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銷量掉頭下滑,董經貴夫婦年薪漲了231%快訊
被稱為“電驢之王”的雅迪,上半年收獲了下滑的業績。
文/瑞財經 曾樹佳
被稱為“電驢之王”的雅迪,上半年收獲了下滑的業績。
上半年,雅迪控股(01585.HK)實現收入144.14億元,同比減少約15.4%;股東應占利潤則同比減少約12.9%至10.34億元。
原因在于,期間該公司的電動車銷量下滑了。
在這半年里,雅迪囤起了電池儲備,其存貨由去年末的9.55億元,增加73%至16.53億元;平均存貨周轉日數則有所提升。
此外,該公司似乎也開啟了減員降本的節奏,銷售成本、銷售及分銷開支、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總額,下降了16.72%。
“更高端的電動車”這一宣傳語,雅迪喊了不少年。但面對市場競爭,它有時候也降價銷售。近年來,雅迪的毛利率并不穩定,而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則有所提升。
掌舵者董經貴將目光瞄準到了海外,在2023年年報里,雅迪表示,它將進軍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新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
01
存貨大漲
上半年,雅迪實現收入達到144.14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減少約15.4%。
其在年報中寫到,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及市場需求短暫轉弱,而分銷商的去庫存周期,也導致電動兩輪車的銷量下降。
期內,雅迪電動踏板車及自行車的總銷量,由2023年上半年的821萬臺,減少至2024年同期的638.26萬臺,同比降低22.26%。
它細述了市場的挑戰,直言年初南京發生涉及電動自行車的起火事件,引發公眾關注電動自行車電池的安全性,導致市場需求短暫轉弱。相關政府部門也推出新標準,持續加強電動兩輪車監管。
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出針對電池設計及制造等22個具體方面的新法規,包括針對過度充電、過度放電、外部短路、熱失控及鋰電池刺穿等。
雅迪認為,該等監管變動,導致電動兩輪車若干零部件必須作出改動或升級,以符合新標準及更新后的標準,對產品研發造成短暫干擾。
它預計,新監管規定的發展,將加速行業重新排位。
由于產品組合優化,以及電池及電驅動產品的價格上升,雅迪上半年的毛利率為18%,相比去年同期的16.9%有所提升。
但盡管如此,雅迪的毛利卻由上年同期的28.74億元,減少約9.8%至25.94億元;股東應占利潤同比減少約12.9%至10.34億元。
在這半年里,雅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6.9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5.73億元相比,呈現出了較大的降幅,且由正轉負。
今年年中,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0.68億元,同比減少約10.7%。
身處同樣的行業環境,上半年諸如愛瑪科技、九號公司、綠源等的營收、歸母凈利潤,都實現了正向增長;小牛也獲得了銷量上的增長。
而自言是電動兩輪車行業市場領導者的雅迪,其收入、利潤、銷量等多項指標,卻出現了下滑。過去的2020年至2023年,雅迪的營收增幅便連續收窄,分別為61.76%、39.29%、15.17%、11.93%。
在業績下降的同時,雅迪的存貨數值,則有了大幅度的上漲。
瑞財經查閱獲悉,上半年,雅迪的存貨由去年末的9.55億元增加約73%至截至2024年中的16.53億元,主要是由于電池存貨儲備增加以滿足旺季需求以及鉛價上漲。
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期末,雅迪原材料為9.5億元,與去年末相比,增長了162.07%。
囤積電池儲備的雅迪,上半年平均存貨周轉日數,從去年同期的16.5日增加至19.9日。
02
減員降本
業績下滑的同時,雅迪的員工數量、員工成本也有所減少。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雅迪擁有12,008名雇員;去年年末,其擁有12,338名雇員。以此計算,半年的時間里,它減員數量為330名。
瑞財經查閱獲悉,上半年,雅迪的總員工成本(包括勞務外包成本,惟不包括董事酬金)為10.7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14.26億元,下降了約24.6%。
期內,雅迪的雇員福利開支為9.94億元,同比去年上半年的12.97億元,下降了23.34%。
總體來看,雅迪的銷售成本、銷售及分銷開支、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總額,為133.37億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160.14億元,下降了16.72%。
雅迪在財報中表示,鑒于電動兩輪車市場發展迅速且競爭激烈,其將透過投放更多資源研發核心零部件新技術,來專注提升其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
此舉也將透過推行基于平臺的工程系統,使新車型的設計,能夠輕松適應現有生產線來提高成本效益;推動供應鏈垂直整合,優化分銷渠道;以及透過發展售后市場業務來拓展市場商機。
不過,今年上半年,雅迪的研發費用為4.91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5.55億元,下降了11.48%。其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為3.41%。
瑞財經查閱雅迪財報數據獲悉,從2020年到2023年,雅迪研發費用分別為6.05億元、8.44億元、11.06億元、11.9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3.13%、3.13%、3.56%、3.43%。
由此可見,雅迪近年來,均保持著3.5%左右的研發費用比例。
對內,雅迪在控制成本,但對外,其應收賬款卻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雅迪的應收賬款為7.99億元,去年上半年該項數值為5.46億元,同比上升了46.27%。其中,六個月內賬齡的應收賬款為7.52億元,同比增加了43.75%。
應收賬款的增長,或許表明雅迪的款項回收,遇到了些許挑戰。
03
毛利率起伏
1992年,董經貴退伍后來到了江蘇無錫,此后,他完成了從一名摩托車司機,到從事摩托車配件的經銷、摩托車整車制造的轉變。
2001年,董經貴正式組建了雅迪集團,并于三年后全面進軍電動車領域。此后,雅迪一直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成為業內的頭部企業。
近些年,雅迪集中研發高端兩輪車,推出高端產品;還邀請了李敏鎬、胡歌等明星擔當代言人,并在央視等主流媒體平臺投放廣告、贊助綜藝節目等,祭出了不少營銷舉措。
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新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17761-2018)正式實施。
標準明確規定了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整車重量、電機功率等在內的多項要求,對產品要求更嚴格。
在此驅動下,行業也迎來了銷量的增長。
瑞財經查閱獲悉,2019年至2023年,雅迪全年的銷量,分別為609萬輛、1080萬輛、1386萬輛、1401萬輛、1652萬輛,增速分別為20.9%、77.3%、28.32%、1.06%、17.92%。
在銷量增速的波動中,今年上半年雅迪的銷量,卻同比掉頭下滑,降幅為22.26%。
“更高端的電動車”這一口號,董經貴喊了不少年頭。但為了刺激銷量,雅迪也祭出了降價措施,比如其2023年,曾推出“舊車抵扣”等降價促銷活動。
2019年到2021年,雅迪的毛利率分別為17.4%、15.9%、15.2%,連續下滑。
直到2022年,雅迪的毛利率則才提升至18.1%,主要是由于電動踏板車及電動自行車的平均售價,因產品組合改善而上漲。
但去年,雅迪的毛利率再次下滑至16.9%,其自稱主要是由于拓展產品組合以滿足不同客戶群及需求所致。
近年來,兩輪電動車市場競爭趨向激烈,2021年完成上市的愛瑪,開廠、鋪渠道、發新車,樣樣不落下;而臺鈴、九號、極核、小牛等品牌,也不斷發力。
在這種背景下,董經貴瞄準了海外市場,在2023年的年報里,雅迪直言,其將積極拓展業務,提升在現有市場的影響力,并進軍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新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
年報顯示,去年,董經貴年薪692.9萬元、錢靜紅年薪532.1萬元,董經貴、錢靜紅是夫妻關系,他們兩個人去年的年薪,合計為1225萬元,同比2022年上漲231.26%。
截至2023年末,董經貴、錢靜紅共持有雅迪控股62.46%股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