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股份,為何跑不贏行業?快訊
要實現“源自中國卻能震撼全球的國際廚房品牌”的目標,華帝股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實現“源自中國卻能震撼全球的國際廚房品牌”的目標,華帝股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 | 經理人融媒體中心
作者 | 南豈珵
頭圖 | 華帝股份官網
廚電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的標簽,拔高了華帝股份(002035.SZ)在資本市場上的辨識度,不過其近期的表現卻算不上好。
以9月18日至10月8日的10個交易日計,華帝股份累計上漲22.71%,不及廚房電器板塊(851141.SI)33.83%的漲幅,遑論同行業的上市公司。同期老板電器(002508.SZ)漲幅31.83%,火星人(300894.SZ)則漲超56%。
華帝股份為何跑不贏行業?
業績仍在恢復
基本面決定了企業的價值,而基本面涵蓋業績增長、市場規模、管理水平等諸多方面,限于篇幅,此處我們先單就華帝股份的業績而論。
單向度看2024年上半年,華帝股份的業績表現是優于同板塊廚電上市公司的。
根據財報,2024年上半年華帝股份實現營收31.01億元,同比增長7.68%;實現歸母凈利潤3.00億元,同比增長14.77%。同期老板電器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16%、8.48%,火星人、浙江美大、帥豐電器等更是兩位的下降。
華帝股份增長的方式是海外市場的擴張。
從整體海外營收來看,華帝股份35.29%的海外營收增速遠高于國內4.05%的營收增速,公司也在財報中指出“煙灶熱產品在出口企業中排名前列”。
國內市場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以海外市場作為突破口是廚電行業不可避免的選擇。從2024年海外銷售的營收占比來看,華帝股份最高,已經達到12.22%;老板電器次之,為0.61%;浙江美大、帥豐電器、億田智能、火星人還未開拓海外市場。
取得如此業績,華帝股份在其財報中不吝表示:“2024年上半年呈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整體運營效率持續優化,展現出穩健的發展態勢?!?/p>
既如此,為何華帝股份的股價跑不贏廚電板塊呢?
核心原因,在于更長時間維度中華帝股份的這種“穩健”仍需商榷。
年報的維度來看,2010年-2017年華帝股份的營收和凈利潤基本維持著較高的兩位數增長,但自2018年始,華帝股份的業績起起落落,幾乎停滯不前,其中歸母凈利潤更是在2020年-2022年連續三年超30%同比下降。
再來看規模,2018年-2023年華帝股份的營收維持在40-60億元,歸母凈利潤則從2019年的超7億元下降至2022年的1.43億元,2023年雖有增長但4.47億元的歸母凈利潤仍不及2017年水平。
在此期間,華帝股份與老板電器和方太的差距也不斷拉大——2017年方太發布公告稱銷售收入(不含稅)突破百億,老板電器也于2021年實現了超百億的營收,反觀華帝股份2023年營收才堪堪恢復至60億元水平。
作為大消費的子行業,廚電公司的市值與營收和凈利潤的規模有較強的相關性,東方財富數據可見,華帝股份的股價也基本走出與業績類似的曲線。
按后復權價計,華帝股份的股價自2010年至2018年1月220.75元的高點漲超10倍,但2018年始,其股價就持續處于下降通道之中,2023年4月股價最低點時跌幅超過70%,以目前股價計跌幅也近60%,最新市值61.37億元。
增長受多重因素拉鋸
華帝股份近年來業績疲軟和行業不無關系。
根據奧維云網(AVC)數據,2023年中國廚衛大盤零售量8733萬臺,同比增長0.8%,零售額1670億元,同比增長5.3%;2024 年上半年廚衛大電零售量4149萬臺,同比增長0.5%,零售額771億元,同比下滑2.3%。
可見,煙灶熱等廚衛大電的低新增。
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行業因素之外,影響華帝股份基本面表現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就品牌而言,華帝股份還需要找到一個立足點。
借用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接受采訪時所言,普通消費者心目中,方太和老板電器都屬于中高端系列的廚電品牌,但華帝股份由于缺少清晰的品牌定位,太過依靠層層批發的代理模式,反而被歸類于中低端廚電品牌行列。
查詢華帝股份的官網,其品牌理念如此表述“踐行科學品牌道路,打造好用、好看、好清潔的廚電產品,賦能消費者認真生活”。
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科學”是一個相對性很強的模糊概念,而能直觀體現在產品上的“好用、好看、好清潔”,華帝股份又表現欠佳——黑貓投訴平臺中涉及華帝股份的投訴(截至2024年10月9日)累計1117件,投訴內容大多指向產品質量問題。
(2)從經營管理來看,股權糾紛和管理層動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
華帝股份可謂A股上市公司中的宮斗大戶,管理層內斗事件頻出。
簡單梳理:
2015年9月,潘葉江、潘垣權、潘浩標“逼宮”彼時董事長黃文枝,召開華帝股份董事會且以“為經營業績不佳負責”為由將黃文枝公開罷免,而潘葉江則當選新一屆的董事長,隨后潘葉江聘請其叔叔潘垣枝出任總裁。
為此,黃文枝等創始人曾于2015年、2016年兩次將華帝股份告上法庭,但以敗訴告終,華帝股份也變身為潘氏的家族企業。
2023年3月,華帝股份先公告稱子公司華帝電子不配合審計導致年報進程受阻,隨之華帝股份原董秘、華帝電子原董事長吳剛爆料華帝股份“強闖子公司”“搶奪財務資料”,不過此次內斗也迅速地“偃旗息鼓”。
當然,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當前華帝股份的變化:首先產品方面,自2023年以來新產品發布節奏明顯提速;其次渠道方面,華帝股份則是加強了多元化渠道布局。
客觀來說,舉措切實有效,但是錯過此處無船渡——國內市場規模見頂,行業格局穩定的背景下,華帝股份的革新之舉更多只是“恢復”而無法“超越”,國外市場雖增長勢頭不錯,但整體基數仍較低——要實現“源自中國卻能震撼全球的國際廚房品牌”的目標,華帝股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