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閱讀不是掌閱科技的救命稻草快訊
“AI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可能解決不了掌閱科技的問題”
“AI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可能解決不了掌閱科技的問題”
”近日,掌閱科技(603533.SH)發布2023年年報。年報顯示,掌閱科技2023年全年歸母凈利潤3484萬元,同比下降39.48%,營業收入27.78億元,同比增長7.59%。凈利潤連續三年持續下降,掌閱科技已經陷入了業績增長乏力的困境。
(圖注:掌閱科技財報詳細數據)
對于凈利潤下滑,掌閱科技給出的解釋是由于推動免費閱讀轉型以及拓展衍生業務,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同比增長,投入力度加大以至于對公司短期業績有較大影響。這里所謂的閱讀轉型,即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數字閱讀,此前3月22日,掌閱科技發布公告宣稱公司在將市場已有的AI大模型和閱讀APP進行融合。
增收不增利 燒錢換流量走不通了
掌閱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專注從事數字閱讀,至今在行業深耕16年,與閱文集團、平治信息、中文在線并稱網文四巨頭。
不同于中文在線頻切賽道蹭熱點,也不似閱文集團坐擁海量IP,掌閱科技做的一直都是渠道生意。
也就是說,掌閱科技不是內容的生產者,只是內容的搬運工。通過自有渠道向用戶提供內容,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用戶付錢給平臺,平臺把大部分的錢分給作者,少部分作為平臺傭金收入囊中。
這種以渠道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天然注定了對流量的極度渴望,也為掌閱日后的增收不增利埋下了伏筆。
通過掌閱財報能夠看到,閱讀平臺的收入,是掌閱命脈般的存在。2023年全年,掌閱的數字閱讀平臺收入為22.23億元,同比下降0.27%;版權作品收入2.61億,同比下降17.12%;衍生業務收入2.67億。
(圖注:掌閱科技2023年主營業務及收入詳情)
眼下,依靠渠道模式的數字閱讀業務已經觸及發展的天花板,前景一眼便可望盡。
掌閱的數字閱讀業務渠道邏輯其實很簡單:花錢買流量,再用流量變現,掌閱賺取成本之外的差價。為了做到22億的營收,2023年掌閱的銷售費是17億,在2022年的基礎之上繼續上漲12.32%。將70%的營收收入花在營銷費用上的打法,直接將掌閱推向了虧損邊緣。自2020年以來,掌閱科技歸母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從2020年的2.64億元銳減至2023年的3484萬,降幅87%。
(圖注:掌閱科技2023年費用支出詳情)
玩不動短劇 抖音坐不住了
憑借短平快的商業邏輯,短劇成為2023最炙手可熱的財富密碼。坐擁海量文本的掌閱自然不肯錯過這一風口,鎖定短劇作為衍生業務,企圖接住這潑天富貴。
手握一眾網文IP,背靠大股東抖音,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掌閱本該拳打九州腳踢麥芽,在短劇賽道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掌閱的短劇業務表現十分潦草。
據了解,掌閱在2023年5月開始布局短劇業務,從掌閱的董秘公開回復可知,掌閱著手短劇業務這一年來,平均每月拍攝20部短劇,上映15-18部。目前為止,掌閱的熱門短劇作品只有《假如愛有天意》、《龍王出獄》、《季少的千億前妻》等6部。忙忙碌碌一整年,結果卻差強人意,可知掌閱的短劇業務有其薄弱之處。
然而掌閱科技卻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公司衍生業務在內容側已建立質量和數量穩定輸出能力,在回收側運營效率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逐漸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為公司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資本可不好糊弄。在掌閱科技探尋業績增長點的關鍵轉型期,作為公司重要股東,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抖音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量子躍動)卻在逐漸遠離掌閱科技。2023年3月16日至今,量子躍動四度減持掌閱股份,截至3月13日,量子躍動還持有掌閱科技3082.1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7.02%,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圖注:掌閱科技股東持股情況詳情)
押注AI大模型 掌閱科技轉型求生
長期以來,掌閱主營數字閱讀服務平臺,通過聚合管理數字圖書內容,利用“掌閱”、“得間”等“付費+免費”的數字閱讀平臺,憑借用戶充值付費或利用其流量價值為客戶提供商業化增值服務來獲取收益。2022年末,掌閱平臺月活達1.7億,而2023年年報中并未披露月活這一指標。
AI閱讀,是掌閱科技未雨綢繆的轉型方向。然而,鑒于其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長期深耕文字內容的特性,掌閱的轉型選擇相對有限,似乎只能在深化文本處理、提升閱讀體驗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
2023年6月,掌閱科技與國內大模型公司MiniMax開展深入技術合作,推出了國內閱讀行業第一款對話式AI應用“閱愛聊”。依托AI大模型賦能數字閱讀場景,背靠掌閱海量數據內容優勢,“閱愛聊”支持多種對話風格與AI互動,聚焦閱讀過程中的“聊天”“聊人”兩個場景,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交互模式。
同期,掌閱上線TTS(Text To Speech,從文本到語音)系統,實現從講書到廣播劇的數字閱讀。公司的數字閱讀平臺已實現個性化推薦、智能審核和 TTS(Text To Speech,從文本到語音)等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并通過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探索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徑,實現人工智能與閱讀行業的有機結合。
今年3月22日,掌閱正式發布公告稱將介入AI大模型技術,應用于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閱讀前推薦、閱讀中互動、閱讀后的知識圖譜等。早在掌閱正式官宣之前,坊間已流傳各項傳聞稱,掌閱科技已接入國內AI創業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旗下AI對話助手產品Kimi,受此影響,掌閱作為kimi概念股股價一路飛升,甚至三次漲停。
總體而言,雖然凈利潤收入連年下滑不容樂觀,但掌閱科技的負債率相對較低,保持了充足的現金流,這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充足的現金儲備不僅使公司在運營上更加靈活,也為其償債能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與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相比,掌閱科技的估值依舊較高。
長遠來看,掌閱科技的這場AI閱讀翻身仗才剛剛打響,勝負仍未見分曉,隨著國內眾多AI黑馬的逐漸“出圈”,也許我們該給掌閱科技一點時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