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轉型金融科技,看向上金服如何振奮投資人信心金融

朗迪峰會——中國、美國以及歐洲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網貸及金融科技盛會之一近日登陸上海。今年的峰會于9月6-7日召開,這已經是第三次在中國舉辦了。
朗迪峰會——中國、美國以及歐洲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網貸及金融科技盛會之一近日登陸上海。今年的峰會于9月6-7日召開,這已經是第三次在中國舉辦了。監管備案合規已經近在咫尺,水落石出、柳暗花明的時候很快就要到來了。
采訪向上金服袁成龍時,他坦言:“兩個月之前,特別是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最困難的,現在好一些了,一些做行業的教育做信心的恢復中。”
對于p2p行業之前的暴雷潮,向上金服CEO袁成龍表示:行業有所回暖,前兩個月整個環境形勢在不斷的往下走,大家的信心遭受了嚴重的打擊,而投資者的信心恢復肯定比遭受的打擊來的更慢一些,其實不要再惡化下去,應該說有所回暖。談到很大面上的恢復,現在確實時間還沒有到。
那么在P2P轉型賦能B端遇到哪些挑戰?P2P轉型做金融科技,哪些應用層面可以去為金融機構去做輸出?向上金服的優勢在哪里?參加朗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尤其是這次雷潮之后?對于上市有沒有做這方面的準備?記者帶著疑問采訪了向上金服CEO袁成龍。
機遇與挑戰p2p的轉型之路
“金融科技轉型賦能B端,P2P這個業務,最早其實是我們提的普惠金融。”袁成龍說。
他還表示:因為絕大部分客戶群體都是小客戶,而說的B端,就是金融機構,許多人不愿意做P2P,有兩點原因,第一,是做慣了大客戶,小客戶做不了。第二,業務成本很高。從這一點上來說,P2P公司基于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把這些技術包括過去的實力系統去輸出,尋求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其實是挺好的方式。
數據顯示,至2017年年底,中國金融科技的市場滲透率已達42%,用戶人數超過5億,居全球首位。
向上金服CEO袁成龍說:“過程之中也會存在一些困難。第一,機構監管部門,比如說銀監會,很多要求里核心的東西是不能外包的,比如風險評估、信息收集。所以金融科技和這些B去合作過程中還有一個身份問題要解決,P2P公司或者金融科技公司,必須有一個正式的法律身份地位,如果能夠解決這個監管問題,解決這個公司的法律地位問題,還是有很大合作空間的。
監管部門要求你核心東西不能外包出去,核心東西外包出去了風險怎么控制,這里面就是機遇與挑戰。
數據應用看向上如何做輸出
對于當今的p2p轉型金融科技,基本上是行業內的大事件。
袁成龍說:“我認為客戶獲取肯定是一個好的方向,我們知道機構銀行過去很長時間是根據網點獲取客戶的,互聯網上他們的能力不強,不管是整個體驗還是各方面的轉化模型包括設置,獲客效果上面是欠缺的。
在數據應用上面有很大空間,銀行金融機構這種他們的數據應用,不管是做風險做模型也好,過分依賴于征信報告,對于沒有征信報告的叫做征信白戶,其實挺難賦能。P2P公司,金融科技以P2P為代表的公司,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向上金服服務的都是沒有征信報告的客戶,即使有征信報告也不能通過央行直接獲取,P2P做的就是基于多維數據判定。不管是基于社交網絡也好還是行政歷史數據也好,可能風險等級是怎樣,這種是屬于弱變量判斷起來的,相對比較復雜,這一點也是有一些合作空間。
袁成龍說:“向上沒有做2B合作的業務,之前有一塊做智能投顧業務的,后來想轉型做2B的技術輸出,去年年底的時候做了調整。調整之后,把智能輸出變成內部能力輸出,這就是向上金服的優勢所在。
朗迪峰會“智能時代”
對于在朗迪峰會上各路精英的精彩演講,袁成龍表示,之前參加的時候側重點在于科技、技術、數據這一塊,當時在講金融科技講人工智能對于整個國際金融業務有哪些促進。
而這次在國內大環境相對比較特殊,參加的那個圓桌也和現在的環境是相關,網貸行業的“破”與“立”,因為市場的出清,對全行業都造成了很多影響。表面上的影響是很多平臺倒掉了,很多客戶受到了損失,客戶信心受損很嚴重。
長期的影響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大家都要很艱難的去做投資者教育,投資者普及,不斷恢復,不斷建立投資人對真正網貸平臺的判斷基準和能力,不斷的去恢復大家的信心。這次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召開的,大家對于技術和科技也很重視,不會像前幾年關注的重點,畢竟對于整個行業和公司來說,大家面對的主要事情就是渡過這個艱難時刻。
結語:大時代的來臨
全球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的不斷普及,金融科技行業過去五年迅速崛起并開始逐漸改變用戶的金融消費行為和交易習慣,原有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已很難滿足人們對金融服務日益增長的安全、便捷、智能的需求。
因此,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用戶服務已成為現今金融科技的主流探求。而Fintech(金融科技)則在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融入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領域的最新技術,智能化、去中心化有望成為未來金融行業的風向標。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