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人事調整“最深一刀”:盒馬離開侯毅后將奔向何方快訊
多年破冰 阿里真要放棄新零售了嗎 為何外界紛紛猜測阿里要出售盒馬,但對如今的阿里而言,阿里資產負債表上仍有許多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繼老將俞永福卸任后,阿里這一次人事調整的“刀鋒”對準的卻不是大文娛集團,而是不在六大集團內的盒馬。
3月18日,阿里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稱:侯毅(老菜)卸任盒馬CEO,由盒馬CFO嚴筱磊(百何)接任,未來老菜將作為盒馬首席榮譽顧問,為盒馬的發展貢獻經驗和智慧,百何加入盒馬6年,有豐富的業務洞察能力,希望帶領盒馬越來越好。
盡管吳泳銘在郵件中將侯毅冠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探路者”,可業內依然難免唏噓之聲。
與俞永福功成身退不同,如今的盒馬正處于關鍵轉折點,此時CFO接班創始人,難免讓外界猜測并不只是阿里“管理團隊年輕化”那么簡單。
CFO接任創始人
盒馬被售傳聞愈演愈烈
“不是因為有了阿里才有了盒馬,而是因為有了侯毅才有了盒馬”。
作為盒馬創始人,侯毅不僅是盒馬的“一號位”,更是盒馬的“靈魂人物”。曾擔任可的便利店供應鏈總經理、京東首席物流規劃師、京東O2O事業部總裁的侯毅,于2015年加入阿里,創立了盒馬并擔任CEO。
過去的九年間,侯毅“最大的光環”,就是帶領盒馬從阿里集團的一個初創項目,成長為一家門店數超過360家的新零售巨頭。據阿里巴巴2023財年數據,盒馬整體GMV超過550億元,線上交易貢獻超過65%。
但歸根結底,盒馬雖因侯毅而誕生,卻還是因阿里而發展。盒馬壯大的最關鍵因素,還是當初馬云看好新零售的未來,及當時的董事長張勇堅定的幫助。
2016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判斷道:“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
隨后,盒馬在重資產模式下發展,每次缺少資金時也都得到了張勇的力挺。按侯毅的說法,張勇在盒馬最需要錢的時候,幾次都表態“你大膽嘗試,錢的問題我來給你解決”。
在阿里給的“底氣”下,盒馬開創了新零售的“先河”,讓零售業其它品牌紛紛仿效其“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侯毅也敢于“大膽”創新,自2019年起,帶盒馬先后嘗試了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盒馬小站、盒馬菜市、盒小馬、盒馬MINI、盒馬生鮮奧萊店、盒馬里等10多種業態。
可惜的是,后續盒馬的諸多業態大部分均以失敗告終,最后存活的只有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盒馬奧萊,但這并沒有影響創始人侯毅對盒馬充滿信心。
2023年1月,他還在發布全員內部信中表示,2022年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實現盈利,“作為一個新零售業態,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下一個十年,盒馬將實現“服務10億消費者、全國10000億元的銷售以及建立1000個盒馬村”的目標。
但僅僅一年,豪言壯語之聲猶在,掌舵人卻離開了。
60歲的創始人侯毅,還未來得及帶“少年”盒馬走向下一個十年,就被45歲的CFO嚴筱磊替代了。
從公開信息看,繼任者無疑也是非常優秀,不僅曾在西門子中國、畢馬威等知名企業或機構工作;在她2016 年加入阿里后,也曾歷任UC 事業部、銀泰集團財務負責人、盒馬CFO等職位。
按說一位年輕、有能力的繼任者“接棒”應是一個好消息;但在業界看來,這一變動對盒馬而言,卻似乎更像一個壞消息。不乏聲音認為,本次人事調整并不是阿里常規的“管理者年輕化”,而是盒馬或將被阿里“淘汰”的前兆。
不僅諸多媒體猜測阿里將出售盒馬,聯商網在報道中更是直接點到,“企業CFO接手‘一把手’往往是為了財務盡調,也就是為出售準備的”。
多年破冰
阿里真要放棄新零售了嗎
為何外界紛紛猜測阿里要出售盒馬?
起因是有傳言稱“阿里內部基本已經確定,把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中糧,大潤發預估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盒馬預估200億元人民幣左右,雙方框架協議已經擬定”。
雖然盒馬方面回應稱此消息不實,但侯毅此時卸任無疑更增加了外界對此的猜測。畢竟,曾經的盒馬被馬云看好、張勇支持,但對如今的阿里而言,代表新零售的盒馬已不再是關鍵角色。
今年2月,阿里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時,吳泳銘就明確表示,“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顯然,聚焦電商才是阿里當下的重點,以重投入、重資產為主的新零售不得不“邊緣化”,無法為阿里帶來增長,甚至還可能“拖后腿”。
阿里發布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所有其他”業務板塊,第四季度的收入為470億元,同比下滑7%,虧損卻擴大了87%,達到了32億元。而前九個月,這部分收入下滑了2%,虧損達到了63億元。
據了解,這一業務板塊包含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靈犀互娛、銀泰、智能信息、飛豬、釘釘和其他業務。雖然阿里對此解釋稱,這主要是受到了高鑫零售的業務規模縮小的影響,但盒馬“跑了”九年,依然未能成功上市與全面盈利也確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聚焦電商主業,退出不能造血的業務,也是阿里如今的主旋律。
阿里集團董事長蔡崇信此前就曾表示:“在2024財年至今的九個月內,阿里已退出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速度不錯,同時也成立了團隊,研究如何進行相關上市公司的股票出售。阿里資產負債表上仍有許多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并非核心業務,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
由此來看,也許這一剝離過程尚需時間,但未來阿里是否會繼續“持有”盒馬,確實需要打一個問號了。特別是,過去三年間阿里市值蒸發了五萬億港元,市值也被拼多多超過,這艘巨輪如今必須堅定航向、聚焦主航道,才有可能重燃增長動力。
而傳統零售,顯然不是阿里的主航道。這一賽道如今不僅面對低欲望消費趨勢的挑戰,更繞不開眾多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競爭對手的圍剿。
在此狀況下,盒馬想要脫穎而出,就更是困難重重。
畢竟,過去它的對手是山姆、沃爾瑪等連鎖商超,今天它的對手是美團、京東等平臺和所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連鎖商超。從新零售開創者,到新零售參與者,曾具備領先優勢的盒馬,如今已與“后來者”處于同一起跑線,雖然它出臺了“移山價”等一系列“價格戰”措施來與之抗衡,但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寫在最后
有人用“壯志未酬身已老”概括侯毅的離開。
“壯志未酬”——四個字道盡了侯毅對盒馬付出的心血,也流露出了侯毅此時離開盒馬的遺憾。可無論如何,即使盒馬曾開創新零售的先河,但終已不適于如今的阿里;第二個十年,也許侯毅注定要失去盒馬。(吳南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