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9被夸上天,恐將被打回原形快訊
在12月26日,華為在深圳舉辦了問界M9的發布會。
在12月26日,華為在深圳舉辦了問界M9的發布會。這次發布的問界M9分為了純電和增程兩款車型,起售價在46.98萬元,門檻可謂是制定得非常高。在發布會上,余承東還表示,這是千萬以內最好的SUV,馬路上能看到的最強大的SUV。而為了給新車造勢,他還將AITO問界更名HUAWEI問界,想要借華為品牌的東風。
在一次采訪中,余承東就透露稱HUAWEI問界市華為生態汽車品牌,也是還未開創的全新商業模式。余承東的大嘴,也可謂是給他帶來不小的麻煩。特別是HUAWEI問界的更名,在當時更是引起了很大的猜想,很多人都猜測華為是否要下場造車了,為此,任正非還專門簽署了不造車的協議,以平息輿論。
余承東在問界M9的發布會中,也是夸下海口,但實際情況如何,那就有待時間的檢驗了。本身問界系列的車型,技術都是來源于華為,汽車則是由塞力斯也就是小康來代工。汽車的產品質量管控,也是由華為來負責。但很明顯,華為在汽車領域是一個新人,在這一方面的能力,是有待商榷的。另外就是對于小康來說,他們雖然已經造車多年,但是基本停留在一個低端的路線,并且他們也一直沒有打下質量出色的標簽。本身旗下的品牌,還有著很多的產品質量投訴。
現在新推出的問界M9,也是由塞力斯打造,讓人不禁擔憂它的品控。問界M9,可以說是AITO問界迄今為止推出的規格級別最高的車型,他們也是想要憑借這款車型來沖擊中高端市場。問界M9是基于全新的豪華D級平臺打造,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而值得注意的是,問界M9的智能燈光系統,在這一方面,華為做得很酷炫。但這一功能的存在,有時也顯得很多余,實用價值還有待檢驗。
智能座艙方面,這是華為的強項,在華為的賦能下,問界M9足足領先了同行一代的水平,全車擁有10塊屏幕,塑造出了一個空間智能的新標桿。此外,華為開發的臨境抬頭顯示系統也被裝上了這輛車,科技感這塊是拉滿,也給車內乘客帶來了不錯的體驗。但一輛車,最重要的還是它的乘坐舒適性,這一點無疑是問界的弱項。
在安全性上,問界M9也是下足了功夫。被動安全方面,問界M9采用了超強的玄武車身,通過八橫五縱的結構設計,以及一體化壓鑄工藝和熱成型鋼材的運用,鑄造出了一個強大的車身結構。主動安全方面,得益于華為ADS 2.0,讓其自動剎停速度最高達到了1220km/h。但實際的表現,也是有待考證的。畢竟問界的前幾款車型,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現,相較于同級車型,表現也是有著很大的不足。
總體來看,問界M9現在展示的性能參數,可謂是非常的豪華。但要說它能夠重新定義千萬元內最好的智能旗艦SUV,那還真的是言之過早。縱觀問界這幾年推出的車型,也是問題頻發,這次問界直接沖擊50級的市場,很可能是碰得頭破血流。
在問界車輛剛出來那會兒,憑借著華為光環的加持。在22年問界的銷量也算是創造了一個奇跡,但經過一年時間的狂飆后,消費者也逐漸冷靜下來,到了今年,問界銷量更是踩下了急剎車。今年問界銷量已經出現了兩連跌,這除了是因為當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之外,也是因為問界本身存在的問題,在銷售出大量車型之后逐漸的暴露了出來。到了當下問界M9,賽力斯原本存在的問題都很有可能在其身上暴露出來,屆時對于問界M9來說,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這也是因為問界本身并不制造汽車,它采用的合作模式,是聯合華為和賽力斯來打造他們的汽車,其中華為負責汽車的軟件和渠道,賽力斯則是負責車輛的制造。賽力斯原身是東風小康,早期是生產微卡和面包車起家。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就很難把控產品的質量。并且塞力斯本身的制造能力就很低端,突然讓其生產高端車型,就很容易出問題。就比如問界M7,定位比M9低,但也是問題多多。
在問界M7上市之后,一些專業測試機構對其進行測試時,就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問界M7在25%偏置碰撞之后,A柱和車頂的連接部位就疑似發生了變形,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意味著車身框架無法給車內乘客帶來足夠的保護。最后,測試結束,問界M7在乘員倉上部入侵量和車輛機構這兩項測試中,僅僅獲得了A(良好)的評價,而競爭對手理想L9、領克09卻是有著G(優秀)的評價。而售價僅有問界M9一半的長安UNI-K,也獲得了G評價。
此外,之前的問界M5高溫就停擺、碰撞斷軸等問題,也讓人們非常擔心問界汽車的質量。除了質量問題,在品控方面,問界汽車問題也是很嚴重。異響都是稀松平常的事,還有一些做工的問題,非常影響駕乘體驗。
互聯網車企講用戶體驗,卻是只講車機體驗,企圖用一個長板來掩蓋其他的短板,并且還是不應該存在的短板,這是問界存在的根本性問題。自從和華為深度綁定之后,賽力斯就從過去的小品牌,發展到現在的知名品牌,銷量也是接連攀升。但本身的問題不解決,在耀眼的成績也只是空中樓閣。問界之后銷量的暴跌,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另外,華為同賽力斯的合作,本身也并不穩固。本身華為財大氣粗,經過多年的發展,華為在汽車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他們也吸納了多家車企作為自身的合作伙伴。相比于這些合作伙伴,塞力斯在技術、體量上都有著很大的劣勢,未來雙方能夠一直合作下去,還尤未可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