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能打車型”,一汽奔騰還能否“奔騰”?快訊
此舉或許能展現一汽奔騰的年輕化色彩,在年輕消費者心里留下點印象。不過,營銷只是錦上添花,市場表現如何最終還是要看產品。而當前,其不管是在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領域,都幾乎拿不出特別能打的車型。
圖片來源:度哥
2023年4月攝于上海車展
為了貼近年輕消費群體,許久沒有存在感的一汽奔騰,最近也開始了頻繁的體育營銷。不僅作為中國國家田徑隊官方合作伙伴,“蹭”上了奧運會的熱度,還攜手線上運動健身平臺Keep,發起健康跑活動等。
此舉或許能展現一汽奔騰的年輕化色彩,在年輕消費者心里留下點印象。不過,營銷只是錦上添花,市場表現如何最終還是要看產品。而當前,其不管是在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領域,都幾乎拿不出特別能打的車型。
今年上半年,雖然奔騰汽車共計銷售新車達6.13萬輛,同比增長7.4%。但除去海外的銷量,再分攤到各個車型,并不如意。按照懂車帝數據,其賣得最好的車型奔騰B70,上半年月均銷量才3372輛;今年5月上市的微型電動車奔騰小馬,6月份銷量僅1764輛,在行業內都難以排上號。
要知道,背靠一汽這棵大樹,奔騰曾一直被稱為汽車界的“富二代”,如今卻被質疑反倒成了“敗家子”。離自主一線陣營越來越遠的一汽奔騰,在內卷加劇的時代,發力體育營銷就能真正奔騰起來嗎?
1
敗家二代
資料顯示,奔騰品牌創立于2006年5月,和紅旗品牌一樣,都是一汽的“親兒子”,妥妥的富家公子出身,只是一個主打親民牌,一個走高端路線,奔騰的品牌定位是“國民好車實創者”。
一開始,憑借著一汽國有汽車集團的背景,以及馬自達的造車技術,一汽奔騰起步走得相當不錯。創立8個月便在央視經濟頻道特別推出的“2006 CCTV中國年度汽車”評選中,一舉奪得“2006 CCTV自主品牌年度汽車大獎”。
首款轎車車型奔騰B70在2006年8月一經推出后,也受到黨政機關和眾多家庭用戶的青睞。有數據統計,2006年-2010年,奔騰B70銷量突破了15萬輛,是名副其實的“國民轎車”。
在B70的帶領和后來又推出的幾款新車助力下,一汽奔騰的整體銷量也不斷創下新高,到2014年時,累計銷售已經達到18.56萬輛,同比增長46%。
也正是在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自主品牌也迎來了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奔騰B70第一次進行了換代,定價方面釋放了很大的空間。
當時,一汽奔騰寄希望于全新奔騰B70可以續寫以往紀錄,并實現超越,助力一汽轎車到2018年實現40萬輛的產銷目標。可結果,市場表現卻令人意外,全新奔騰B70成績不及預期,連帶了一汽奔騰整體銷量都受到了沖擊。
數據顯示,2015年,一汽奔騰全年銷量突然下滑至15萬輛左右,之后雖有所起伏,但總體仍呈下滑趨勢。2019年,一汽奔騰尚有12.05萬輛銷量,2020年-2022年就都只在七、八萬輛徘徊。
去年,一汽奔騰全年累計銷售12.07萬輛,同比總算有了不小的增長,高達59.4%。但仔細一看,還是沒能回到8年前的水平。
并且,整體銷量的不理想,連累一汽奔騰財務數據也非常糟糕。根據此前的一份增資項目公告,2020年-2022年,一汽奔騰凈利潤分別虧損48.60億元、37.58億元和20.97億元;去年1-5月,凈利潤虧損9.97億元。計算下來,近3年半時間里累計虧損超117億元。
這“敗家”程度不亞于一些造車新勢力,因而,不少業內外人士都調侃一汽奔騰從“富二代”變成了“敗家子”。曾經怎么也算是自主陣營中的“黑馬”,現在卻已漸行漸遠。
2
雙線失利
從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成績來看,一汽奔騰在慢慢重回增長軌道。不過,這不代表其就可以放下心來,我們觀察銷量構成發現,不管是在燃油車領域,還是在電動車領域,一汽奔騰的產品都沒有多少存在感。
先來說燃油車領域,“銷量擔當”竟然還是2006年就推出的奔騰B70,只是和以往的地位相比,現在的換代產品要弱了很多。根據懂車帝數據,今年上半年,奔騰B70累計銷量為20232輛,月均只有3372輛,7月份最新銷量則為2824輛。
其余的燃油車型更是銷量慘淡,像是SUV奔騰T77,今年以來賣得最好的一個月才328輛,奔騰T55最新的7月銷量只有94輛,還有MPV車型奔騰M9,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為個位數。
再來看新能源領域,其實一汽奔騰入局并不算晚,卻沒能搶占到先機。早在2008年的時候,一汽奔騰就推出了一款全混合動力的HEV轎車——奔騰B70HEV;接著在2009年的上海車展上,一汽奔騰又展出了B50 HEV混合動力轎;2010年帶來了奔騰B50純電動轎車。
彼時,叱咤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比亞迪也才剛開始“觸電”,“蔚小理”更是還未出生。可惜這幾款電動車,包括后面在2019年推出的奔騰E01,都沒能在市場上有所作為。數據顯示,奔騰E01近半年的銷量竟然只有1輛。
目前,一汽奔騰在售的新能源車型中,還有針對B端市場的奔騰NAT,以及微型電動車奔騰小馬,這兩款銷量只能說比奔騰E01入眼些,但依然沒能殺入主流陣營。
其中,奔騰NAT今年1-7月份總共賣出了8569輛,月均約1224輛。奔騰小馬由于5月份才上市,所以5-7月累計銷量要少一點,為5406輛,好在總體走勢尚可,5月、6月、7月銷量分別為1277輛、1764輛和2365輛。
據悉,奔騰NAT是一汽奔騰面向移動出行服務市場的定制化車型,由一汽主導開發,T3出行輔助開發,從現在的表現看,應該是難以扛起一汽奔騰未來的新能源大旗,接下來還是得看奔騰小馬后勁如何。
不過,在A00級微型純電小車這一領域,強有力的競爭者可不少。從五菱宏光MINI EV,到奇瑞QQ冰淇淋、小螞蟻,再到長安Lumin、吉利熊貓mini等,奔騰小馬品牌力基礎薄弱,恐也難有勝算。
3
轉型自救
回顧一汽奔騰的發展過往,投訴、換標、高管離職調任狀況不斷,最被詬病的是“碰瓷”。隨手在互聯網一搜,就能看到不少質疑奔騰設計模仿抄襲的內容,對象包括大眾、凱迪拉克等。
再加上一汽奔騰起步使用的是馬自達的動力總成和底盤技術,因此很長時間內都被認為沒有自己的特色標簽。種種不利因素相加,如今的一汽奔騰雖然銷量表現尚可,但口碑、認知度已大打折扣。
這種情況下,改變迫在眉睫,而一汽奔騰也確實在不斷“自救”。像是最近頻繁進行的體育營銷,就是為了告訴消費者,在汽車行業加速變革的大趨勢下,一汽奔騰正通過一系列求新求變的措施,不斷增強發展活力,打開全新的向上之路。
在創新營銷推動品牌煥新的同時,一汽奔騰還試圖全面激發企業經營活力,比如加速股份制改革成功落地。今年3月,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企業名稱變更為一汽奔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類型由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官方稱,通過此次股改,一汽奔騰將以更靈活的體制、機制輕裝上陣,形成合資合作的廣泛“朋友圈”,進一步加速新能源轉型。有業內人士認為,當時一汽奔騰此番動作,可能是在為IPO做準備。
并且,這還并非一汽奔騰首次在公司股份事項上下功夫。去年9月,一汽奔騰宣布與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后者為其增資約1.66億元。此外,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及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共同對一汽奔騰進行增資,增資總額為50億元。
如此操作下來,一汽奔騰不僅可以更方便地投資、并購與上市,還能輕裝上陣,以轉型發展新能源業務。
根據一汽奔騰方面的規劃,公司后續將不再推出全新燃油車型,專注新能源汽車發展,未來三年立足FMA和FME兩大平臺打造7款新能源車型,實現核心三電技術、智能座艙等創新成果的快速落地。
客觀來說,作為老牌自主車企的一汽奔騰,背靠強大的中國一汽、手握技術與資源,卻還是在時代變革下亂了節奏,就算現在下定決心轉型追趕,恐怕接下來的路也沒那么好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