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平臺售出“三無產品”責任由誰來負?快訊
近期,有消費者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反映在京東平臺上購買的“小米涂樂液晶電視機”,產品包裝及電視機表面均無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出廠日期。在使用一個月后,該產品便出現屏幕“花屏”的質量問題。
近期,有消費者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反映在京東平臺上購買的“小米涂樂液晶電視機”,產品包裝及電視機表面均無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出廠日期。在使用一個月后,該產品便出現屏幕“花屏”的質量問題。
此后,京東集團(09618.HK)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已聯系商家下架產品,并對該店鋪運營商家開具罰單。目前,京東平臺上該商品顯示“已下架”,該店鋪主頁中僅存在“郵費專拍補差價專拍”的商品鏈接,此前所有家電相關商品已被下架。
平臺出現“三無”產品
在該消費者購買的“小米涂樂液晶電視機”這一商品鏈接中,部分消費者的評論提及該產品存在65英寸并非國家標準的尺寸、產品并非商品頁面提及的小米而是貼牌產品、產品屏幕存在重影等問題。
經記者比較,該消費者在京東平臺購買的此產品,在其“中國能效標識”中生產者名稱和規(guī)格型號均為空白,且標識下方為“依據國家標準:GB 24850-2013” 。而在京東平臺“小米官方旗艦店”中搜索液晶電視機,產品的“中國能效標識”中生產者名稱為“北京小米電子產品有限公司”,標識下方為“依據國家標準:GB 24850-2020” 。
國家標準《平板電視與機頂盒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已經從GB 24850-2013更新至GB 24850-2020。根據《平板電視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guī)則》,能效標識必須包含生產者名稱(或簡稱)和產品規(guī)格型號等信息。
此外,“三無”產品通常是指無生產日期、生產廠家、質量合格證,即不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明確的應有要素的產品。根據該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除了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產品和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名和廠址。
目前,該商家方同意消費者退貨退款。但該產品介紹中存在“小米”品牌但產品卻非小米生產的情況,消費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退款并賠償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京東方客服此前給出的處理結果為“此單因未檢測/無法判斷,商品質量需進一步核實。”
對此,知名刑事辯護律師、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商家銷售的商品屬于三無產品,存在欺詐消費者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商家應按照消費者要求退款,并賠償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
京東降低準入門檻:收入增加,信譽受損
據記者了解,京東零售包括三類店鋪,分別是京東自營、專營店鋪、POP店鋪。京東自營是由京東自己采購、自己倉儲、自己發(fā)貨、自己經營。專營店鋪是指由京東授權的品牌或商家經營的店鋪。POP店鋪是指第三方商家,包括官方旗艦店、中小規(guī)模商家、個體戶等。
該消費者購買此產品的店鋪為POP店鋪。在店鋪詳情頁面,該店鋪評分為3.5分,僅超過24.14%的同行店鋪,用戶評價與物流履約的評分都為“低評級”。在店鋪主頁中的證照信息一欄并無相關證照,此欄顯示為自我申明:“個人從事零星小額交易活動,已發(fā)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經營地址顯示為廣東廣州番禺區(qū)大石街道官坑村官坑三路7號順豐速運的地址,聯系方式則顯示為可以通過平臺中的客服按鈕直接聯系商家。
在消費者進行反饋后,京東對消費者的回復中稱:“訂單商品由米佳家電視經營部銷售,店鋪商家名稱為:吳**,商家所在省為:廣東省,具體地址為: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布龍路610號1**室(請以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信息為準)。店鋪內商品由商家自主銷售并提供售后等服務,建議您向商家當地監(jiān)管部門反映。”
對此,付建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京東作為平臺方,有對入駐商家資質及商品信息進行審核的義務,商家在其平臺售賣三無產品,顯然平臺存在過錯。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同時,對于相關賠付問題,付建也表示:“京東有責任監(jiān)督商家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商家拒賠或者拖延的,京東方應當先行向消費者賠付,并依據平臺規(guī)范對商家采取措施進行處罰。若無法找到生產廠商,京東作為平臺方,若不能提供商家真實有效信息,需對消費者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該開店時間顯示為2024年8月29日。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初以來,京東“春曉計劃”不斷升級,降低入駐門檻,提供自然人快速入駐通道、“0元試運營”、取消平臺使用費、降低保證金、技術服務費降至0%等多項扶持政策,為中小商家及個人賣家開放入駐機會,快速推進平臺商品供給的豐富。
這一計劃降低了京東商家準入門檻,為京東帶來了大量的第三方商家。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京東三方商家數量已近百萬,同比增長了188%,三方商家的商品SKU數量較年初增長了近一倍。
在此背景下,據京東集團近期發(fā)布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2604億元,同比上升5.1%;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47.8%,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率4.5%;經營利潤120億元,同比增加29.5%,經營利潤率4.6%。其中,“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品類營收1225.6億元,同比上漲2.7%。
但在業(yè)績增長的背后,京東的投訴量亦不斷攀升。據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臺消費保數據顯示,2024年10月14日至11月11日期間(雙十一),平臺共收到電商相關投訴48478件,累計涉訴金額超8000萬元,有效投訴解決率僅為27.84%。其中,京東的投訴量達14598件,位居投訴榜首。
京東通過降低商家準入門檻,吸引大量第三方商家入駐,在豐富平臺的商品供給的同時,也帶來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然而,這一策略也帶來消費者投訴量的增加,京東如何完善監(jiān)管全面性、保護消費者權益仍有待觀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