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虧7.35億,青云科技難解盈利之困快訊
10月9日,企業級云服務商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舉辦2024 AI算力發布會,發布了全新升級的產品與服務、行業與場景解決方案以及生態戰略。
撰文 | 張宇
編輯 | 楊勇
題圖 | IC Photo
10月9日,企業級云服務商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舉辦2024 AI算力發布會,發布了全新升級的產品與服務、行業與場景解決方案以及生態戰略。
通過AI智算平臺、AI算力云、AI智算一體機等產品與服務,青云科技提升了整體算力效率,優化了算力資源的配置與利用,靈活滿足了多元異構的算力需求。
在發布會上,青云科技CEO林源直言,青云科技的使命是降低新技術的使用門檻、加速應用場景落地,通過連接算力供給方與需求方,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并與生態伙伴共同解決人工智能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中,青云科技表示AI算力服務已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新增長點。此后青云科技一直著力開拓AI算力增量市場的戰略布局。在林源看來,AI為云計算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并且會帶來一波長達十年以上的市場需求,這正是青云科技新一輪競爭的機會。
而在此次發布會上發布的全新升級的產品與服務、行業與場景解決方案以及生態戰略,意味著青云科技的AI算力服務正在持續落地。
不過,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正處于多方混戰的局面,以電信天翼云、聯通云、移動云為代表的電信企業孵化的云業務勢頭很猛,市場份額提升迅速且擁有較強的話語權,以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華為云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孵化的云業務則具備技術先進、規模巨大等特點,在互聯網、科技、零售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巨頭環伺之下,以青云科技為代表的中小云服務商的處境可謂困難重重,但青云科技并非沒有突圍的機會,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以及如何為客戶提供關鍵價值,將是青云科技突圍的關鍵因素。
一、虧損仍然嚴重
青云科技于2021年3月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中國混合云第一股”。但上市至今,其收入規模始終難有大突破,并且仍陷于虧損之中。
2019年至2023年,青云科技的總營收分別為3.77億元、4.29億元、4.24億元、3.05億元、3.36億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下滑態勢明顯,2023年雖然有所好轉,但仍未回到往年的水平。同一時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0億元、-1.63億元、-2.83億元、-2.44億元和-1.7億元,上市之后從未實現盈利。
2024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業績還是一言難盡,其總營收為1.44億元,同比下降17.51%,歸母凈利潤為-3763.88萬元,同比收窄54.16%。
按照產品類型劃分,青云科技的主營業務可以分為云產品業務和云服務業務兩個部分。2024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云產品業務收入為7139.18萬元,同比下降25.2%;云服務業務收入為7276.96萬元,同比下降7.82%。
圖源:青云科技財報
青云科技曾在財報中表示,近年來尚未實現盈利,主要因為公司正處于高成長期,公司加大研發投入,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上升,目前的毛利潤貢獻不足以覆蓋期間費用,處于虧損狀態。
毛利率低確實是導致青云科技陷入虧損泥潭的重要原因。
2020年至2023年,云產品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0.08%、21.32%、37.05%、55.80%;云服務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1.76%、-32.37%、-23.81%和-14.62%。在2022年之前,云產品業務毛利率下降尤為明顯,而云服務業務毛利率也一直保持負值且遞減的狀態,直到2022年和2023年,該兩項業務的毛利率才有所改善。
2024年上半年,情況進一步好轉。青云科技的云產品業務毛利率達到69.61%,而云服務業務毛利率為-1.29%,均提升明顯。
兩大主營業務毛利率提升明顯,帶動了綜合毛利率的提升。2020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為10.76%、4.28%、12.00%、24.66%和33.82%。表面上看,青云科技的綜合毛利率水平穩步上升,但如果將時間軸拉長則原形畢露,2017年青云科技的綜合毛利率為22.27%,這意味著直到2023年,青云科技的綜合毛利率才基本回到2017年時的水平。但這仍不足以令其扭虧為盈。
還值得一提的是,青云科技綜合毛利率的提升似乎與減少研發支出脫離不了關系。減少研發支出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從而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綜合毛利率。
2023年,青云科技的研發支出為8400.4萬元,盡管占總營收的比例為25.02%,但卻較2022年減少33.17%。2024年第一季度,青云科技研發支出為1842萬元,同比下降23.11%;2024年上半年,其研發支出再度同比下降24.16%至3531.5萬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24.50%,同比減少2.15個百分點。
青云科技通過研發環節的大幅降本來改善盈利狀況的方式的確起到了作用,但作為一家注重研發的企業級云服務商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而言,研發支出的減少可能導致新產品或新技術的開發速度放緩,甚至停滯,長期減少研發支出還會削弱技術創新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二、新增長曲線下滑明顯
IDC發布的《FutureScape:全球云計算 2024 年預測——中國啟示》提出,到2026年,50%的企業將與云提供商形成生成式AI平臺、開發者工具、基礎設施的戰略合作。面對AI算力需求的爆發,青云科技將新增長曲線鎖定在AI領域。
2023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AI算力服務收入為2651萬元。在財報中,青云科技坦言,AI算力服務已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新增長點,上半年持續提升云服務的運營效率,優化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提高投資收益比,未來將把AI算力服務作為公司戰略級業務,會把核心重點資源向這一業務傾斜。
2023年9月,青云科技舉辦了以“云集澎湃算力·共筑AI新紀元”為主題的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及青云AI算力云服務。
林源坦言,從收入構成來看,預計未來一至三年內,AI算力收入的占比將逐步提升,未來AI算力調度平臺一定會成為主要的營收,所有的客戶都會往AI遷移,不管是傳統客戶還是互聯網客戶,生意模式與運營模式都會由AI驅動,所以一定會成為主營的業務。
但時隔一年,青云科技的新增長曲線卻出現了下滑跡象。2024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AI算力服務收入為2359.51萬元,同比下降10.98%,而AI智算平臺及戰略軟件收入為1109.97萬元,同比下降20.29%。
不過,青云科技并沒有停止探索AI領域的腳步。在發布會上,林源表示,青云科技有兩個目標:一是要降低新技術的使用門檻,因為這樣才能讓更多人擁抱新的技術或者讓新的技術做到技術普惠,才能產生更大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二是要加速應用場景的落地,AI不能僅僅是技術,也不能僅僅只有訓練,也不能僅僅是打磨工具,我們必須要去發現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需求,要解決最實際的問題,這才能產生真正的效益。
可見,盡管當下AI大模型如火如荼,但青云科技的AI算力業務并沒有想象中好做。AI能否成為新增長曲線,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三、仍面臨巨大隱憂
盡管青云科技的業績較此前已有所改善,但不容忽視的是,其仍面臨諸多隱憂。
首先是難以把握發展趨勢,由于云計算行業技術迭代較快,創新產品和創新模式不斷涌現,推動行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斷提升,如計算速度、系統穩定性等核心指標都有了較大提升。云計算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是客戶在選擇供應商時的核心考量因素,如果青云科技不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針對性地研發技術和開發產品,導致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落后于競爭對手,或造成已有客戶流失、業務發展遲滯、市場份額下降等后果。
其次是資金壓力,云計算市場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市場,需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營銷等投入。青云科技需要不斷籌集資金以支持其業務發展,如果資金籌集不足或資金使用不當,可能會對其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最后是安全和隱私問題,云計算服務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和隱私信息,保障數據和隱私的安全是客戶非常關注的問題。如果出現安全漏洞或隱私泄露,可能會對青云科技的聲譽和客戶信任度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可見,青云科技面臨的隱憂是多方面的,需要其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創新和靈活性,盡管AI算力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但青云科技想要在巨頭環伺的云計算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恐怕還不甚樂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