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紅旗半年考交卷:整體銷量向上,但“含新量”不足?快訊
距離劉亦功履新一汽紅旗第三代掌門已經過去4個月了,而紅旗的上半年銷量也隨之披露,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汽紅旗上半年的銷量表現也體現著劉亦功的管理藝術和運營能力。
距離劉亦功履新一汽紅旗第三代掌門已經過去4個月了,而紅旗的上半年銷量也隨之披露,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汽紅旗上半年的銷量表現也體現著劉亦功的管理藝術和運營能力。
一汽集團總經理劉亦功
銷量整體向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汽紅旗1-6月批發銷量突破201530輛,同比增長42.6%;1-6月零售銷量突破190950輛,同比增長25%。這樣的數據和第三方網站披露的銷量表現基本一致,這也意味著一汽紅旗今年上半年銷量表現確實是值得肯定的。
而從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表現來看,今年乘用車上半年累計零售983.9萬輛,同比增長3.2%,這意味著一汽紅旗上半年的銷量增速是跑贏大盤的。當然,和眾多“高歌猛進”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上的表現相比,諸如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等,一汽紅旗無論是從體量上還是從增速上都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具體分車型來看,紅旗H5是一汽紅旗的銷量主力,今年1-6月國內零售量達6.7萬余輛,銷量占比達35%,是一汽紅旗的絕對銷量主力。而紅旗H5也是紅旗眾車型中售價較低的一款,指導價15.98萬起,同時終端還有3萬上下的讓利,屬于性價比很高的紅旗車。
除了紅旗H5外,紅旗HS5也有不錯的銷量,上半年累計銷量4.8萬余輛,也占到了紅旗上半年銷量的25%,該車是目前紅旗的主銷SUV車型,雖然是燃油動力,但是憑借著較為實惠的價格,HS5也為一汽紅旗貢獻了不小的銷量。
此外,紅旗E-QM5也是紅旗的銷量支柱之一,其1-6月累計銷量達4萬余輛,銷量占比達20%之上,紅旗E-QM5作為一款新能源車,銷量還是不錯的,當然其銷量也有相當部分走向了網約車市場,從技術水準和定價來說,這也屬于紅旗品牌下一款“入門級”的新能源車。
除了上述車型外,紅旗HS3月均銷量在2000-3000臺之間,銷量表現相對一般,而紅旗HQ9、紅旗H9、紅旗H6、紅旗EH7、紅旗HS7、紅旗E-HS9等車型月銷量則在數十臺到數百臺之間,為紅旗貢獻的銷量十分有限。
新能源車型仍待發力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紅旗和自身相比上半年銷量實現了同比增長,但是距離達成年度銷量目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公開報道,2024年中國一汽銷量目標定在247萬輛,同比增幅3%左右,同時按照“6146”年度工作部署,自主板塊(含解放、紅旗、奔騰三大品牌)全年銷售90萬輛的目標(力爭邁上100萬輛臺階),其中解放品牌已經將今年的目標任務設定為挑戰35萬輛,這同時意味著紅旗和奔騰兩大品牌將承擔起55萬-65萬輛的銷量任務。
同時根據第三方平臺的公開信息顯示,奔騰今年上半年批發量累計60668輛,國內零售量則僅有42708輛,這也意味著奔騰和紅旗的上半年累計銷量距離其銷量目標達成尚未過半,紅旗要想達標必須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隱憂不只是在整體銷量能否達標上,而且還在銷量結構上。按照中國一汽新的“531”規劃,紅旗品牌已將實現銷售百萬輛的目標從2025年延后至2028年,屆時紅旗新能源車的占比應達70%。目前來看,紅旗想要實現這一銷量目標,在新能源市場持續發力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事實上,按照去年上海車展及更早前紅旗發布的規劃,紅旗已將“All in”新能源、全域推動所有車型電動化作為了重要戰略目標,但就目前的銷量結構而言,新能源車在紅旗整體銷量中的占比依然不高,這將影響紅旗的銷量成績的“含新量”。
其中被視為“All in”新能源戰略“頭炮”的無疑是紅旗EH7,該車此前內部代號為E001,新車于今年3月正式上市,然而銷量表現卻不甚樂觀。零售數據顯示,其3-6月零售量分別為121輛、93輛、696輛、450輛,要知道紅旗EH7是一款和小米SU7為競品的車型,但是兩者的銷量差距之大,令人咋舌,也意味著EH7仍有很大潛力可挖。
同時,這也讓即將到來的HS3 PHEV、HS7 PHEV、EHS7等新能源車型被寄予更多希望,如果他們不能為紅旗銷量攀升注入更多活力的話,那么紅旗年度銷量目標達成無疑將面臨更多壓力,而且紅旗“All in”新能源戰略也將難言成功。
寫在最后:
整體來看,在劉亦功接手之后,一汽紅旗今年上半年銷量表現是值得肯定的,銷量的同比上漲意味著紅旗的半年考成績是出色的,但也應看到,在“All in”新能源戰略指導下,紅旗的新能源車型占比并不夠高,尤其是后續推出的基于“旗幟架構”而來的新能源車未能走量這也是紅旗銷量結構上的“隱憂”,在國資委提出對央企新能源車進行單獨考核的大背景下,相信紅旗下半年將加大推出新能源產品的力度,從而讓其銷量獲得更高質量的攀升,對此我們也將保持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