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很早布局自動駕駛,為啥現在毫無存在感?快訊
咱先不看百度這種國內的公司。
文章來源:懂車老王
咱先不看百度這種國內的公司。
咱先看被無數國人奉若神明認為比百度做得好得多的Alphabet和其旗下更偏向實際操作的weymo都已經感覺乏力快完蛋了。
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在去年6月11日還宣布,在第二輪外部融資中獲得了25億美元的投資。但這25億美金,僅僅一年多就燒完了。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和沒有整理的數據,以及一群瞠目結舌的投資人呆在原地在風中凌亂。
好家伙,知道自動駕駛是個餅,沒想到你連篇PPT都沒做就撂挑子了?去年那一輪看好自動駕駛的公司或者投資人可都是有頭有臉的,【主要投資者包括Alphabet本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富達、銀湖(Silver Lake)、T.Rowe Price、淡馬錫和老虎環球等】其中淡馬錫控股是私人有限公司,簡稱淡馬錫控股或淡馬錫,是一家新加坡的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你可以認為就是新加坡政府在投資自動駕駛,結果這一下子,Alphabet宣布,對自動駕駛不看好,準備削減裁員,好家伙,當初餅可不是這么說的。
而且Alphabet你自己裁員就好了,支路公司Waymo也跟著裁員是幾個意思?大概率是經營不好看不到明天了? 【今年10月19日,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的一名代表在聲明中表示,“作為正常業務經營的一部分,Waymo的少數團隊最近做出了調整”。此前有報道稱,繼今年早些時候裁員之后,Waymo將裁減更多員工】至少有 24 名員工,在領英上披露了他們被 Waymo 解雇的消息,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weymo的執行層被裁撤,還是Alphabet高層不看好業務線,都表明自動駕駛概念正跌落在認知曲線的絕望低谷。
那么百度,作為一個后來者,我不知道高層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今年一月左右,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已經進行了數輪人員裁撤。這次裁員主要集中在智能交通事業部(ACE)下屬的車路協同、智能網聯和智能交通業務部。此次裁員規模較大,老王好幾位同學都在這個事業群,其中兩位同學拿到了N+1大禮包,但實際上年薪80萬吧他們請進來的,他們再出去是找不到更多收入的工作的,比如他們有人去滴滴應聘,得到的答案是單月漲薪10-15%但績效不是原來的12+3+3,而是就12+2,變相少收入了很多。
其實自動駕駛布局很符合資本泡沫的形成與刺破,現在資本準備離場去進攻下一片藍海概念土壤,比如快充、5C電池、固態電池,其實智能駕駛我們知道和Waymo這種起步就是L4的自動駕駛不太一樣,因為起碼目前用戶能看得見成效,不是像L4完全就是一張餅。但智能駕駛動作也需要快一些,只要動作稍微晚一些,資本舔舐過這些概念后寸草不生,留下的就只能是如今自動駕駛這一片爛攤子。其實之前有人仿照達克曲線畫了張圖,作者認為Uber自動駕駛事故是低谷期,但實際上遠遠不是這樣,現如今都2023年了,自動駕駛L4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確實不能武斷地說今后都不會出現L4了,但按照前文所述,這25億說沒就沒,打水飄也太快了吧?這可是美金呀? 我不知道百度是不是比這個更過分的,但自動駕駛燒錢的速度,單單每天付給各種基礎安全員和監控人員的人資費用就是個天價。我不知道今后百度自動駕駛如何收場。
在中國國家法律條文變更之前,我認為下一個“智能”時代,依舊還會是以更優化的L2智能駕駛為基礎的傳感器增強的態勢感知,然后就是更好用的智能懸架、智能底盤以及智能電池監控,這些更實際的東西或許資本會更青睞,而不會是汽車具備AI功能。因為前面這些用戶能真正感受出來,而不是聽到大餅說“OTA之后就好了”之類的鬼話,而用戶認可之后,才能真的能幫投資者賺來真金白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