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教授:管理好自己的口袋︱通證的設計區塊鏈
年底到了,警惕各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年底到了,管理好自己的口袋。
今天是十二月十三號,農歷十一月初八,星期五。
【鳳姐拉盤大法?】
教授發現最近幣圈的很多廣告居然都是鳳姐在做。為此教授特意去打聽。經過各種繁瑣的打聽發現原來鳳姐的微博早已經被賣給廣告公司了。教授就說嘛,鳳姐這么牛逼,在國外還經常和國內互動,大半夜天天來推廣多辛苦啊,還不如多幫客人洗幾個腳還不是爽歪歪的嘛。這些人啊,硬要網紅拉盤大法,可惜人家不給買賬呀。
警惕各種大V發的新聞,買幣風險遠遠大于其他投資,有大V推薦的請先截好圖,咨詢下律師問問到時候虧損了可不可以起訴,建立起完整的起訴鏈,到時候直接干他啊。賺錢了分你一半唄,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另一半。畢竟如果虧錢找人家,賺錢不分點,人家有理由的啊。
【管好自己的錢包】
教授想說快過年了,無論是作奸犯科的還是正經干事的,現在都已經把目標對準咱們了,畢竟韭菜在它們嚴重就是最好的食物,又好騙又好玩。
各路資金盤都開始偽裝成區塊鏈了,各位兄臺警惕各種套路,牢記教授說的天上從來不掉餡餅只會掉冰雹砸傷你。
年底少動和錢有關的信息,沒事就擼點0擼的。要錢的都不要太考慮,畢竟0擼最多花點時間,不會花你的腰包。
今日小知識Token的設計
在設計通證經濟體系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什么是有價值的通證經濟,通證的價值,長期一定取決其生態成長能力。它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物權屬性:代表了使用權,可交付產品或服務
貨幣屬性:可流通,至少在生態系統內是硬通貨
股權屬性:可增值,長期收益可期,升值空間較大
以太坊,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太坊可以被視作區塊鏈世界類似Windows、Android的底層操作系統。
以太坊之上,會搭建各種各樣的應用,這些應用在執行任務、提供服務時,需要調用以太坊底層的計算資源——這些都不是免費的。調用資源應用的用戶需要支付的 “貨幣”就是代幣“以太幣”(ether)。你擁有了“以太幣”,意味著你擁有這個系統的使用權;同時因為這個生態物種足夠多樣,你需要通過“以太幣”這個交易媒介跟別人進行交換生產資料,這時“以太幣”就有了貨幣屬性,同時,“以太幣”本身總量不是無窮無盡的,總量是相對有限的,那么在以太坊上搭建的應用越多,那應用所調用的資源也就越多,從而需要支付的以太幣需求也就越大,這會使得在市場上流通的以太幣價格越來越高。
在設計通證經濟體系之前,我們還要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么要設計通證化?作為價值的載體,通證如何通過流通產生更高的價值?它們的價值來源是什么?以不良資產為例,通證化的價值可能是在二級市場找到更多的買家。如果我們設計的通證有利于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發現需求或者降低成本,那就進行通證化。??
第二、通證為誰創造價值?通證的經濟體系中包括資產發行方、消費者、中介等角色,但有時候通證經濟體系的設計不一定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
我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移動公司或者航空公司有消費積分,有些人建議積分可以放在區塊鏈,讓用戶可以實現積分互換,但積分的發行方很可能不同意這件事,因為對于積分發行方來說,積分實際上就是發行方的對你的負債,積分的消失往往才是發行方最大的利益。
如果你把積分放在區塊鏈實現更廣泛的流通,積分最后都會流轉到需要積分的人手里,積分發行方就要為積分兌換付出更多的成本,他們肯定不愿意。因此,區塊鏈積分雖然可以做,但是積分系統的設計一定要解決上面這個問題,兼顧所有人的利益,不兼顧發行方的利益肯定做不成,因為要不要做這件事他們說了算。??
第三、流通的邊界在哪里?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通證突破所有邊界,但是你的通證是不是需要跨邊界流通?不同屬性的通證之間的兌換模型存在不確定性或者因環境而變化,甚至無法形成兌換關系,那么跨邊界的流通有什么作用?總之,如何確定流通邊界,對于通證經濟體系的設計,以及是否要用區塊鏈來實現,有很大的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梭教授玩區塊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