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韓國政府禁止數字貨幣匿名交易,“泡菜溢價”已降至1/50區塊鏈
導讀
韓國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趨緊,如今韓國加密貨幣溢價有所下降。
據Yonhapnews報道,韓國一位資深金融監管機構的官員稱,自韓國金融監管機構今年1月禁止數字貨幣的匿名交易以來,在韓國瘋狂購買虛擬貨幣的投機行為得到了控制。1月7日,韓國比特幣的“泡菜溢價”曾高達46.7%,而6月19日的溢價水平為0.6%。
作為全球第三大比特幣交易國,不少韓國人在國外購買虛擬貨幣,然后回國進行倒賣,以賺取差價。這種炒幣行為使韓國的虛擬貨幣價格比國外市場高出一大截,所以被戲稱為“泡菜溢價”(kimchi premium)。
有媒體報道,“泡菜溢價”對虛擬貨幣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2月份CoinMarketCap(國際虛擬貨幣網站)排除了韓國交易所報價,虛擬貨幣價格大幅修正。瑞波幣帶頭“閃崩”,并引發各類虛擬貨幣相繼跳水。 比如,以太坊的溢價曾在1月8日創下53%的新高,而在2月3日跌至-5%。一夕間蒸發總市值高達1500億美元。
同時,由于“泡菜溢價”,2017年5月比特幣在韓國的價格甚至達到了24000美元,這使得交易量變多,交易所的收益大幅增長。根據Bithumb的母公司BTCKorea報告,2017年收入為3.3億美元,同比收入增加171倍。
但今年韓國國內的監管日益趨緊。韓國政府在1月宣布,今年將對國內的加密貨幣交易將征收24.2%的公司稅和地方所得稅,因此各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收入也會有所下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