對》是來之不易的“爆款”,為企業貢獻了大量的收入,可以說是“現金奶牛”。
另一方面,《蛋仔派對》的主流用戶是小學生等未成年群體,充值的都是家長的錢。氪金太過瘋狂,肯定會遭到家長的投訴和輿論的指責。
如果小學生不充值氪金,這樣一個難得的爆款豈不是浪費了?一旦營收受損,股價下滑,又該如何向投資者解釋?
一邊是利益,一邊是責任,如果是你,會怎么選?
《2022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我國19歲以下網民規模已達1.86億人,占我國網民總數的17.6%。其中9歲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機持有率達到了97.6%。此外,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小學在校生為1.07億人。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基數,是呵護,還是攫取?是適可而止,還是縱容沉迷?
這些問題,是時候想一想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