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之王到世界第一,比亞迪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快訊
真是越來越卷了,連新能源汽車都卷起來了。
文 | AUTO芯球
作者 | 積溪
真是越來越卷了,連新能源汽車都卷起來了。價格戰、輿論戰一個都不放過。蔚來降價了、比亞迪也松口了,就連BBA的新能源車也自降身份拉攏顧客了。
再想想之前,長城和比亞迪的“硬鋼”,兩張白紙黑字的聲明,300億直接沒了。最奢侈的干架,也不過如此。有人說長城憋了幾個月,最后就扯了環保兩個字。也有說比亞迪用六個感嘆號來回復,只不過是來了一場道德綁架。
生意場上沒有對錯,對于這個火藥味拉滿的干架場面。我不想評論誰對誰錯,只想聊聊比亞迪這個逆襲之王。
1
2011年5月,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的時候。主持人提到了比亞迪,馬斯克滿臉都是嘲笑。反問道:你見過他們的車嗎?他說:比亞迪產品不行,也沒啥技術含量,它的目標就是別在中國死掉。
11年之后的2022年,比亞迪的全球銷量反超特斯拉。我不知道馬斯克還能不能笑得出來,還能不能笑得這么爽朗?
從山寨之王到世界第一,比亞迪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王傳福是繞不開的一個人。他被股神界最佳CP巴菲特和芒格,稱為是愛迪生和比爾蓋茨的合體,但在戴上比亞迪的光環之前,他只不過是一介草莽商人。
出生農民家庭的他,沒有拼爹的資本,反而是父母早逝,靠哥哥勒緊褲腰帶到處借錢,靠嫂子變賣嫁妝才上的大學。只不過相比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無情現實,大學畢業后的王傳福,從沒為工作操心過——成功保研、留院任職,整個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
端著別人求之不得的金飯碗,王傳福卻選擇了“下海”。為什么呢?因為他發現了更大的商機。1993年王傳福被派到深圳分公司當總經理,那時候的深圳就是一個大的淘金場,機會特別多,咯吱窩下夾著皮包、手里拿著大哥大的暴發戶也特別多。
王傳福發現,這些看著像磚頭,價格兩三萬的大哥大里面的一小塊電池就要上千塊,簡直就是一個隱形的大金礦。更讓他興奮的是,這個大金礦原本是掌握在日本公司的手上,因為環保問題,他們被迫停止生產,導致全球的鎳鎘電池市場出現了一個大缺口。
王傳福覺得,老天爺都在幫他,他還有什么理由不沖呢?他帶著20多個人,就在深圳布吉的一幢廠房里成立了比亞迪科技公司。雖然有從表哥那里借來的250萬,但這點錢對于造電池來講,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因為造電池一條生產線的投資就要幾千萬,如果再整套自動化的設備,沒幾個億根本就打不住,250萬能干啥?
只不過啊,錢多有錢多的干法,錢少也有錢少的做法。昂貴的設備買不起,便宜的工人到處都是。能用人來做的事情,就盡量不用機器。王傳福靠著人海戰術用100來萬就整了一條生產線,最早的卷王就此誕生。
只不過這個卷王,卷的不是自己,而是競爭對手,最開始電池大王日本三洋,還是比亞迪的“金主爸爸”。不到一年比亞迪就靠著價格優勢直接把它給干趴了,索尼、松下、飛利浦的大單也都找上門來。第一桶金就這樣到手了,王傳福不但沒有滿足,反而盯上了更大的金礦——鋰電池,畢竟成功的經驗是可以復制的,但王傳福卻復制出了新巔峰。
建鋰電池的生產線更費錢,人海戰術也更吃香。別人一塊鋰電池賣10美刀,比亞迪的只賣3美刀,質量還一點都不差,這樣的卷王一出手誰能頂得住?
當時被稱為牛皮plus的手機廠家,摩托羅拉最先和比亞迪牽手。這一牽不要緊,跟風的也一批一批的來了,諾基亞、愛立信、波導等等,都拜倒在了比亞迪的石榴裙下。2002年比亞迪和王傳福都迎來了高光時刻,比亞迪成功在香港上市,王傳福也進入大陸富豪榜的前50名。
但是商場上,很少有一路開掛的贏家,就在比亞迪上市的前夜,一場長達三年的官司也正式打響。
2
開戰的不是別人,而是當時電池界的兩大巨頭三洋和索尼。它們分別在美國和日本控告比亞迪侵僅,要求封殺比亞迪的電池。在國外和外企打官司?難度可想而知,贏的把握幾乎為零。但是比亞迪不僅沒被告倒,還來了一招“反客為主”,把原告打成了被告 。
“你說我侵犯你的專利?我不僅能證明我沒侵僅,我還能證明你的專利有問題,我要對你提出反索賠”
三洋和索尼哪里見過這樣的騷操作?官司雖然打了三年便宜沒占到一點,還惹火上身,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退了。
一場官司讓比亞迪名聲大振,也給王傳福提前打了預防針。一定要有核心技術,才不會被競爭對手惡心。只不過在早期,比亞迪根本沒有擺脫山寨的標簽,最典型就是它出品的F3,被說成了是豐田花冠的翻版。
其實2003年,當比亞迪決定造車的時候。它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電池大王:手機電池的銷量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這時候做個“斜杠青年”在別的領域找找新機會,不是理所應當嗎?
但市場并不買賬,說它跟風、不務正業。所以當比亞迪宣布收購秦川汽車的時候,股票市值兩天跌了27億港元。只不過王傳福不僅沒有被嚇退,反而更堅定看好電動汽車的未來。但是他把造車想得太簡單了,一年之后王傳福信心滿滿的帶著第一輛比亞迪的車316出現在上海,為了讓他的“第一個孩子”一炮而紅,他請了很多經銷商來捧場。結果呢?經銷商們看了之后只有三個字:太丑了。有些好心的經銷商還勸王傳福“這款車,就別上市了,免得砸了招牌”。
自己整活不受待見,那就只能照貓畫虎啦,王傳福買來幾十輛車一輛一輛的拆解、學習。你別說
這逆向研發還真是靠譜,2005年比亞迪推出F3。雖然這款車讓比亞迪帶上山寨的帽子。但市場永遠是誠實的,是不是山寨不重要,價格香不香才是關鍵。比亞迪的F3售價7.98萬起,只有豐田花冠本尊的一半價格,當時的捷達春天都要賣14萬起呢!
這樣的價格怎能不香?2006年F3大賣6萬多輛,2007年銷量突破15萬臺。可以這樣說,比亞迪靠著逆向研發,讓很多中國人擁有了第一輛汽車。F3的大賣也讓比亞迪駛入了快車道,F6、M6、S8等車型也相繼上市,比亞迪徹底嘗到了逆向研發的快樂。
雖然逆向研發沒啥丟人的,風靡全球的豐田。當初也是靠著模仿雪佛蘭、沃爾沃等起家的,這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創新。更何況,靠著逆向研發把成本打下來的本事,也不是誰都有的。
3
但王傳福并不滿足逆向研發,他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更大的野心。2006年,比亞迪第一款電動車F3e就研發出來了,比特斯拉還早了2年。只不過當時的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沒啥概念,這款車也就沒上市。
2008年,比亞迪推出插電混動車型F3DM。2011年又推出了E6先行者,直到2013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高峰到來,比亞迪才迎來了真正的春天。
只不過和季節的更替一樣,在春天到來之前,比亞迪也經歷了寒冬。因為跑得太快了忽視了質量,導致2010年“退網門”的出現。生產電池的時候比亞迪嘗過“人海戰術”的甜頭,在賣車的時候,也堅信“店海戰術”。
F3成為爆款之后,比亞迪瘋狂擴張。從2006年到2010年,每年的產量都翻倍,經銷商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但步子邁得太快總不是好事,比亞迪一味追求速度卻忽視了質量。那時候比亞迪的車小毛病不斷,人送外號“必歪的”。因為有時候連鈑金的縫隙都沒有對正。
車子質量不行,市場需求也沒有大規模爆發。所有的壓力都來到了經銷商的頭上。因為經銷商的貨是按月分配的,這個月的車還沒賣完,下個月的額度又來了,導致經銷商的貨越壓越多。為了清庫存很多經銷商直接開卷,虧本也要賣車。既卷死了自己,也干趴了對手。
很多經銷商實在受不了,就跑到車展上拉橫幅抗議說“比亞迪欺詐經銷商”。那時候的比亞迪就是一幅垃圾公關的模式,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耳盜鈴,直接派人搶橫幅。但這樣的事情怎么可能捂得住?最終,很多經銷商紛紛退網表示再也不賣比亞迪的車,這場風波一直延續到2012年,直到王傳福公開認錯,比亞迪內部也開始了“質量整風運動”才算是翻篇了。
翻篇后的比亞迪,越來越注重自主研發。從發動機、電機、電池再到整車,無論是設計、制造還是控制邏輯,都是自己研發出來的。在比亞迪總部的展廳,有著一面專利墻,那都是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專利技術。
技術過硬銷售自然就不用愁,去年比亞迪的累計銷量186萬輛,超過特斯拉的131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老大哥。尤其今年仰望U8的發布,更是讓比亞迪站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巔峰。
我不是車迷,但是“水陸兩用”、“橫著走”、“原地360度掉頭”這些技術。光是聽聽我就覺得它哪哪兒都好,除了“我買不起”這一個缺點之外,就像很多老外排隊看仰望一樣。雖然我買不起仰望,并不妨礙我把它做為人生目標啊。
比亞迪甚至開始了反向輸出。我之前就看到新聞說日經BP全面拆解了比亞迪海豹,還出了一本書,買書還附送光碟。關鍵是這本書還要賣8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好家伙,這利潤比賣車的都高,他還真敢開口啊。
從曾經的山寨之王,到如今的全球仰望。從曾經馬斯克眼里“沒啥技術含量”到如今開始反向輸出。比亞迪的逆襲,也是中國智造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一個縮影。雖然比亞迪賣車的利潤比不上特斯拉,只有特斯拉的五分之一。但正是因為比亞迪是從低端突圍,才讓更多的中國人擁有了第一輛汽車。
有句話說得好:尊嚴來自實力,實力來自努力。只要有核心技術,只要掌握了整個產業鏈,就一定會有利潤和品牌底蘊,整體超越的那一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