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第三次沖刺IPO:去年剛剛扭虧,曾因抽傭過高被監管約談快訊
4月初,港交所披露了貨拉拉更新的招股書。
泰山財經記者張子川
4月初,港交所披露了貨拉拉更新的招股書。這是繼2023年3月29日、9月28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后,其第三次申請上市,前兩次招股書均已失效。此前,貨拉拉已通過11輪融資融得26.62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物流交易平臺。
作為貨拉拉的上市主體,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于2013年在中國香港創立,并于2014年進軍中國大陸以及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2019年進入拉美市場。主要業務涉及同城和跨城貨運、企業版物流服務、搬家、零擔、汽車租售等。
招股書顯示,貨拉拉2023年完成訂單5.88億筆,全球總交易額達94.14億美元,實現營收13.34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8.45億美元和2022年的10.3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2.6%、28.8%。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貨拉拉錄得利潤9.73億美元,經調整利潤3.91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在2021年和2022年,貨拉拉分別虧損20.86億美元、4909.1萬美元,產生經調整虧損6.51億美、1210萬美元。
對此,貨拉拉表示,由于受到公司龐大的網絡效應、有效的變現策略、收入來源增加及經營效率的提升而實現了盈利,而此前兩年虧損的原因在于規模及地域擴張、用戶增長及參與度以及產品創新方面持續大額的投資。
盡管通過策略調整和效率提升實現了盈利,但貨拉拉不得不面對自身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2023年,貨拉拉就因抽傭過高、損害貨車司機合法權益等問題分別被監管部門約談三次。
如去年11月3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貨拉拉進行約談,指出其在經營管理方面的突出問題,要求貨拉拉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維護行業安全穩定發展。
根據本次披露的招股書,公司使用混合變現模式從貨運平臺服務中產生收入,主要來自司機會員費和傭金。而貨拉拉中國市場貨運平臺服務中的傭金收入呈逐年上漲,2021年、2022年、2023年傭金收入分別為0.48億元、2.9億元、4.44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5.7%、28%、33.3%。
作為貨拉拉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高比例的抽傭也一直受到平臺司機的詬病,2022年11月,珠三角地區貨拉拉司機就曾因運費過低抗議停運3天。
針對此前的幾次約談,公司如何處理了相應問題?是否已經或計劃下調抽成比例?未來將通過什么方式保持持續性盈利?
日前,泰山財經記者就以上問題采訪了貨拉拉,截至發稿,對方未回復。
如今,除了早已入局的貨拉拉、快狗打車和滿幫,滴滴、順豐等品牌也于近年涌入同城物流行業。這意味著貨拉拉今后將面臨的不僅是保持持續性盈利的壓力,還有來自越來越多的行業競爭者的挑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