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干六年”余音未了,蒙牛宣布總裁提前下課,高飛能帶領蒙牛“高飛”嗎?快訊
盧敏放閃電卸任,高飛接棒蒙牛總裁,換帥能讓業績放緩的蒙牛扭轉頹勢嗎?
盧敏放閃電卸任,高飛接棒蒙牛總裁,換帥能讓業績放緩的蒙牛扭轉頹勢嗎?
從“再干六年”到意外卸任
3月26日晚,蒙牛發布公告稱,盧敏放卸任總裁職位升任副董事長兼任執行董事,由原高級副總裁、常溫事業部負責人高飛接任總裁。
這則突然的換將消息讓外界倍感意外。要知道,一年半以前,蒙牛集團才剛剛熱情邀約盧敏放“再干六年”。
2022年9月15日,蒙牛集團發布慶祝盧敏放攜手蒙牛“6周年快樂”海報,并在其中寫道:下一個6年,期待與您一起。盧敏放在他微信朋友圈轉發了這張海報,并感慨道:時間真快!最大的收獲是蒙牛兄弟姐妹的情義。
當時,即有業內人士解讀稱,這張海報意味著中糧集團和蒙牛對盧敏放前面6年的表現很滿意,決定讓他再簽6年,再干兩屆。
圖片為蒙牛集團2022年9月15日發布海報
實際上,當時這張海報出乎外界意料。因為根據蒙牛此前對外披露的公司章程,總裁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每屆3年。公開信息顯示,盧敏放此前的蒙牛總裁都沒有打破這一規矩。楊文俊2006年—2012年擔任蒙牛總裁,卸任時,蒙牛官方宣布的理由就是,根據公司章程規定,楊文俊兩屆總裁任期已滿。
而在楊文俊之后出任蒙牛總裁的孫伊萍因業績不佳于2016年9月辭職,僅干了4年零5個月,連兩屆任期都沒干完。時任董事會主席馬建平在券商會議上直接表示,中糧對于蒙牛在孫伊萍掌舵期間與同行差距拉大不滿意。
可見,蒙牛總裁的任期長短并不完全受制于公司章程,而是受業績表現影響更大。盧敏放干完兩屆之后,還能獲邀再干兩屆,至少說明當時(2022年),中糧集團對他還是很滿意的。一年半以后,蒙牛突然宣布盧敏放卸任總裁,中間發生了什么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蒙牛業績變臉。
3月26日,蒙牛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收986.24億元,同比增長6.5%;歸母凈利潤48.09億元,同比下跌9.31%。整體看,蒙牛過去一年增收不增利。而蒙牛業績放緩趨勢,早在2022年便已初顯苗頭。
2022年上半年,蒙牛實現營業收入477.22億元,同比增長了4.0%;實現歸母凈利潤37.51億元,同比增長了27.3%。營收與凈利潤背離較為嚴重。到下半年,蒙牛業績開始變臉。2022年下半年,蒙牛實現收入448.68億元,同比增長6.23%,歸母凈利潤15.49億元,同比增長-25.49%。
2023年8月蒙牛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511.19億元,同比增長7.12%;歸母凈利潤30.2億元,同比下跌19.48%。
在第二個六年任期的第一個年頭,交出兩份不佳的半年報,盧敏放的壓力不言而喻。
從上方表格可以看出,過往三年,蒙牛營收同比增速明顯放緩,同期,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也逐步下滑。盧敏放在2017年曾放下三年內實現收入、市值兩個千億的“衛星”,但直到2023年,他連一個“衛星”都沒送上天。按照盧敏放在蒙牛提倡的“蒙牛人狼性文化”,不進則退,他的離職或成了必然之事。
盡管如此,盧敏放的意外卸任還是給二級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3月27日,蒙牛股價跳空低開,當天跌幅達9.92%,近乎跌停,收盤價為17.08港元/股。28日,蒙牛股價繼續下探。
盧敏放的離開,并不是解決蒙牛業績困境的速效藥。接棒的高飛依然要面對諸多問題,他是否能夠有信心、有能力實現盧敏放未曾達到的兩個宏偉目標呢?
盧敏放的“雙千億”目標落空
蒙牛2023年營收986.24億元,是盧敏放任期內最接近千億營收目標的一次努力。不過,增收不增利的殘酷現實,也讓蒙牛近三年首次下滑的歸母凈利潤數字更加扎眼。
盧敏放對此解釋說:“歸母凈利潤的下滑,主要受大包粉減值、境外分紅預扣稅影響,兩項加起來逾6億。”他強調稱,“整體講我們的增速還是行業領先。”
但是,從核心盈利能力來看,蒙牛的毛利率與凈利率近兩年走勢出現了明顯背離。財報顯示,蒙牛毛利率從2022年的35.3%增長至2023年的37.15%,但公司凈利率卻從5.6%降為4.96%。導致此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或許在于公司持續走高的成本支出。
數據顯示, 銷售費用的不斷增長正侵蝕蒙牛的利潤。
財報顯示,蒙牛2023年的銷售及經銷費用高達 251.92 億,同比增長12.7%,遠高于營收增速。這表明,蒙牛單位營銷投入產生的營收貢獻越來越低了。
2016年—2022年期間,蒙牛的銷售及經銷費用分別為134.35億元、148.69億元、188.33億元、215.36億元、215.41億元、234.88億元,223.47億元,呈持續增長趨勢。蒙牛2023年銷售費用比2016年增長了188%,而同期營收增長為183%。
(來源:同花順截圖)
在銷售及經銷費用中,用于廣告的費用——產品和品牌宣傳及行銷費用就有75.23億元,約為銷售及經銷費用的30%,占總營收比例約7.6%。
此外,2023年蒙牛的廣告費用比2022年的54.95億元增加了近20億元,增長幅度為36.9%。2020年及2021年,蒙牛公司產品和品牌宣傳及行銷費用分別為68.03億元和72.08億元。近4年,蒙牛光在打廣告上就花費了近270億元。
(數據來源:蒙牛財報)
蒙牛旗下特侖蘇、優益 C、真果粒等品牌廣告被大眾所熟知,背后是每年的巨額廣告支出。不過,蒙牛加大營銷支出對營收的刺激效果越來越弱,近幾年更是不斷侵蝕公司的利潤。
在解釋2023年高營銷費用時,盧敏放表示,2023年國內原奶過剩,在終端為了加快產品流轉,也投入了一定的費用。
這句話的大背景是,國內乳制品市場從2022年下半年起出現銷售放緩跡象,消費預期不足,直接后果就是產能過剩,行業內卷加劇,各大牛奶巨頭開始大打價格戰。
大環境的影響,行業的激烈競爭,犧牲利潤加大營銷才推動的營收業績,都是蒙牛目前要面對的難題。
并購“生意”不好做
上述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導致蒙牛業績增速放緩。
2021年至今,蒙牛各年度營收分別為881.4億元、925.9億元、986.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5.92%、5.05%、6.51%,公司業績增速明顯處于下滑態勢。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從業務層面講,蒙牛有四大主要業務,分別為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產品。其中,作為蒙牛基石的液態奶業務,2021年至2023年間的收入分別為765.144億元、782.693億元、820.71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93%、2.29%、4.86%。作為收入大頭的液態奶增速疲軟,直接影響蒙牛業績的整體增速。
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近幾年中國人均液態奶消費量均為負增長。在常溫奶打折、鮮奶陷入價格戰的背景下,涵蓋這些品類的液態奶,受到的影響自然也最明顯。
2021年至2023年,蒙牛冰淇淋、奶粉及奶酪業務分別實現收入60.3億元、38億元及43.6億元。其中奶酪業務同比增長230.3%,主要與妙可藍多全年并表有關。
但是,并表后,妙可藍多的業績很快“變臉”。數據顯示,妙可藍多2023年業績雙降,凈利潤更是同比腰斬。究其原因,還是過度依靠營銷換取市占率和增長率的模式導致,但奶酪行業準入門檻低,沒有技術難度,隨著玩家的涌入,營銷投產比下滑,蒙牛重營銷的發展弊端也越發明顯。
海豚財經注意到,奶酪業務一度被蒙牛視為最重要的第二增長線,盧敏放曾提出,奶酪業務很快會成為蒙牛另一個百億板塊。但浦銀國際研報顯示,2022年,中國奶酪行業零售市場規模僅為142.94億元,同比增長約9%,和此前幾年20%以上的增速相比,出現大幅度下滑。顯然,盧敏放對奶酪行業的增長預期過于樂觀。
縱觀蒙牛前幾年發展史不難發現,盧敏放任職期間,蒙牛在收購品牌上動作頻頻。除了妙可藍多,蒙牛還曾收購了君樂寶、雅士利、多美滋、現代牧業等公司。盧敏放任期內意圖通過快速擴張來實現營收的進一步突破,但目前來看,蒙牛并購的這些公司大多在被并購后出現了業績變臉。
比如,被蒙牛控股的現代牧業,在2021年現代牧業凈利潤還有10億元,到了2023 年凈利潤下滑至1.85億元,同比下降68%,較其2022年凈利潤下滑43.8%的幅度更大。
而蒙牛早在2013年投資的雅士利,兩次商譽減值合計便達45.5億元,甚至于2021年和2022年出現了虧損,如今只能以退市收場,其所在的奶粉業務近乎階段性慘敗。
相比之下,資質較好的君樂寶在2019年時被蒙牛清倉轉出,雖收益高達9倍有余,但也讓蒙牛的奶粉業務此后表現平平,即便后來又收購澳洲乳企貝拉米,也未能刺激奶粉業務收入的增長。
海豚財經注意到,盧敏放表示,他治理下的蒙牛擴張“不夠堅決”,“在做一些新的品牌發展和投資上可能還要更堅決。比如每日鮮語,擴張的野心還不夠。這造成了在全集團資源配置的時候,實際上有一點保守” 。
激進也罷,保守也好,盧敏放通過并購來的上述多元化業務,都未能成為蒙牛第二增長線的驅動力。蒙牛所尋找的新增長,恐尚需時間摸索。
高飛如何破局?
在諸多問題困擾之下,蒙牛不得不通過“換帥”來破局。
蒙牛公告表示,此次管理層調整是蒙牛集團董事會基于中長期戰略考量的重要決定。而在市場看來,高飛接手后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扭轉蒙牛走入慢增長的頹勢。
高飛上任后,面對的最大挑戰便是增速疲軟的營收、下滑的凈利潤,以及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的賺錢能力。而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如何加強奶酪業務競爭力、如何打造第二增長曲線,都是其亟需解決的難題。
公開信息顯示,高飛進入蒙牛已25年,其曾擔任蒙牛集團副總裁、常溫事業部負責人,歷任銷售及營銷部區域經理、中心經理、銷售總經理、營銷總經理等職務。作為“老蒙牛人”,高飛曾成功打造高全球UHT奶領先的高端品牌“特侖蘇”,此前在俄羅斯及卡塔爾兩場世界杯營銷戰中,也成功帶領蒙牛提升了品牌價值。
高飛有著豐富的品牌運作經驗,但對于蒙牛目前的處境,他也直言:“確實目前這個行業遇到一些挑戰,原奶過剩,企業要去消化,這是一個鏈條,不在消費端可能就在供給端。”
從高飛目前的表態看,蒙牛短期內戰略很難有太大變化。高飛認為蒙牛下一個重要方向依然是高端化;在渠道方面,他則強調深化細分渠道,強化線上線下協同。
告別盧敏放,蒙牛迎來“高飛”時代,而高飛,能帶領蒙牛業績和市值雙雙實現“高飛”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