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用戶信息的SOUL,二次遞表港交所失敗快訊
30年前,《紐約客》雜志刊登了一則漫畫。
30年前,《紐約客》雜志刊登了一則漫畫。畫面上一條狗坐在電腦前,對著同伴說:“在互聯網,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然而,從始于才華到忠于顏值,從封閉到開放,30年間互聯網的社交生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用戶的個人信息也從相對匿名變成了互聯網上公開的秘密。大小小的手機app幾乎都要求獲取用戶手機多項隱私權限,有的APP甚至能夠在十幾分鐘內訪問用戶照片和文件兩萬多次。
最近,上海市網信辦對屬地下載量較大及投訴較多的46款App開展了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檢查。讓人驚訝的是,主打虛擬身份、元宇宙社交的SOUL也在“黑名單”之內,甚至以6項違法違規行為名列前茅。據通報,SOUL所涉問題包括: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未提供用戶主動勾選服務協議;收集用戶敏感信息未同步告知目的及必要性;收集與業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未提供用戶刪除個人信息的方式;隱私政策內容不完整。
值得關注的是,這并非soul的初犯,早在2019年7月,SOUL就因為個人信息收集使用違規被國家網信辦列入督促整改名單。
根據艾瑞咨詢報告,在中國開放式移動社交網絡中,Soul于2022年擁有最多的私聊功能每名用戶日均發送私人訊息數量,以及最高的每臺設備日均啟動次數。作為頭部交友軟件的Soul,應該起到行業榜樣作用,而保護用戶個人信息更是其最基本的責任。可一心沖向資本市場的Soul卻仍在走“野蠻發展”的老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噬了其IPO。
近日,Soul在港交所IPO的申請狀態再次變為“失效”。這已經是Soul繼2022年6月30日后的第二次遞表。由于這兩次遞表,Soul均未能在遞交上市申請后6個月內完成聆訊或上市,從而出現了兩次港股IPO申請失效的狀況。
據招股書披露,SOUL還未上市,其經營狀況就走起了下坡路。2019-2022年,Soul累計虧損27.65億元,用戶數據增長也陷入瓶頸。2022年,Soul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從上年的超3000萬降至2940萬名,日活躍用戶數增速從上年的57.63%降至2.15%,平均月付費用戶數更是原地踏步,停留在了170萬。
同時,IPO的接連受挫也讓Soul的現金流愈加緊張。2020年至2022年,Soul分別錄得經營現金凈流出2.38億元、人民幣7.94億元及人民幣2億元。
除了上述提及的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問題,SOUL還在今年被媒體曝出疑似涉賭。據悉,Soul平臺內的“游樂場”“星際莊園”等直播活動,均存在“概率抽獎+變現”的賭博機制。雖然在被媒體曝光后,Soul第一時間屏蔽涉賭的關鍵詞,但相關直播間換個馬甲就能原地復活,且照賭不誤。
在合規和業績的雙重壓力下,試問Soul這碗已經炒餿的冷飯,又如何能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